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升广西铝工业发展质量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竞龙 《当代广西》2009,(22):47-48
广西铝土矿资源丰富,自20世纪90年代实现铝工业规模生产,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铝工业生产基地。但由于用电综合成本较高、产业链较短、资源利用率较低等因素的影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广西铝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仍较低。  相似文献   

2.
广西工业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湘桂 《桂海论丛》2005,21(6):67-70
工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通过对广西工业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现状进行了简要评价,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从产业区位弹性和产业贡献率角度对广西工业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变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发展广西工业主导产业和调整、优化广西工业产业结构提出了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斌 《当代广西》2011,(6):62-63
加快有色金属产业形成新的经济支柱 广西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其中锡、锑、钨、铝、铅、锌矿种的探明储量在全国居重要位置,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但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已远远支撑不了广西有色金属产能的需求。《广西有色金属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利用海外资源发展再生铜、铜冶炼及铜深加工……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其中铜产量30万吨。广西有色金属工业今后发展的重点领域有铝工业,再生铜、铜冶炼及铜深加工,锡、锌、锑、铅、铟等系列精深加工等。  相似文献   

4.
铝工业是公认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型的产业。能源问题是制约广西铝工业发展的瓶颈。在节能减排背景下,广西铝工业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压力。文章分析了广西铝工业发展的状况及其碳源特征,提出向"水能→水电→铝液→铝深加工"产业集群一体化方向发展低碳的循环生态型的广西铝产业。  相似文献   

5.
<正>柳州作为传统工业城市,没有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同时又面临着没有资源依靠和必须依赖资源的问题,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面临着产业创新能力弱、自主创新有待提高的现实问题。要破解这些发展中的难  相似文献   

6.
秦崇彪 《桂海论丛》2001,17(5):72-74
面对当前的挑战与机遇 ,广西国有林场只有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 ,关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调整产业结构 ,依靠科技创新 ,发展特色林业 ,以特色林业项目带动和改造传统林业 ,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08,(2):F0002-F0002
百色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特别是铝资源和水能资源富集,已探明铝土矿储量7亿吨,远景储量超过10亿吨,位于世界第二、亚洲第一;褐煤储量超过5亿吨,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400万千瓦以上。地上有电,地下有铝.发展铝电结合工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缘于这一优势,以及鉴于国际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覃蔚峰 《当代广西》2008,(10):44-44
在广西北部湾区域发展的新坐标中,位于中越两国和滇黔桂三省区交汇处的百色,通过全力打造“四地一带一枢纽”(“四地”即中国生态铝工业基地、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商贸物流集散地;“一带”即广西右江河谷城镇带;“一枢纽”即通边达海的大西南交通枢纽),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加快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  相似文献   

9.
许远秦 《前进》2002,(3):42-44
山西是我国的能源大省,蕴藏着丰富的煤、铁、铝资源,并有着较好的工业基础,但是,资源的优势直接形成了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畸重的产业结构,结构的不合理已经严重阻碍了我省经济发展,与沿海省市和周边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有不小的差距。因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部署。调整产业结构的核心是产业的优化升级。主要内容是改造传统产业,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以产品的升级换代带动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0.
绿色发展是破解粗放式发展难题、厚植可持续发展优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环节。广西拥有实现绿色发展的天然生态资源优势、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优势、交融的民族人文优势、沿江沿海沿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后发战略优势,但也面临着关键自然资源匮乏、污染物过度排放、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转型升级过缓、区域绿色发展极不均衡等问题。针对广西区情,应做好绿色顶层规划设计,制定健全的绿色评价标准制度;升级产业结构,催生绿色发展动力源泉;开发新型绿色能源,推动能源结构多元化;保绿创绿协同并举,加快绿色容量倍增。  相似文献   

11.
广西具备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良好条件,拥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最富集的政策资源。但是,近年来,广西的出口增长却非常吃力,每年十几亿美元出口总额中外省货源比重约占1/4左右;出口竞争优势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文章在分析广西出口产业竞争优势、存在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基本实现工业化是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广西要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和小康目标,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在工业上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思考一:加快广西工业化进程的战略选择——向海向海才能使广西的区位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广西最大的优势在区位优势,而区位优势主要是沿海、沿边优势。我区南临北部湾,港湾众多,是大西南的  相似文献   

13.
百色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概括为:发挥资源区位优势,打造‘四地一带一枢纽’(即中国生态铝工业基地、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商贸物流集散地、广西右江河谷城镇带、通边达海的大西南交通枢纽,简称‘411工程’)。‘411工程’是我们到建市10周年时,实现财政收入100亿、工业产值1000亿、人均生产总值翻一番的主要抓手,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郑小波 《重庆行政》2014,15(6):31-32
正工业是新一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是提升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产业深度调整信号,对工业来说,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发展模式,都面临着全新的锐变与升级。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确立了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全新功能定位,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各区县要充分利用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优势,在区域联动、抱团发展中寻找特色工业差异化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不断提高工  相似文献   

15.
庞卡 《当代广西》2007,(2):22-23
钦州市钦南区地处广西南部沿海,濒临北部湾,是广西沿海地区的交通枢纽和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是广西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和广西大型临海工业建设的主战场,也是钦州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钦南区拥有区位、资源等众多独特优势。“十五”期间,钦南区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进一步坚定了把发展重心向南部沿海推进的决心,这犹如强劲的东风,把钦南区推上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潮头,钦南区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春天。  相似文献   

16.
武建强 《当代广西》2010,(19):17-17
为推动广西铝工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好广西千亿铝产业工程,我有以下建议:——科学制定并严格落实长远规划。建设广西千亿铝工业工程的核心是"资源"换"产业"。科学规划广西铝土矿资源的使用、合理布局产业链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06,(1):53-53
年轻的良庆区是南宁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城区, 位于首府南宁向沿海开放带拓展的必经之地和咽喉地带, 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为良庆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良庆区的工业优势明显。拥有广西最大的私营企业工业园,城区工业总产值位列南宁市12个县区之首,商贸物流业方兴未艾,东盟物流园的建立,使良庆区服务业发展潜力增大;特色农副产品鲜明,农业产业化初显成效,旅游资源丰富,是人居和置业发展的理想城区。未来五年是良庆区建设发展的关键时  相似文献   

18.
一、加入 WTO 对武汉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影响1.加入 WTO 为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清除了障碍,有利于国外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武汉可以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度,以加速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目前,发达国家面临着由工业  相似文献   

19.
韦周凡 《当代广西》2007,(18):46-46
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美丽的右江河畔的平果县风景秀美,气候宜人。近几年来,平果县依托铝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借铝兴平”、“非公兴平”、“科教兴平”三大战略,坚持走工业富县的路子,将2007年定为招商引资年,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突破口来抓,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相似文献   

20.
苏星 《当代广西》2010,(2):22-22
<正>工业化程度低,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资源耗费大,集约化、信息化进展缓慢,严重阻碍了广西的工业化进程。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方向,推动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里明确提出的目标任务。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束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结合广西实际,坚持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