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建民 《台声》2013,(11):38-39
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呈现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态势。一方面,大陆方面已相继出台不下数百项惠台政策,两岸经贸关系也愈加紧密,而另一方面,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好感度却没有显著增加,“台湾主体意识”则持续高涨,进而使得岛内年轻一代只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持续走高。该如何看待这二者的关系,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4,(10):58-58
前段时间,台"行政院院长"江宜桦出席"青年政策论坛"时,面对青年人提出"台湾凭什么留住人才"的疑问,言及岛内薪水虽无法比人强,但有更好的生活环境,盼人才综合考虑留在台湾。这样的答案令人失望,也凸显这些年岛内力推"育才、留才、揽才"政策效果十分有限。这几年,大陆启动进口替代政策,积极扶植本土产业,让两岸产业发展关系快速由互补走向竞合。台湾凭什么留住人才?理应是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徐青 《统一论坛》2008,(2):41-42
2007年的台湾因牵涉到随后到来的立法机构和地区领导人大选,而这两个选举都将对未来岛内政党走向、政治生态变化乃至岛内经济、两岸关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成为岛内朝野党争的焦点。在这样的选举年里,台湾社会总体呈现出来的景象并不令人轻松,政坛之乱依然,经济民生问题依旧无解,  相似文献   

4.
<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年间,两岸关系发展究竟有哪些新进展?如何才能让读者揭开台湾岛内政治波诡云谲的神秘面纱,一窥岛内政局变化?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王鸿志研究员的《台海观潮:从峰回路转到僵局危机(2008—2020)》以扎实的文献资料,详细描述了2008年至2020年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事件,为读者了解台湾政党政治和台湾问题演变脉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来,民进党主席游锡堃强行推动的所谓"正常国家决议文",不仅受到了岛内各界的质疑与反对,而且也引发了绿营内部的争议。这场闹剧,一方面表明岛内极少数激进"台独"分子正在乘选举之机变本加厉地进行"台独"冒险活动,企图把他们的分裂主张强加给广大民进党员,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暴露了绿营政客为个人私利,不顾台湾民众安危、不惜牺牲台湾民众福祉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6.
赵辉 《台声》2007,(7):42-44
随着两岸经济、文化领域交流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祖国大陆高等院校求学的台湾学子越来越多。两岸不仅文化背景相同、语言相通;祖国大陆经济的日益强盛;以及祖国大陆相关部门陆续推出的一系列照顾台湾学生利益、鼓励台湾人才就业的政策措施,都吸引着岛内学子纷纷来到大陆高校求学深造。近日,《台声》杂志专访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大光先生,他就20年来台湾学子求学大陆的情况及台湾学子所关心的求学问题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7.
刘佳雁 《台声》2002,(1):14-16
2001年底的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尘埃落定,民进党成为台湾“立法院”第一大党,国民党失去了长期主控“立法院”的地位,第一次参选的亲民党和“台湾团结联盟”大有斩获,新党几乎全军覆没。国民党和民进党在23席县市长选举中各分获了9个县市,其他政治势力分据了其他5个席位。岛内政治格局的这一新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对今后台湾政局产生重大影响。选举结果并未改变岛内民意结构台湾这次选举结果直接攸关朝野各政治势力的实力消长,并继而奠定它们未来几年在岛内政坛上的地位,故岛内6个主要政党和无党籍势力无不倾全力投入选…  相似文献   

8.
邵冰 《黄埔》2007,(1):4-11
2006年的台湾政局,风云变幻、动荡不安。一连串的弊案,引爆岛内民众的强烈不满;一波波“倒扁”浪潮,震撼了岛内政坛。临近岁末,“倒扁”阵营与陈水扁当局的较量更加激烈;“特别费”争议持续延烧,台湾官场进入大动荡期;台北、高雄市长选举牵动台湾政局走向。这一时期岛内的政局,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  相似文献   

