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台声》2020,(9)
正金门岛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海域泉州围头弯与厦门湾内,与大陆最近处仅2310米,距厦门18海里,而离台湾岛却有210公里。可以这样说,金门岛离大陆很近,离台湾却很远……朋友,您了解金门吗?就让笔者带着您一起来揭开神秘金门岛的面纱吧!美丽的金门岛说起金门,我的脑海出现的是"炮击金门"后的满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9月,出差到台北,走在繁华喧闹的南京东路,看着周遭行色匆匆的人群,我想,若不是两岸交流开放,我必不会置身于此。多少年来,这一湾海峡隔绝了两岸,对大陆来说,台湾很近,却也很远,远到几代中国人彼此间都无法跨越历史的鸿沟。歌与家的故事"红红的花开满了木棉道,长长的街好像在燃烧……"是因为歌,让我想要了解台湾,那从小收藏的卡带和CD  相似文献   

3.
吴霜 《统一论坛》2005,(3):61-63
小时候对台湾没有很明确的概念。台湾在什么地方?台湾有多大?台湾人是什么样子?我对台湾的最初认识是从“我站在大海边把祖国的台湾岛遥望”这句30年前大陆上任何人都会唱的歌词得来的。它让少年时代的我得知中国有一个岛屿,离大陆很远,很美,它有一个清秀的名字—台湾。每个人的故事就像一串项链,不同的珠子被穿在同一根线上,珠与珠之间似乎毫无关联,却由于紧紧相依,又是一个整体。正所谓“前缘后果”,躲不掉,逃不脱。比如说我,20年前,离开祖国到美国。那时候,去美国该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我花了半年的时间办好手续,飞跃大洋登上了美洲大陆…  相似文献   

4.
远远地便望见了大蜀山。这座独一无双、不高不矮的山,曾经不止一次地坐在离它很远很远的火车上眺望过它,尽管只能眺望到它一片淡淡的、朦胧的影子。可是,只要我望见它,每次我都会油然想起它满山的斑斓和苍翠,想起它从山脚一直波折到山顶的石阶,想起一条盘山公路如绕在它身上的带子……当然,最令我想念的还是依傍着它的那所我已经阔别了19年的母校。随着车轮的转动,大蜀山在我眼里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山顶上,不知何时竖起了一幢很漂亮的楼房,听说是接待游客的旋转餐厅;据说山的西边还开辟出了一个动物园。这些都是原先所没有…  相似文献   

5.
我没有去过台湾,但我喜欢台湾,因为它是祖国的宝岛。我歌唱得很差,但我喜欢“阿里山姑娘”的韵律,因为那是台湾歌曲。在我的感觉中,台湾离得很近,只隔着一条海峡。用“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来描述中国暂时分割的现状,实在是高明和贴切的,因为大陆和台湾本来就是一个国家。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6.
“快过年了,你什么时候回家啊,我很想你。”前两天在匆忙之中收到了同学洁的一条短信,当然没什么感觉,过后静下来再看时,才真正意识到年关将近,又该是回家的时候了。家,到底是什么呢?在我的印象里,家不仅是距离北京两千多公里外的一个点,更是一个能让人停下匆忙的脚步,抛开所有的烦心事,静静的休憩一会儿的小窝。家,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个空间上很远很远的实体,更是一种心灵上很近很近的归属感。但是每次提到回家,我都没有别的同学那种急迫的想飞奔回去的感觉,反而常常是在回家前就想着不久就要离家了。“相见时难别亦难”,大学三年多来,每次回家时的情景已经很模糊了,但每次离家时的情景却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7.
记忆深处那红红的枫林郭青调离派出所4年了,在记忆的河床上,依然镌刻那片灿烂士。血64枫林。4年前深秋的那天,辖区内发生一起盗窃耕牛案,刚从警校毕业的我带上乡政府那名年近60的老公安员受命出征。案件查得很顺利,线索却追得很远,嫌疑犯居住在丛山峻岭中的一...  相似文献   

8.
澳门在一座半岛上,很小,小得近乎精致。一过拱北海关,我就感觉到这一点。平日里离澳门太近,隔海就能眺望到,就没太留意,这一刻身到澳门了,才意识到近的东西其实离你很远。我站在澳门的街上张望着四周,四周很繁华,同时也很肃穆,很宁静,像一首凝固的音乐或者像一首流动的音乐。我抬起头,心中有股茫然的感觉,随即,又好似飞起来。天空如海,很小的一块海。这是澳门才有的感觉,叫人浑身新鲜。澳门的街道极具特色和个性,完全没有违背自然的选择,没有对山石大动干戈,而是在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的自然地理位置上,稍稍动用了一下艺…  相似文献   

9.
世界     
王平久 《上海支部生活》2010,(5):F0004-F0004
一个拥抱 一个世界 你的世界是我们的拥抱 拥抱很大很小的世界 世界很远很近的拥抱 世界 拥抱  相似文献   

