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5年新春佳节,对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且难忘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年,一位阔别近半个世纪海峡对岸的亲人,回到了大陆风光秀丽的皖南池州姐姐家过年。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个年头,但每年新春来临之时,我那年逾古稀的母亲都会不由自主地念叨着台湾的亲人,会情不自禁地述说起那年的年夜饭。  相似文献   

2.
<正>"父母如今都已去世,我想替他们寻找大陆失联的亲人。"这是来自台湾张君华女士的求助。凭借着一封2001年从山东曹县寄来的信件,以及父母生前未了的夙愿,张女士找上了今日头条公益寻人(以下称:头条寻人)和台湾《ETNEWS新闻云》两岸寻亲小组,希望能够通过头条寻人,帮助找到父亲张景阁、母亲任圣荣的大陆亲人。2017年10月25日,头条寻人发布了《台湾老兵后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闵行区台胞台属联谊会成立至今将近10年了,会长孙明舟连任也将近10年了。孙会长的胞兄在台湾,经常介绍一些台胞、台商到大陆寻亲、探亲,考察经商投资环境等。孙会长总是热心接待、积极帮助、释疑解困,得到了台胞、台属的信任和好评。帮助台胞寻亲人孙会长热心帮助台胞寻找亲人已有10多次了。其中帮盐城籍台胞杨超寻找亲人最费周折。1991年,杨先生来上海要求孙会长帮助寻找其胞妹杨英。但是,杨先生只知道老家当时的地名叫周家桥,附近有一个大饼油条摊。时过境迁,偌大一个上海,周家桥有许多个,哪里去找?孙会长经过…  相似文献   

4.
刘爱理 《黄埔》2007,(5):53-53
我们这群老家伙,出生在祖国大陆,那里还有些亲朋好友健在,更有我们怀念的锦绣河山。开放探亲以来,去过大陆的不只是在那里有亲人的我们,更多土生土长的台湾商人、政客、寻根又好奇的老百姓,一次又一次往大陆跑。商人去找商机,政客去拉关系,老百姓去游山玩水,去看跟自己有血缘、有文脉的祖国山河,去寻找祖先踏过的足迹啊!  相似文献   

5.
叶晓媛 《台声》2014,(9):88-90
60多年前,整个中国大地战火纷飞、时局动荡,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些去了台湾的大陆同胞,从此被一道海峡阻隔,此后绵绵几十年是对大陆亲人望眼欲穿的思念;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台湾同胞,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来到祖国大陆,从此与台湾的亲人天各一方,他们将青春和汗水留在了大陆,却饱受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有些人直到离世都没能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土!我的外公陈景山,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却又有着传奇一生的台湾老人,一位直到离世都没能回到自己家乡的台湾老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来大陆的台胞越来越多,他们或经商,或求学,或只为追求一种理想及心中的至爱留在了大陆,在这片热土上,他们书写着各自的精彩传奇。“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大陆的许多台胞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春节期间不能回台湾与亲人团聚。为此,本刊特别采访了今年春节不回台湾的5名台胞,让他们通过本刊把自己在大陆的生活情况告诉海峡对岸的亲人……  相似文献   

7.
冯茜  顾闻 《台声》2023,(7):84-86
<正>“我今天终于到了外公在大陆的家。外公离世21年,这条回家的路,我等了3个月,走了3天。”台胞邱庆龄哽咽地说。2月28日,已经在大陆生活了10余年的台胞邱庆龄,第一次到江苏淮安,当双脚踏在淮阴区徐溜镇张庄村土地上的那一刻,他第一次感受到根脉相连的亲情竟如此厚重。2022年8月,邱庆龄收到来自台湾高雄表妹周士岚的消息,希望他能寻找爷爷周益方(邱庆龄称周益方为外公)在江苏淮安的亲人,邱庆龄一口应下,一场横跨三代人的寻根之旅就此启程。  相似文献   

8.
两岸之间同根同源,同宗同祖,有着广泛的亲缘和地缘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亲缘文化和地缘文化。以亲缘和地缘文化为纽带,台湾同胞返回大陆寻根谒祖、寻找亲人,表达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意识,显示了两岸同胞根脉相连的历史渊源和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朱余生 《两岸关系》2008,(10):40-41
王国达1959年出生在台湾,1989年开始到大陆寻找商机。1992年底他在上海七宝镇开创力国针织有限公司,从事袜子生产,至今已15个年头。“我的祖先从大陆移居到台湾已经是第8代了。1992年我从台湾移居到七宝镇,从我算起我是第一代……”回忆这段经历,王国达无限感慨。  相似文献   

