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声音     
《台声》2016,(6)
正张楚大陆音乐人从《宫锁珠帘》《步步惊心》到《后宫甄嬛传》,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以及后来大热的两档跳水节目,为什么越来越多大陆电视节目能够引起两岸同胞的共同关注?分析认为,《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之所以火爆,不是因为这些节目筹办的多么华丽,而是因为综艺节目本身凝结了近40年来两岸音乐文化的共同回忆。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16)
正近年来在北京求学生活,我发现两岸流行文化有越来越同步的趋势。越来越多台湾电视台愿意转播大陆电视节目,宫廷剧《步步惊心》《甄嬛传》以及《琅琊榜》等,几乎是进入了"循环播放"模式。同样的情况还有大陆选秀竞赛类节目《我是歌手》等。这些都代表台湾观众对于大陆节目接受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台湾观众也能透过电视节目开始了解对岸,成为增进彼此认识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3.
台声新媒体     
《台声》2016,(5)
正《爸爸3》在台首播盘点这些年风靡台湾的大陆综艺节目广受关注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三季于每周六在台湾中天卫视、周日在中视播出。节目里唯一一对父女搭档夏克立和夏天来自台湾,因此广受台湾媒体关注。V微博摘登1《我是歌手》第一季开播时,因为杨宗纬和林志炫等台湾实力唱将的加入,在台湾掀起巨大反响,也成为这一波大陆综艺节目在台湾爆红的开端。知名实力台湾女歌手Alin,在《我是歌手》第三季舞台上大放异彩后,获得台湾网友的疯狂点赞,也带动了节目  相似文献   

4.
马壮  陈文韬 《台声》2023,(5):85-86
<正>从初入大陆到见证大陆发展,他们是参与者亦是见证人。近日,3名台湾青年做客中国新闻网《青听·两岸》栏目,畅谈在大陆的求职经历,讲述他们所见证的大陆变化。对话29年前的自己丁翊凯:《狂飙》《后宫甄嬛传》在台湾很火台青丁翊凯,2岁时跟随家人来到大陆,对大陆有着深厚的感情。赴台湾念大学时也选择了和两岸事务相关的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再次回到大陆工作。  相似文献   

5.
未曾想"我是歌手"火到台湾4月初,台北。一位大陆记者与朋友在餐厅里闲聊林志炫、黄绮珊,走来走去的服务生终于忍不住走过来问:"你们在谈‘我是歌手’吗?"他竟然知道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大陆记者忍不住问:"台湾看不到湖南卫视,你怎么知道《我是歌手》?""网络上看得到啊。"年轻的服务生轻描淡写地说。这一幕或可为几天之后《我是歌  相似文献   

6.
吴洋  江梅 《台声》2013,(11):59-61
巍巍井冈,秋景美不胜收;两岸媒体,携手共谋发展。10月16日至18日,以“携手合作共筑梦想”为主题,以深入探讨“两岸媒体如何融合中华文化,实现互惠互通,强化合作共赢,实现美好梦想”为主旨的海峡媒体井冈山峰会在井冈山隆重举行。大陆15家中央和省级媒体的负责人,以及来自台湾“中央社”、《中国时报》、《联合报》、《旺报》、中天电视台等16家主流媒体的负责人和记者出席峰会。  相似文献   

7.
“认识中国大陆就从《旺报》开始。”——从7月开始,台湾中天电视台等媒体就连续播放《旺报》的广告。作为台湾第一份专门报道大陆新闻的报纸,8月11日,《旺报》正式创刊,吸引了两岸的目光。  相似文献   

8.
丁宇 《两岸关系》2013,(1):56-57
1月12日,两岸民间互信与媒体互动暨人民政协报《两岸经合》周刊创刊百期恳谈会在京举行。恳谈会上,两岸专家学者围绕加强两岸新闻交流、加快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等议题进行探讨。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克辉、大陆主要涉台媒体机构负责人、两岸工商界代表200多人出席会。  相似文献   

9.
正5月15日,由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旺报》与凤凰网共同主办的第8届两岸征文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旺报》借"两岸征文"的栏目,以"台湾人看大陆"及"大陆人看台湾"为主题,征集两岸民众的投稿,以民间个人真实经历、切身感受,写下对彼此最直接的认知,令台湾读者得以更了解大陆,也加深了两岸的交流及互动,得到两岸读者热烈响应。此届征文从500篇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妇联一直都在关注涉及两岸婚姻的女性,在商议"第三届海峡妇女论坛"研讨议题时,就毫不犹豫地把"关注两岸婚姻·关心台商眷属"列为研讨的议题。台湾媒体也十分关注这一议题,但更关心的是,台湾女嫁大陆郎的情况。其时,我们代表团一行还没到台东,台湾的《苹果日报》、《联合报》、《中国时报》等多家媒体就争  相似文献   

