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审中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审工作是侦查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预审,可以查清侦察阶段没有发现的犯罪活动,搞好预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预审中正确运用逻辑是搞好这项工作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2.
预审终结与结束预审工作,实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是从目前全国的理论教科书和预审实践来看,没有见到给予区分的,这样就给学习者和实践者造成审理案件的预审终结,该案的预审工作既告结束的错觉,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使预审业务难以得到完整的理解与贯彻;在预审业务的教学中也难以明确、透彻地阐述清楚。本文试以预审终结与结束预审工作的联系和区别入手,探讨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预审与预审环节 预审,自1808年法国设立预审法官以来,已逐渐为许多国家所接受。现代多数国家都设有预审机构,不管是设在法院、检察院,还是警察机关,也不管其内容和宗旨怎样有别,预审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涵义──在  相似文献   

4.
始于1997年的"侦审一体化"改革,并未取得当初设想的效果,反而削弱了预审的功能.为确保预审立法意图的实现,从徽观方面着眼,必须保障足够专职预审人员,并在此前提下,从以下方面推进预审工作:充分认识预审功能;提高预审民警信心;增强预审攻坚排难能力;突出深挖犯罪;加强预审考核.  相似文献   

5.
疑难案件,是预审工作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疑难案件在预审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取证困难、讯问困难、案件定性困难和结案困难等四个方面。预审过程中的疑难案件,既有可能是由于前期侦查工作存在失误所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后期预审工作存在失误所导致的。针对疑难案件,应当从加强组织领导、分析犯罪嫌疑人口供真伪、拓宽证据来源、抓好讯问工作和羁押工作等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的预审工作附着大量的侦查职能,造成了不必要的警力及财力的浪费,而预审权力由公安机关独立行使,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预审的监督、制约职能.因而,应实行侦审合一,预审不应当再承担侦查职能,预审权力也不应由公安机关行使,而应由一中立的,不承担追诉职能的司法机构行使预审权,对侦查行为进行有效的司法审查与监督.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的预审工作附着大量的侦查职能,造成了不必要的警力及财力的浪费,而预审权力由公安机关独立行使,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预审的监督、制约职能。因而,应实行侦审合一,预审不应当再承担侦查职能,预审权力也不应由公安机关行使,而应由一中立的,不承担追诉职能的司法机构行使预审权,对侦查行为进行有效的司法审查与监督。  相似文献   

8.
一、预审立法制度的形成预审制度是关于预审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预审”是同“审判”相对仗又联系的一个法律名词,原意是指法院开庭审判前对被告人的预备性审理,或称事实审。预审制度规定为诉讼程度,最早见之于成文法的判前对被告人的预备性审理,或称事实审。预审制度规定为诉讼程序,最早见之于成文法的是公元1808年的《拿破仑刑事诉讼法典》。我国预审制度的雏形始于奴隶社会的鞫狱方式。人民民主专政的预审制度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处理反革命案件和建立司法机关的暂行程序》的训令中提出建立司法预审程序。抗日战争时期的《…  相似文献   

9.
预审工作是公安机关的一项专门业务,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预审中发生的各种关系,实际上是刺激和反映的关系,且主要是预审员和犯人的关系。所谓预审心理策略就是预审员用以促进预审中各个体的心理活动向有利于预审活动的方向发展和转化的能普遍适用的具体的心理对策。正确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预审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有助于准确及时地查明被告人的全部犯罪事实,追查其它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保护无罪的人不被冤枉或诬害。本文试就预审中的有关心理策略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预审程序是预审人员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办理刑事案件的规范所应遵循的操作步骤和次序。“预审程序示意图”不仅揭示了预审业务工作中办理刑事案件的步骤和次序,而且还概括地显示了预审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预审概念是研究预审基本理论的出发点。近年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在第二次全国预审学术讨论会上,还特别将我国预审概念作为一个课题提出来进行研讨。与会同志的观点可以归为四类,笔者拟就这几种观点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从心理学观点看,预审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侦察活动。它是预审人员同犯罪嫌疑人之间的一种心理交往形式,是一场尖锐、复杂、面对面的“心理战”。科学的预审心理策略的制定和运用,是保证和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效率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预审中深挖犯罪就是在预审这个专门阶段和专门业务的活动中。要及时查明同案犯,深挖余罪,追清犯罪线索,查破积案,扩大战果。这是预审工作中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对贯彻“除恶务尽”的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预审实践表明:当前集团、团伙犯罪增多;流窜犯、惯犯、累犯增多,这些案件的特点就是犯罪成员多,连续、多次作案,这就为预审工作中深挖犯罪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预审工作中,许多案件都是由甲挖出乙;由乙又审出丙;  相似文献   

14.
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没有产生现代预审制度。明治维新后,日本仿照法国法建立了法国式的预审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法的强烈影响下,日本从人权保障的需要出发,废除了法国式的预审制度,但并没有仿照美国建立起美国式的预审制度,而是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新的预审制度:原由预审法官行使的部分预审职权分别由司法警察职员、检察官和侦查法官行使;实行检察官起诉独占主义和起诉便宜主义,起到了预审的功能;检察审查会具有对检察官起诉进行审查之功用;付审判请求程序亦具有一定的起诉审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实行预审指挥人员的岗位职务规范是公安机关实现公安人员岗位职务规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我国预审制度和预审指挥人员管理的重要改革。预审指挥人员岗位职务规范,是各级预审领导干部为适应其岗位职务所必须具备的职责、素质和能力的规范化要求。它对深化预审制度改革,加强预审指挥人员队伍建设,具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预审制度是中国国情的产物,与西方国家的预审制度毫无共同之处,也不是对前苏联预审制度的全盘抄袭。西方国家的侦查体制中不包含预审内容,其预审制度是审判制度的一部分,因此不存在侦审一体化的问题。我国实行侦审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刑侦、预审相对独立的侦查体制存在着影响办案效率的诸多问题。侦审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但侦审一体化的模式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允许多种模式并存。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预审程序与公诉权的关系 ,预审程序的性质和功能及当代世界各国的预审模式等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 ,认为预审程序是对公诉权滥用的有效制约机制 ,它本身不是裁判权 ,而是一种司法审查权 ;起到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人权和分流案件及提高诉讼效率的作用。研究预审程序有助于完善我国的诉讼机制 ,使刑事诉讼朝民主、经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也日益突出。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具有案件类型集中、犯罪证据难以取得、跨国跨境犯罪增多、犯罪嫌疑人侥幸心理明显等特点。预审人员应当以此类案件的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等内容为预审重点,并从精心组织预审人员、灵活运用讯问策略、全面收集犯罪证据以及深挖犯罪、扩大战果等方面做好预审对策工作。  相似文献   

19.
侦审合一在我国推行十余年来虽取得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现实中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在当前预审业务相关机构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的形势下,既要从长远的角度展望我国预审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又要立足现实对我国现阶段的预审进行理性定性,以寻求预审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的契合点,促进预审程序在刑事诉讼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推进我国预审制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性只有与能力相结合,才可能成为“生产力”,产生工作绩效。预审人员工作能力的提高与其整个成熟过程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职业成熟。因而,将管理心理学中的成熟理论运用到预审领域,分析预审人员的成熟度,依其成熟度进行培训,目的在于培养预审人员过硬的本领,以适应日益复杂、艰巨的预审工作,其意义显而易见,当然,对预审人员的培训,不仅是组织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