10.
老人和桥     
老人和桥在兰考县涸阳镇牛营村,提起台胞陈玉影老先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1993年,阔别亲人40余载的陈玉影先生携夫人来大陆探亲。亲人相聚,悲喜交集,能够在有生之年和亲人团聚,也算了却了老人的一桩心愿。然而当陈玉影先生了解到家乡经济还不发达,群众...  相似文献   

11.
潘俊明 《台声》2001,(8):39-41
因工作之便,笔者最近在山西太原先后采访了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几位台胞,他们的年龄不同,经历各异,但对祖国和平统一、两岸加强交流的殷切期盼却那样的一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副教授林美珍女士是一位出生在台湾屏东的大陆台胞,今年62岁,l岁时随父母来到福建,后来父母回到台湾她留在大陆读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目前在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从事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林女士只身落户到山西后,与在台湾的父母和亲人将近40年没有见面。林美珍女士回忆说:“我留在山西工作后,我父母、哥嫂和大部分亲戚…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8,(20)
正身前环抱骨灰罐,坐飞机住酒店同坐同卧。从2003年抱回第一个老兵骨灰返回大陆开始,台湾里长刘德文不收取任何报酬,走遍大陆23个省份,15年义务帮助上百位老兵"回家"。为送老兵中秋与家人团圆,刘德文整整7年未和亲人一起过节。刘德文祖上几代都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说这些老兵做梦都想回家,只要看到他们圆梦就开心。因为这项义举,他也收获了许多"大陆亲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我带他们回家的时候感觉比血亲更亲。"  相似文献   

13.
田云鹏 《台声》2014,(1):71-71
2013年12月23日,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防会会长座谈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大陆26个省区市134个台协的会长、全国台企联代表出席会议。会议以“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新机遇,促进台资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主题,邀请了有关方面专家介绍大陆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政》2013,(11):F0004-F0004
2013年,大陆的两岸婚姻家庭服务者们心系两岸配偶亲人,真情付出.为跨越海峡的爱情助力加油: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有位外出旅游的台湾同胞,经东南亚来到了日本,径自找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要求回祖国大陆探亲。使馆人员问他在大陆有什么亲人,他说:「我的亲人住在北京,她是我姐姐,姓徐,名曼。徐是双人徐。曼是罗曼蒂克的曼……」原来他风尘仆仆,是要专程来北京看望徐曼小姐的。为许多台湾同胞所熟知的徐曼小姐,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空中之友」节目主持人。海峡两岸直接往来长期受  相似文献   

16.
李北南 《台声》2011,(11):57-57
我的姥爷陈文仓,祖籍台湾省彰化县北斗区溪州乡溪州村。1947年,姥爷告别了亲人,从台湾来到大陆,在山东加入了解放军。1957年1月,姥爷在福建莆田有幸得遇姥姥,并相爱结婚。姥爷热爱部队,姥姥生大姨、二姨、母亲和四姨姐妹4人,便以姥爷部队所在地取名,故我母亲姐妹4人被分别取名为涵、榕、晋、荔,  相似文献   

17.
在基层统一战线,有很多统战干部十几年如一日,勤恳工作、无私奉献。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委统战部副部童明锋、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张云香正是他们的缩影。这两位女部长,从成为统战人的那天起,就把统战部当家,视统战成员为亲人,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了统战事业……  相似文献   

18.
王辰璟 《台声》2013,(4):50-50
“我的专业是经济地理与城市规划,我要寻找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谢正观委员一上来先将自己定居北京的原因娓娓道来,“大陆已经改革开放,当我在中国大地上行走,感受到一片生机,人们热烈地生活,那种怀抱希望、乐观奋斗的精神太有感染力了。我不愿错过让人们精神焕发的大时代,我要来参与”。  相似文献   

19.
台胞申请在大陆定居的条件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由台湾来大陆旅游、探亲、经商和进行其他方面交流的人员越来越多,而这些台胞中,有一部分国民党退役老兵由于在台孤身一人,年老体弱,无人赡养,提出要求回原籍定居,投靠其在大陆的亲人。是否台胞只要提出定居申请,...  相似文献   

20.
1949年,一道无情的海峡阻隔了大陆与台湾.多少人有家不能回,亲人难相见.为传递信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部的《亲友信箱》节目应运而生,它在若干年里几乎成为两岸亲人沟通的唯一渠道.《亲友信箱》是个有血有肉的节目.那些年,不知有多少封家信撞击过我的心.16年前的一次亲属录音,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而难以忘怀的印象.那是1978年春节由我筹组的“信箱”节目.阴历腊八过后,听说广播局文工团合唱团演员蒋荣葡的家在台湾,我决定采访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