10.
胡亚芳 《台声》2003,(5):33-34
很小的时候我常常问父亲:别人都有爷爷奶奶,我的爷爷奶奶在哪里?终于有一天父亲对我说:爷爷奶奶在老家,我们的老家隔着海,很远很远……上学读书以后我才慢慢地知道了,一道狭长的海峡横在大陆和台湾之间,阻挡了两岸很多人归家的脚步。父亲胡来成1925年4月7日出生在台湾省台东县新港区都兰乡八里村,阿美族人。1946年国民党补充兵源,父亲与当时25岁的哥哥和年仅17岁的弟弟被迫当兵,被编入国民党70师。12月,这支一万多名台湾兵组成的队伍被调往大陆战场。满载士兵的船离开基隆码头的时候,新兵都涌向甲板,不愿离开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台湾…  相似文献   

11.
林华 《台声》2011,(2):60-61
想起我的父亲,心头总会隐隐地痛。关于他内心的快乐和苦闷,我始终不甚了解。这缘于他的突然离世,也缘于他的不善言辞。有时我感觉父亲离我很远,有时又好像近在身旁。当我思念他的时候,我常常会注目凝望窄无一物的墙壁。  相似文献   

12.
阿柳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阿柳,我在冈比亚出生, 我虽然从小就被遗弃,对双亲一无所知,但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我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寻找我的爸爸,找到爸爸后,就能找到妈妈,我相信只有他能告诉我,我的妈妈是谁。” 有着一副黑色面孔和东方人面部特征的阿柳,体内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他甚至有“阿柳”这样一个很有台湾乡土味的名字,但是,他却始终与台湾这块土地无缘。 据台湾记者推算,阿柳今年应该是29岁,但实际上,连阿柳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何时出生的;他本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但现在拿的是冈比亚护照;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相似文献   

13.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12,(13):61-61
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我看云,很近;我看你,很远。" 而今到了全球化时代,在地球村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仿佛真有了一家人的感觉。加上网络、手机盛行,互通互联,只要手指一点,顷刻之间,图文毕现,哪怕地球那端,也好像近在眼前。  相似文献   

14.
张慧茹 《台声》2006,(9):88-89
在近一周的2006年台湾同胞千人夏令营活动中,来自巴西的台湾男孩黄祺天给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除了他那一口流利的汉语和一脸的帅气和阳光,还因为他言谈举止中流露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人生的坚定与执着。成长在巴西“29年前,我的父母为了经商从台湾移民巴西。不久,哥哥和我相继在巴西出生。”黄祺天告诉我,他今年23岁,读大学三年级。虽然是一个在巴西出生长大的男孩,但是,他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家乡台湾,从小就很关心台湾和大陆的一些情况,从小就会说汉语。一谈起足球,黄祺天就很兴奋,“巴西的孩子都很喜欢足球,我也不例外,从很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台声》2013,(4):112-112
【读者来信】 你好!《台声》的老师,我是来自台湾台中的锺恺原,前段时间在台湾的一家书店里看到了《台声》杂志,很高兴能看到一本专门报道两岸新闻的杂志,我想你们的杂志在大陆也是很有影响力的。  相似文献   

16.
从1993年至1994年,我前后3次去我国的宝岛台湾。一次是去讲学,叫做“京剧之旅演讲团”,先后去了17所大学和近10个文化中心,台北、台南、高雄、新竹等地转了一圈,知音者不少。我国台湾和美国不同,懂戏的居多,我第H次带10人小队演出6场的感受也很深刻,和祖国大陆一样,他们是识货的I最大的特点是不保守,香港吃老腔老调,台湾却喜欢新戏,承认戏改和创作。当然他们眼里也不揉沙子,也要看最好的,过俩的。他们接受了我的表演和流派,欢迎我下次再去…多么盼望今后两岸通航,直通北京,那么,台湾那些很好的新剧目及优秀的演员,也应…  相似文献   

17.
陆逸佳 《台声》2013,(12):94-94
初到台湾总会有一些担心和顾虑,担心同学是否会用异样的态度对待我,担心老师是否会因为政治敏感等因素对我另眼相看,担心若是和台湾同学一起住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的不同会不会造成不和睦……各种担忧充斥着我紧张的心。但是经过在台湾学习生活的这一年,很多顾虑和担心都是大可不必的,反而我很庆幸当初能选择来到台湾度过我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8.
SANDY是杨郁珊的英文名。和绝大多数台湾女孩一样,这个出生于1981年的女孩同样有着很女性,亦很斯文的名字。 SANDY是杭州一家外资银行的贵宾理财经理。在去采访她的路上,我一直在心里想像着她的模样,不知这个来自台湾的外资银行的高级白领是否和我印像中的台湾女孩一样一说话笑容轻柔细软,举止外表温婉可人。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1,(8):29-30
宜璇是我最先熟悉的女孩儿。这个清爽大方的台湾姑娘的自我介绍着实让人忍俊不禁:“大家好,我叫吴宜璇,因为我超级能吃,还有一个绰号叫‘吃不饱’,我现在在读台湾逢甲大学硕士班,很高兴认识大家!”  相似文献   

20.
容汉诠 《台声》2011,(3):51-51
我是一位出生于台湾,生活在大陆已近70年的老台胞。至今还记得高山族老祖母教我唱的儿歌:“台湾糖、甜津津,吃在嘴里,痛在心……”这是前辈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亦对殖民主义者侵占祖国领土台湾的悲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