9.
沐泽 《台声》2009,(1):62-63
面对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11月24日,涵盖岛内12家知名医院代表的台湾医疗服务业访问团在北京举行台湾医疗服务业推介会。12家岛内知名医院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设计的赴台医疗游服务行程,从美容整形到优质健检,从脏器移植到日常医疗,产品内容不一而足。岛内医疗业者期望通过推介,使大陆民众赴台旅游不仅能欣赏到宝岛的好山好水,更能体验到台湾优质的医疗技术与服务,亦能开拓岛内医疗服务业的潜在商机。  相似文献   

10.
近日,台湾前行政部门负责人郝柏村投书岛内媒体,质疑目前台湾中小学教科书歪曲历史事实,部分内容暗含“台湾、中国,一边一国”,“台湾不是中国人”概念,误导了青年学子的国家认同,呼吁马英九当局全面修订中小学史地课本。郝柏村此言一出,引发岛内各界强烈反响,再度将修订台湾教科书这一敏感话题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1.
宁溪 《两岸关系》2009,(11):42-43
9月28日,台湾当局副职领导人萧万长在岛内举办的世界台湾商会联合总会第15届年会上提出,目前是台湾经济转型的新阶段,要找到台湾产业发展的核流争力。此言确实点到了当前台湾经济发展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2.
台湾岛内统派是国家统一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力量。当前,台湾岛内统派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导致其既难以对"台独"势力的系统"去中"形成有效制衡,也难以对中国国民党的逐步"去统"进行有力劝阻。分析新时期台湾岛内统派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并对其影响因素开展研究,是台湾岛内统派发展壮大并在国家统一进程中发挥更大功效的重要前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吴亚明 《台声》2013,(4):67-68
自春节前正式启动人民币业务以来,台湾各家银行争相以优惠存款利率大打人民币揽储战,人民币在台湾岛内受到民众追捧。与此同时,岛内产官学界热望继香港之后,台湾成为下一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14.
11日下午6时,全国台联会长杨国庆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会见了由台湾“中国统一联盟”执委会主席吴琼思率领的“统联”访问团一行,并与来访客人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杨国庆说:““中国统一联盟”成立11年来,高举爱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大旗,在台湾岛内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下,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反对分裂,反对“台独”,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的内政,积极支持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在台湾岛内发起组织了许多有意义、有影响的活动,使台湾岛内爱国统一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统一联盟”已经成为凝聚岛内各界爱国人…  相似文献   

15.
2月16日,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会长陈佩尧和副会长汪小澍在一次报告会上介绍了他们最近访问台湾后对台湾岛内情况和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章庆雄 《台声》2013,(12):74-75
金秋时节,随着第二届“乡之旅”北京市台籍中青年访亲团赴台参访,也拉开了由北京市台联和台湾巨大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捷伴而行·乡聚台湾”活动的序幕。为期10人的行程中,近30位在京中青年台胞不仅与岛内亲属欢聚一堂、共叙亲情;还通过拜访高雄义守大学、高雄市两岸关系发展协进会、台北上林陶际青年商会、台湾中国统一联盟等岛内社团,深入了解敝乡历史、感受岛内社团文化。  相似文献   

17.
台湾南部地区作为岛内最早得以开发的地区,—度是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也是与大陆渊源关系最为密切的地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两岸经贸交流解禁,台湾南部中小企业纷纷赴大陆投资,为推进了两岸经贸交流做出了贡献。但近年来,受制于岛内“北蓝南绿”的政治格局,台湾南部地区受民进党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18.
台湾高科技产业大陆投资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非 《两岸关系》2004,(1):35-36
21世纪初期,台湾高科技的发展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期后,开始进入全面调整时期。一方面,受全球网络泡沫经济破灭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岛内高科技产业面临严重衰退;另一方面,在大陆经济快速增长的磁吸效应下,台湾厂商纷纷到大陆投资设厂,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第三波台商投资热潮的持续升温,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两岸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19.
《统一论坛》2010,(6):78-79
近日,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学习研究委员会召开研讨会,就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后对台湾岛内及两岸关系的影响,台湾"五都选举"选情及选后岛内局势,进一步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岛内多个民调结果分析发现,台湾民众对台湾前途或两岸关系发展的看法越来越向着分裂方向发展,认同台独的人持续增加,倾向台湾事实独立(永久维持现状)的人也越来越多,而倾向与主张统一的人在持续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