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月20日至21日,两岸两会协议执行成果总结会暨两会负责人第十次会谈工作性商谈在湖南长沙举行,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张显耀等出席,会议全面总结回顾两会已签署协议执行情况,并分别举行记者会对外通报,经双方协商确认,两会领导人第十次会谈定于2月26日至27日在台北举行。26日至27日,两会举行第十次领导人会谈,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签署两岸气象合作和两岸地震监测合作两项协议,并检视已签署生效协议执行情况,规划第十一次两会领导人会谈议题。  相似文献   

2.
资讯     
陈江第四次会议新签三项协议 目前,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湾省台中市举行第四次会谈。双方签署了《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三项协议;并同意继续就两岸避免双重征税及加强税务合作议题进行讨论,适时签署协议。  相似文献   

3.
朱磊 《两岸关系》2009,(4):34-35
两岸能否签署、何时签署经济合作协议?受到今年两会代表的关注与讨论,也是两岸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3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明确提到,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应该包括“三个适应”:第一是要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第二是要适应两岸经贸交流的需求,第三是要适应两岸经济结构的特点,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互利共赢,这更为建立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指明了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4.
2010年12月21日,两岸"两会"恢复协商以来的第六次领导人会谈在台北市举行。这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并生效后,两岸"两会"领导人的首次会谈,不仅取得了签署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这一  相似文献   

5.
6月29日,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领导人举行第五次会谈,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及《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4,(4):55-56
<正>海协会与海基会今年2月27日在台北举行恢复制度化协商后的第十次会谈,陈德铭会长与林中森董事长签署了《海峡两岸气象合作协议》和《海峡两岸地震监测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同属气象、地震灾害多发地区,这两项协议"管天管地",生效后将可建立两岸相关业务交流机制,提高两岸应对灾害的分析预警和防御能力,对于保障两岸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但相较之前9次会谈两会所签署的19项协议和达成的一系列共识、共同意  相似文献   

7.
4月26日,“陈江会”在南京举行第三次正式协商,并签署两岸金融合作等二项协议。协议的达成使这个原本平淡的日子成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值得铭记的时刻,也使得两岸经贸交往因此跨入“直接、双向、机制化”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陈星 《台声》2009,(6):19-20
2009年4月底。第三次陈江会在南京登场,两会经过协商,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等三项协议;关于开放大陆资本赴台湾投资的事宣,双方在这次会议上也达成共识,将秉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积极鼓励并推动大陆企业赴台考察、投资。以加强和深化两岸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9.
王亮 《两岸关系》2012,(8):29-31
8月9日,第八次两会领导人会谈圆满落幕,签署了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以及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开启了两岸经济合作的新篇章。为此,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张冠华、刘雪琴、盛九元、单玉丽等四位权威专家学者,为读者全面解读两项协议。  相似文献   

10.
ECFA掀开两岸经济合作发展新篇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 《两岸关系》2010,(7):15-16
<正>6月29日,两岸两会第五次"陈江会"在重庆举行,备受各界瞩目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和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正式签署。经过两岸数月务实协商,ECFA最终得以签署,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  相似文献   

11.
杨毅周 《台声》2008,(12):10-11
2008年11月4日,祖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首次访问台湾,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展开了制度化协商,签署了关于航运,海运、通邮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四项协议。协议的签署,使两岸同胞盼望已久的两岸直航即将实现,标志着两岸交流从间接向直接的一个历史性转折。两岸关系从此掀开新的一页,一个新时代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12.
4月2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在南京举行第三次两会领导人会谈,双方就两岸空中定期航班、金融合作、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等三项议题签署了协议,并就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事宜达成了共识。其中,《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满足了两岸民众希望遏制犯罪,维护正当权益,促进正常交往的迫切要求,将对两岸共同打击犯罪活动,开展司法互助,维系两岸交流交往正常秩序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执政党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恢复两岸"两会"协商,先后共签署了十五项协议,达成一项共识,两岸制度化协商不断深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签署和实施以及两岸经合会成立,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率先在经济领域获得突破,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机制化和制度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李立 《黄埔》2010,(5):6-9
6月29日,在山城重庆如期举行了两岸两会领导人第五次会谈,各界期待已久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在此次会谈中顺利签署,ECFA的签署在两岸关系史册中写下了新的一页,为推动两岸民间往来踏出了重大一步。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8,(21)
正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与台湾两岸圆桌论坛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两岸民间圆桌论坛,于2018年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两岸民间各界代表和嘉宾聚焦"融合发展、互利共赢"主题,就推动落实"31项惠及台湾同胞措施"、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商融合发展大计,共谋互利共赢之策。会议认为,2008年以后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商谈并签署23项协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了互信,使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协商,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达成16项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协议,实现了两岸直接全面双向三通,为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岸经贸这种制度化交往在2011年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就两岸海运直航、平日包机、邮政、食品安全等四项议题签署了协议,预示着两岸一直努力达成的两岸"三通"即将成为现实.有台湾学者认为,此四项协议是"国际条约"并有"国际法之拘束力".本文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认为此四项协议属于"特殊的国内协议",在效力上与一般的国内协议不能等同.  相似文献   

18.
柳英 《台声》2008,(7):28-29
6月,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了中断长达9年多的商谈,并在北京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及《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这是在1993年“汪辜会谈”签署4项协议后两会签署的首批协议,是“汪辜会谈”后两岸协商谈判取得的重要成果。其中,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协议的达成不但可以满足大陆民众去宝岛一游的心愿,更有利于台湾摆脱当前经济困境,在两岸各界引起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19.
春秋 《台声》2011,(9):49-49
日本福岛核电厂造成核辐射外泄危机之后,两岸“核安协议”成为维护两岸同胞的安全与健康福祉的重要机制。备受两岸关注的第7次陈江会中也可望签署“投资保障协议”及“核电安全协议”。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22日上午,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中市裕元花园酒店举行两会恢复协商以来的第四次会谈。双方就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两岸避免双重征税及加强税务合作等四项议题进行了磋商,并就前三项议题达成完全一致的共识。同意继续就两岸避免双重征税及加强税务合作议题进行讨论,适时签署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