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怀念可以穿越岁月,这8年的光景,竟然就在转身之间。人世间可以封存在记忆的密室里的,几乎都是美好的和哀伤的。无论过去多久,怀念是打开这个密室无所不能的钥匙,伴随着多少欢笑和泪水,在每一个恰当或者不恰当的时候。今年的这个春已经悄然来临,似乎真的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约定,我用我的文字怀念着一个人。他叫杨钢林。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7,(2)
<正>记者札记:文字开始,我甚是压抑,怕是这种压抑浸透到每一个文字当中,因为这每一个文字大概都包含着吕月贞老师对祖国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情感,炽热,滚烫,含着热泪,流着心血。越是浓烈之情越怕被亵渎,所以这里的每一段文字,都只是简单的记叙。记叙了一位80岁的女性台胞对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认识《人大建设》杂志是在2000年的秋季。那时,我刚刚调入许昌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作为一个从事人大工作的新兵,我把这份担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的全省惟一公开发行的新闻刊物当作一位无声的老师,每一期都要仔细研读。读到精彩处或者需要加强记忆的地方,我便用笔在文字下面划上曲线。“但问耕耘,不问收获。”这  相似文献   

4.
禅宗虽说“不立文字”,却有成千的公案,看似自相矛盾,实则不然。每一个公案都是一段真实的故事,文字仅仅是一个载体而已。禅,就蕴含在那一刻的真实之中。透过文字去把握文字背后的真实,那个禅的真实,那个佛法的真实——也就是人生的真实。如此,则可谓“与祖师同行”了。  相似文献   

5.
<正>谈起中国文字,那些字词背后的深厚历史,足以让汉字成为中国的瑰宝。每一个文字背后的历史真义,每一个历史典故里衍生出来的成语,都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中国的文字从古老的甲骨文演变到如今的简体字,每一个汉字都拥有几千年历史。到了现如今,汉字依然拥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它们见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汉字,每一个中国人都常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一个纪念     
我已经做了10多年的学生,我的人生仍处于一条起跑线上。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但在很多人眼里,我的某些经历仍有以文字的形式做纪念的价值。每升入一所新学校,我都要向校领导说明:我是一个聋人,我在学习过程中或者会遇到一些特殊的障碍。但我保证不要求校方任何特殊的照顾。每面对一位新老师,我都要向他(她)表示:我是一个聋人,上课时我也许会“看”不懂老师所讲的某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1,(2):50-55
不记得哪位名人说过这样的话,文学创作是由于不可遏抑的灵感。我并不懂得文学创作,也自觉缺乏富于创作的灵慧,但我写下的每一篇文字,都是我的人生,也是心灵旅程最真实、坦白、朴素的记录。都源自于自由得无可阻挡,直率得不假思索的心灵之音。  相似文献   

8.
一年又一年     
《小康》2017,(34)
正又是一年年终总结时,每年这个时候,我似乎都会代表编辑部的同事们,做出编辑、记者的总结陈词。首先,我非常热爱我的职业,这个职业让我有很多机会接触、认识我喜欢、欣赏的朋友、老师们。其次,我认为我做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每一个文字、每一个句子、每一篇文章都能把我们所想表达的东西、能量、信息传达出去。这一年,我采访了许多人,也编辑了许多稿件。大大小小的工作,无一不令我印象深刻。这一年,我采访了我最  相似文献   

9.
假货和假话     
有一个中国人,在德国化了7个马克买了块柏林墙。回国后,他的几乎每一个亲戚朋友,见到这块合40多元人民币的水泥片,产生的第一个问题都是:“这是真的吗?”这个中国人回答:“在德国什么都能买到,但是买假货不容易。”我在欧洲生活有年,我觉得此君的回答并无太大的夸张。在报上读到上面这段文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是觉得很伤自尊心的。如果说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精神污染”需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与理论修养才能觉察它的存在与危害的话,那么,无处不在的假货几乎使每个中国普通老百姓都有切肤之痛。假货是当今中国的一股祸水。那么,…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除了工人、解放军,我最羡慕的就是教师了。 那时,我爸爸是生产队的会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论天晴天雨,每天的劳动工分都是十分零五(男劳力每晌参分五,一天三晌);我妈每晌二分二,一天六分六。每十个工分算一个劳动,生产队分粮、分钱的依据就是靠工分。  相似文献   

