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珂 《传承》2009,(14):140-141
云冈石窟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是中国石窟艺术民族化进程中一个显著的转折点,也为隋唐时期石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云冈石窟的佛教造像艺术反映了北魏前期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面貌,以及云冈石窟对于后世石窟的影响及其在宗教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台声》2020,(10)
正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开始于去年8月的云冈石窟第11-13窟的保养工作,针对粉尘、裂隙、空鼓、分离等问题进行有效治理,预计年底完成。  相似文献   

3.
经过一年半的酝酿准备,云冈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入了最关键的考察评估阶段。3月3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拉菲克·姆高博士在大同市对云冈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进行最后的实地考察评估。云冈石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我国三大石窟,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这一人类历史遗产,进一步扩大云冈石窟的知名度,促进云冈石窟乃至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1999年10月,大同市正式提出云冈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  相似文献   

4.
正5月11日,习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肯定了我们在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作出重要指示:云冈石窟是中华文化的珍宝,是多元文化汇聚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强云冈石窟文物保护工作,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继续进行云冈石窟窟檐修建。我国石窟寺的窟檐,既是一种传统建筑规制,也是一种确保石窟雕刻长久保存的有效方式。云冈石窟第5、6窟外的清代窟檐便是例证。2014年建成的云冈第9、10窟窟檐,避  相似文献   

5.
吴晓迪  段利军 《前进》2022,(5):25-27
<正>位于山西大同城西武州山南麓的云冈石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以其宏大气势、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世界各地不能来到现场的大批观众,则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远程观赏石窟风采,“足不出户游云冈”。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龙门风景名胜区位于洛阳市城南13公里处的伊河两岸,由龙门石窟、香山寺和白园三部分组成。龙门石窟与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古代佛教石窟艺术宝库,196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命名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5月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AAAAA级旅游景区。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西魏、东魏、北齐、隋、唐、五…  相似文献   

7.
为彻底改变煤灰粉尘对山西云冈石窟所造成的污染,109国道将改变路线绕行26公里。今年4月,改线工程已全面开工,工期约需1年。109国道是北京连接拉萨的主要干线公路,是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为保护文物国道改线,在我国尚属首次。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与敦煌莫高窟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在世界文明  相似文献   

8.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内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刻艺术的总称。大足县内石窟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其中尤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窟最具特色。这些造像始建于唐初,历经唐末、五代,盛于南北宋,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大足石刻植根于悠久的巴蜀文化沃土,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开拓了石窟艺术的新天地。它以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的特质,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石窟艺术的典范,被称为国之瑰宝,展示了由唐至宋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和石窟艺术的发展变化,大足石刻与敦煌、云岗、龙门等石窟,构成…  相似文献   

9.
若干年前,曾去过敦煌莫高窟,戈壁中被风蚀尘掩的石窟早已辉煌不再,只留下黄土残壁撼人心魄,令人心酸。那年,朋友邀请我们去与敦煌莫高窟齐名的云冈石窟,没动身之前,心里一直疑虑,云冈石窟莫非也是那样?从山西大同向西16公里,便到了武周山麓,终于邂逅了这东西绵延1公里的石窟。  相似文献   

10.
位于洛阳之南12公里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艺术宝库(其他三个为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之一。笔者有幸领略了石窟的原貌,真叫人拍手称绝。 吃过早饭,乘汽车约20多分钟就到了龙门站,下车后仿佛进入了光怪陆离的古代社会,伊河流水、名山大刹、洞龛石佛、古道飞泉……一石一物,无不有浓烈古朴之气,给人以熏陶、感染。龙门一带,共有97300余尊佛像,2100多个窟龛,39座宝塔,3683个品题。佛像最高的达18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数量之多,差距之大,世界罕见。 我们沿着古道前行,不时攀登距离地面十几米高的栈道,对建造在悬崖洞…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之“四”四都:东都洛阳、南都南京、西都长安、北都太原。四大佛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山东五台山。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川中四绝: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峨眉天下秀、清城天下幽。黄山四绝:...  相似文献   

