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那一年我从事的工作要倒班,白班、前夜、后夜的倒,下了前夜班已是零点,我回家去睡。那时家住五楼,每次上到家门口,家门都是敞开着的。我问母亲:“您怎么知道我回来呢?”母亲说:“一听上楼的脚步声就知是你回来了!”我心里忽然涌起深深的感动。忽然想起小时候,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母亲在厨房里做饭,便悄悄地走过去从后面蒙住了她的眼睛。谁知母亲却说:“快去洗手准备吃饭!”原来那时她就能听出我的脚步声了。也许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当她们松开孩子的手,当孩子蹒跚着迈出第一步,那脚步声便已落进她们的心中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无论孩子的脚…  相似文献   

2.
张若愚 《新青年》2002,(8):52-53
在我没见到格尼前就知道他了。我们所有在安斯坦德中学里的人都知道他。他住在华特街,那里总是有醉鬼,动刀子伤人等丑闻但在我们孩子的眼里却认为华特街有点让人神往,因为它和我们的中学环境不一样。我们总是对格尼很好奇,但从不与他交谈。当格尼12岁时被送到工读学校时,我还做着孩子般甜蜜的梦。当我再次看到格尼时,他已经15岁了。当时我13岁,刚刚进入安斯坦德高中,格尼回到了镇上,我们成了同学。  相似文献   

3.
徐春丽 《新青年》2023,(4):42-43
<正>身为一名小学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奋斗了十几年,每一个孩子都让我印象深刻,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们在成长,我也得到了心灵的净化,与其说是我教育了孩子,不如说是孩子影响着我的教育观。随着教龄的增长,教育视野的拓宽,我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4.
有意栽花无心插柳总有朋友问我们:怎样指导孩子写作文?我要回答说,孩子小学二年已完全放弃对他语文功课的辅导,很多人不信。只有我的同行才会心地苦笑颌首。也许因为这样,作家抨击现今语文教学尤为激烈,有切肤之痛。我和丈夫多年都困在文学的战车里。丈夫乐此不疲,每天十来个小时铆在书桌上,吃饭睡觉都得一请再请,比皇帝移驾还难。从青年时代起,我就十分沉重疲倦,渴望放下重轭休息而不能。当我看到某作曲家在电视采访里说他恨音乐,你心我心,我是太知他心了。因而观察孩子是否有文学基因,我既期待着也恐惧着。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2006,(6):25
一秋天的田野,黄色成了主要色调,有六七株萝、卜,仍是绿油油的.每一株萝卜,都是一个中心,翠绿肥硕的叶子,从这个中心向四周铺散开来,遮住了一片片黑色的土地,透过这些叶片的缝隙,就可看到半露土壤、浑圆可爱的红萝卜.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提着柳条编织的小篮,在这片萝卜田边驻足,她告诉我,她要拔一个最大的萝卜带回家.我注视着,孩子用白嫩的小手,用力拔出一个萝卜,出乎意料的是,女孩儿并没有停手,她好像并不满意,丢在地上,再去拔第二个,我的眼睛跟随着她,第二个萝卜被拔出来,又被扔在地上……这样的动作重复着,直到她拔光了所有的萝卜.最终,女孩儿拿着最初拔下的那个萝卜离开了.  相似文献   

6.
逃离     
一直都想要出逃.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那时总觉得世界很大,而自己那么渺小.于是我要计划一场浪漫奔放的出逃,来让所有人突然问想起我的存在.我要悄无声息地溜出充斥着父母争吵的庭院,我的书包里没有书和文具,只有我收藏的糖纸、花火、泥人、知了壳.  相似文献   

7.
看着女儿一天到晚在电脑前玩游戏,我很担心这会影响她的健康.窗外院子里的那棵梧桐伸展着茂盛的枝叶,仿佛在召唤着我们."走,爬树去!"我忽然对女儿说."爬树!"女儿睁大惊奇的眼睛.我不禁哑然失笑,都什么年代了,现在哪里还会有孩子爬树啊!  相似文献   

8.
心中的村落     
993年的9月,我搬到了这个村1落—胜利油田师专体育系。当——时我们班23个孩子就一个是油田子弟,其他全是地方委培的农村孩子,管一帮地方孩子的班主任鞠老师,就被其他说着油田普通话的老师们戏称为村长,他从不反对,总是整天乐哈哈的,除了上课就和我们打牌、做游戏,培养着我们的  相似文献   

9.
我比谁都清楚,叛逆的孩子其实最为孤独.他们之所以坚持己见,特立独行,无非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获取旁人的关注. 与尖酸刻薄的班主任明争暗斗了整整一个学年后,我不得不因数学17分的光辉事迹被迫留级.母亲生怕我就此失学,急着四处托人,使我终于有了归 处.  相似文献   

10.
未辩已忘言     
我一直害怕写书评 一本书,不论读者喜欢与否,但是作者必然都倾尽了自己的心力.擅自评述,哪怕是长篇的溢美,对真正在乎的人来讲也不过就是隔靴搔痒的奉承——就像你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当家长的在高兴之余,却也总是觉得,你说的优点不及自家孩子的十分之一. 所以这段话,与其说是书评,不如说是我给写书的傻姑娘做的广告——这倒霉孩子看似聪慧圆通平易近人,事实上暗地里较劲固执,追求的就是个与众不同——她写书,真心是个赔本买卖,可这人乐此不疲. 扯远了.还是说回这本书.  相似文献   