11.
左春和 《乡音》2014,(12):46-46
文字隐藏了什么 平时总有人问我,怎么在《金刚经》里找不到佛的奥妙,在《圣经》中见不到上帝?甚至认为这两部经的文字都很平常,从文字、语言中看不到它的特别之处,说那是信仰的人把它们夸大了,对此,我只能告诉他们说,佛和上帝都不在文字上,这两部经中之经的奇妙之处在字里行间之外,需要悟性才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明复兴的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佩荣 《传承》2008,(9):46-49
1982年,世界各国历届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开会,讨论哪一种思想可以使人类和谐?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孔子思想。为什么呢?全世界人受过教育的都知道孔子说过一句话":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族群都能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愿意别人怎么对我,我就不要这样对别人),这不是天下大同了吗?  相似文献   

13.
王坤 《政协天地》2009,(8):59-59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益智。我每一天都在寻找感动我们的文字,使我的心灵受到洗礼,让我的身心得到滋润,让我澎湃的激情长出放飞的翅膀,遨游思想的太空,独领文化的风骚。  相似文献   

14.
我的书房梦     
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最直接地写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最细微、最形象地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对于我这样的文化人来说,能感觉和享受到的是与我联系最直接,最紧密,也是最重要的书、书架和书房的变迁。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30年来我生活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周文胜 《今日民族》2010,(10):38-39
有人说:云南的每一片叶子都会跳舞,云南的每一个石头都会唱歌,连蝴蝶拍翅膀的声音都有节奏,谷子拔节的声音都是旋律。到了维西僳僳族自治县叶枝乡的同乐傈僳山寨,我才确信此言不差。  相似文献   

16.
我始终相信,任何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最佳的法宝就是去奋斗。 我们每一个人出身都不一样。年轻的时候,我曾抱怨自己生长在一个贫困家庭。我还抱怨过自己的父母,什么也不能给我。混迹北大整整7年,没有一个女人爱上我的时候,我的很多同学都已经谈了好几次恋爱。有的同学已经娶上了美丽的女人,成立了美好的家庭。当我发现至少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时候,我在大学三年级得了肺结核。幸亏在这过程中间,我始终没有放弃自己身上唯一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我觉得只要努力,只要奋斗,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我应该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而这种感觉就是来自于我从小在农村的生活,来自于高考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陈伟龄 《群众》2009,(2):62-64
2008年的11月9日至18日,我在灾区绵竹度过,这短短的10天经历远比我的30年人生要重了沉了很多。在绵竹的每一天,我的脸都是湿漉漉的,我的眼囤是红的;每一天,都会遇到很多江苏的老乡,和他们用家乡话交谈:每一天,心情都如同翻滚的岷江一般,难以平静。江苏援建队伍承载着7600万家乡人民的希冀,在这片几成废墟的土地上帮助绵竹人民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18.
我的瑜伽路     
陈婉玲 《广东民政》2011,(11):62-63
近几年,我的许多朋友和同事常常问我同一个问题:你都50多了,精神和心态都比年轻人好,你有什么秘诀?熟悉我的朋友就会问:你练瑜伽为什么那么执着那么着迷,你的瑜伽之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对这些朋友和同事的问题,三言两语是说不清的,所以我写了下面这段文字,一是给大家一个详细的解答,二是给自己走过这段路的一个交代,三是给要走这条路的朋友一点建议和忠告,让他们走得更加愉悦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19.
王小波在为他的杂文自选集(我的精神家园)(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6月版)写的“自序”中说:“据我的考察,在一个宽松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收获到优雅,收获到精雕细琢的浪漫;在一个呆板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收获到幽默——起码是黑色的幽默。就是在我呆的这个社会里,什么都收获不到,这可是件让人吃惊的事情。”小波留下的文字并不多,但想收获这两样东西的意思却贯彻始终。我们所呆的这个社会,从一方向来看,宽松到了极.支,从另一方面来看,又极其呆板;在一个二者兼而有之的环境里,什么都收获不到毕竟是件让人吃惊的事。所以小波也…  相似文献   

20.
微言     
《创造》2014,(1)
正@丁太升(独立导演):希望所有的脆弱都变得强大,希望所有的刻意都变得洒脱,希望所有的迷失都找到方向,希望所有的苍凉都温暖如初,这是新年的祝福,这是我能写下的最勇敢的文字。在这个悲伤的北方都城,每一个眼含热泪的赤子,最终都将收获幸福,就像童年的时候,曾经想象的那样,第二天醒来,房间里将洒满七彩的阳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