12.
石窟寺雕刻艺术,一般简称为石窟艺术。这里所讲的石窟,是指在河畔山崖等处开凿出来的佛教寺庙。我国佛教石窟造像在三国两晋时随佛教的广泛传播而盛行,隋唐时与日俱增,一直持续到13世纪,这时期是中国造像艺术的黄金时代。石窟艺术包括石雕、泥彩塑和壁画等内容,从今天遗存的窟群看,其  相似文献   

13.
位于山西大同市郊的云冈石窟,开凿至今已有1500余年,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我国三大石窟,是世界级历史文化瑰宝。然而,从石窟前300米穿过的109国道上,日均1.6万车次超载运煤车隆隆驶过,千年大佛正在变成令人不忍目睹的“卖炭翁”。  相似文献   

14.
《前进》2006,(3)
“2005’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7月26日至30日在大同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台地区近300位知名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山西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治国题为《云冈石窟科学保护与考古研究50年》的宣讲,掀开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正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十里河北岸,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万余尊,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宝库、公元五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也代表了公元五世纪至六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云冈石窟博大精深,研究资料卷轶浩繁,芸芸众生不可能都有意愿成为专家学者,而只是  相似文献   

16.
提到山西的大同,能让人联想到什 么?气势恢弘的云冈石窟还是遍地乌金? 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的大同,位于山西省最北部,居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省的第二大城市。大同的确因拥有云冈石窟、九龙壁等古迹名胜而闻名遐迩,又凭借自然赋予的分布广泛的富煤层而享有“中国煤都”的美称。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大同就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但也正是由于这份“财富”,使大同欠下了一笔沉重的环境债,尤其是在晋煤外运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给云冈石窟蒙上了一层阴影。有关专家感…  相似文献   

17.
天龙山     
游人常赞叹“天龙山秀美”,其秀美在于天龙山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精美的石雕艺术。天龙山集石窟艺术哲学和森林游览避暑为一体,包括天龙山石窟、天龙山森林公园、圣寿寺、蟠龙松等景点。天龙山位于太原市区西南40公里处,海拔1700米。天龙山自古以风景秀美、石窟群集而著称,历史上曾是北齐(公元550年)开国皇帝高洋之父高欢的避暑行宫所在地,现在是太原市新兴的旅游热点景区之一。天龙山石窟创建于东魏年间(公元534--550年),北齐、隋、唐均有开凿增建,历时近五个世纪,反映了我国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石窟艺术的不同风格特点及石刻造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浥 《重庆行政》2014,(1):103-105
正作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集成者,石窟艺术造就了民族文化的文化空间,必然反映地域文化特点。西南石窟艺术中,四川安岳、重庆大足石刻以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造就了独树一帜的"川渝风格"。安岳主要以摩崖石刻著名,全县境内现有217处,10万余尊宗教造像。安岳石刻盛于唐、五代、北宋,元、明、清渐少。蔚为壮观的石刻文物,成为研究1000多年来社会史、文化史、宗教史、书法史、美  相似文献   

19.
正1973年9月,一位特殊的欧洲客人来到了山西大同,他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用一种别样的心情参观了世界著名古迹——云冈石窟。他就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法国元首,也是西方元首访华第一人——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在一篇杂文中这样记载:在下台阶的时候,周总理问道:"总统阁下,您怎么知道有个云冈石窟?"蓬皮杜总统微笑着回答:"我爸是这儿的传教士!我从小就知道中国有一个大同。"原  相似文献   

20.
刘长久 《思想战线》2001,27(1):112-117
云南石窟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蓬勃兴起,以剑川石钟山石窟沙登箐区第一号阿弥陀佛像方座正面为证,云南石窟摩崖造像最早应出现在南诏丰佑时代,它开创于中晚唐,绵延于明清.其雕刘手法大致有五种一是以高浮雕作为整体造型的基本手法,而细部和衣纹皱折则用阴线刻;二是主尊佛像采用高浮雕,而二胁侍则采用浅浮雕手法;三是纯粹采用薄肉雕,辅之以阴线刻;四是采用减地平鈒或剔地起突的浮雕手法;五是纯粹采用阴线刘.采用圆雕者极少.过去,由于对云南石窟与摩崖造像研究和宣传不够,致使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没有给予它应有的地位.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完整、深入的研究,让这块滇文化瑰宝重放光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