11.
1. 她嫁到我们小城来的时候,名声很不好.年龄那么小,就知道引诱男人,还怀了人家的孩子.但我还是喜欢她,远远地叫她"新娘子",她每每都回头,冲我温柔地笑笑,微微隆起的腹部,在阳光底下,泛着一种柔和圣洁的光芒.  相似文献   

12.
麦当劳和肯德基是看众生相的好地方.从-个人等人的样子判断其同来的伙伴是我喜欢做的游戏.小小孩子都是等长辈的,男孩、女孩都乖乖,一旦大人来了,有的孩子才显出被骄纵的神气,大人没来之前.很多孩子都有点不安.关于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教育-定很普遍了.如果他们感到有人在注意他们了,多半的反应是警惕,有的绷起脸,有的做鬼脸,有的看向别处,也有什么都不在乎的.一次,身边座位上是-个小女孩和妈妈,一会儿妈妈去添东西.  相似文献   

13.
过去我都是写最熟悉的植物,我高中后曾经下乡当知青,在河南西华县农场园艺场里当了整整十年农工。老树像我的父辈小树就是我的孩子,上上下下打药、修剪、浇水、施肥等等,朝夕为伴相依为命。实际上,人类怎比得上植物。  相似文献   

14.
故乡三题     
包利民 《新青年》2006,(1):31-32
看银幕反面的年代 小时候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村里来电影了,当村头的大喇叭一播出来电影的通知,我们立刻兴奋得一蹦老高,急切地盼着天快黑下来.那种露天的电影是我童年里最难忘的事了,吃过晚饭,我们便早早地跑去村里小学的操场上,那里已聚集了不少像我这般大的孩子.我们好奇地看着人们把一块银幕挂在两根木杆之间,木杆上绑着一个大喇叭,我们乐此不疲地围前围后地跑着,有时还到放映的屋里偷偷地看那些放映设备.  相似文献   

15.
包利民 《新青年》2005,(1):12-13
我7岁时全家搬到了另一个村子,那个村子更穷,破败的草房,荒芜的土地。只是树特别多,几乎每家的房前屋后都长满了树,是那种高高的钻天杨。住了一段日子,邻家夫妇喜得贵子,我们都去祝贺。当时正是春天,他们一家人正在前面的园子里栽树苗。父亲上去帮忙,一边栽一边问:“怎么栽这么多树啊?”男主人笑着说:“我们这里穷,孩子长大后没什么钱给他们办婚事,所以谁家生孩子都栽树,栽22棵,因为一般孩子到了22岁就该成家了。那时树也成材了,或卖些钱,或打些家具。当父母的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听了这话,我飞快地跑出院子,在有树的人家数着,果然大多是2…  相似文献   

16.
我是朝鲜归侨,在朝鲜时,离我家不远处有个大水泡子,冬天结了冰,我们这些孩子就在冰上滑冰,或者滑冰爬犁,整天整天地不着家。那时,我看到一些朝鲜的大孩子们都穿着冰刀鞋在冰上飞似的滑跑,有的还做些惊险漂亮的动作,让我十分羡慕,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冰上运动。说来也凑巧,回国参加工作,单位就在什刹海体校附近,每逢冬天什刹海滑冰场开场,我几乎天天晚上都和同伴们去滑上一场。  相似文献   

17.
孩子3岁,在广场的喷水池边玩,他看到一个小女孩正在喝一瓶橙汁,他对妈妈说:“我也要喝。”母亲看着玩得正开心的孩子说:“那你在这儿玩,不要走开。”孩子甜甜地答应了一声,又欢快地玩起了喷泉。母亲到广场边缘的小店里购买饮料回来,只是5分钟,孩子不见了。她大声叫着孩子的名字,发疯似地找遍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却一无所获。她的丈夫、亲戚朋友全部赶来了,他们向广场上的每一个人询问。所有信息都证明,孩子失踪了。第三天,有个好心人告诉孩子的家人一条线索,当时有两女一男抱着一个哭泣的孩子快速地离开了广场,好心人记忆当中的那个孩子的着…  相似文献   

18.
请求帮忙     
公交车上很挤,很多人站着。有一位少妇抱着一个孩子上车,趔趔趄趄地站立不稳,但车上好象没有人主动让位给她。于是,她向身边的一个坐着的男人说:“你能否帮我忙,让我和孩子坐一会儿。”那个男人便有了一种站起来的姿势,但他努力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他把住了扶手,用力把身体撑起来,大家发  相似文献   

19.
一 母亲盼我们回去,每次打电话,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时候回来?小虎子长多高了?"小虎子是我的儿子.我们在电话里告诉了她,那头,母亲略带一丝伤感地说:"有空就回来,不然,小虎子回来,怕我都认不出来了."我们应承着,说一定回来,到了暑假,一准带着孩子回来.母亲沉吟了一会儿,大概在计算着我们回归的日子吧,如果时间还长,就会长叹一声:"还要那么长时间啊.  相似文献   

20.
我站在漓江岸边,看来往的渔船,星星点点.我看见许多站在岸边,长发翩跹的女子,都似乎有着与我一致的伤悲,面目悲凉,郁郁寡欢.我把手机里所有关于苏默的消息,都放进了回收站,可是那些记忆,能连同这个动作,一起遗忘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