11.
文星 《两岸关系》2015,(3):37-39
<正>2015年伊始,《中国好声音》台北演唱会在小巨蛋圆满落幕,包括吴莫愁、李琦、张碧晨、陈冰、刘明湘等在内的三季《中国好声音》学员在台北同台。这是《中国好声音》巡演首度放歌台北,也是近年来大陆音乐界在台湾规模最大的单场演出之一。中国好声音》的台湾元素大陆、台湾两地音乐人的融合成为这台演出的亮点,不仅两岸歌手同台,演唱的39首歌中,翻唱台湾歌手作品及台湾音乐人参与创作作品达  相似文献   

12.
周振晴 《台声》2011,(9):62-63
自台当局2008年10月正式开放大陆交换生以来,随着两岸高校合作交流的扩大,交换生这个肩负使命的群体受到各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年4月,江苏省台联为了更好促进苏台两地大学生间的了解与沟通,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举办了首届“青春宝岛行”江苏赴台交换生征文活动,得到两岸交换生的热烈反响。本期《我看台湾》栏目在获奖征丈中选择3篇——(《骑楼的诉说》《踏歌行、人未停》《与台湾老兵的一次亲密接触》,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台声》2013,(4):112-112
【读者来信】 你好!《台声》的老师,我是来自台湾台中的锺恺原,前段时间在台湾的一家书店里看到了《台声》杂志,很高兴能看到一本专门报道两岸新闻的杂志,我想你们的杂志在大陆也是很有影响力的。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4,(4)
<正>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简称《星星》)最近成为两岸网友间最热的议题。大陆视频网站点播累计达3.5亿次,新浪微博前5个话题一度都与《星星》有关台湾岛内中天、东森、年代与TVBS新闻台等电视媒体在该剧播放期间每日都有相关报道,从剧情到演员甚至剧中服装、餐饮无不成为报道重点。韩剧为何在两岸有市场?值得两岸影视业者细细思考。纵观两岸,这些年获得超高人气的影视作品也不少,《我可能不会爱你》、《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甄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13)
正近审稿,首次深读了一组台湾青年眼中的大陆文章。这是几年前,台湾《两岸犇报》发起并主办的两岸青年研习营活动中的一个征文环节,本刊协办。征文年年有,只在岛内,皆为台湾青年。从构想、发起、征稿、刊登、评阅,《两岸犇报》同仁辛苦始终。过去,我编辑也会从他们的征文中偶编一二篇上来,看了,登了,只是以示参与,并表贺意,并未能产生什么这想那想。即便我刊也有《我看大陆》专栏,  相似文献   

16.
余光中的《乡愁》已经成为千古名句,酒不能解愁,但也是一种情感寄托方式,日月潭高粱酒的文化是我的一种心情,就如《乡愁》,被酒浇得酣畅淋漓。这是日月潭高粱酒董事林光汉的心情写照。他说,自己在大陆经营台湾日月潭高粱酒颇有感慨,似乎不是在卖酒,而是体会两岸文化,感受两岸情深。  相似文献   

17.
交流集锦     
陆东红 《两岸关系》2010,(10):56-57
10月18日,第四届两岸媒体“锦绣天府行——西部大开发十周年看四川”联合采访活动在成都正式启动,来自台湾《中国时报》、《台湾新闻报》等6家台湾媒体以及新华社、中新社等8家大陆媒体的记者在四川进行为期5天的采访活动,一起见证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四川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9月1日至6日,由山西省台办主办的"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采访团)采访活动在山西举行,本次活动为期6天。来自台湾的《旺报》《联合报》、台南市记者协会、高雄新闻网、中天电视亚洲台、台湾TB新闻网、《南华报》《旅读中国》等10余家媒体,以及大陆的《山西日报》、华夏经纬网等两岸媒体共17名记者参加了本次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19.
刘莹 《台声》2018,(13)
正为更好感受大陆团结奋进、深化改革的坚实步伐,展示大陆改革开放40年的飞跃成长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就,使媒体更有效地成为沟通两岸的"和平使者",讲好"两岸故事",北京市台联6月1日至6月8日组织海峡两岸暨香港主流媒体记者赴苏浙闽,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媒体行"调研活动。参加本次调研活动的媒体包括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步步惊心》在台湾爆红,让清宫剧发烧;2012年,台湾播出《甄娠传》,收视率一飞冲天。2013年,《我是歌手》总决吸引台湾岛内民众关注,使得收视率比平常时段增长近220%,出现万人空巷看电视的盛况。近些年来,大陆电视节目在台湾越来越受追捧,让曾经引领潮流的台湾节目也难以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