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公祭是传统社会的公共祭祀行为,包括朝廷对天地、祖先的祭祀,地方对地方山川神圣的祭祀。所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就是将祭祀看成国家最重要的活动,与保家卫国的战争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2.
刘强 《台声》2010,(5):10-15
清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祀和扫墓的日子。祭祀则通指祭神、祭祖,有祭天、祭祖,公祭之分。  相似文献   

3.
奥运趣谈     
趣话今昔奥运圣火 古希腊的奥林匹亚山,是希腊人纪念盗得火种的火神普罗米修斯的祭祀之地。每隔4年,他们都要在祭台前举行一次祭祀仪式。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点燃圣火的仪式,便起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人们在奥林匹亚宙斯神像前,按宗教的仪式在祭坛上点燃火种,然后持火炬跑遍各城邦,传达奥运会即将开始的信息,备城邦必须休战,  相似文献   

4.
在彝族的传统宗教中,祖先崇拜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彝族人认为:人生在世时,灵魂附在身上,人去世以后,灵魂变成多种,《作祭经》中说:“人死有三魂,快魂去阴间,善魂守祖灵,恶魂守坟堆。”为了让亡魂回到祖界,就必须进行各种祭祀活动。彝族《指路经》就是彝族人民在给亡者举行祭祀活动时念诵的一种经文,它的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等,可谓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5.
文山壮族在每年农历的六月末和七月初都要隆重举行“七郎节”,也称“六郎节”或“七月节”。人们都将这个节视为“过小年”。节日期间,各家各户都要准备十几样好菜“赛法”。壮语“赛”是王、领袖、首领之意,“法”是天,也就是祭祀领袖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正>天坛、先农坛、社稷坛、太庙四组坛庙,是中国对于天神、农神、土地和谷神以及祖宗的尊崇,是古代皇家祭祀制度的核心。这些建筑位于中轴线上,体现了中轴线建筑的祭祀功能与文化。人物日记中对祭祀时间、仪式场面、服饰等的真实记载,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有助于深刻理解中轴线祭祀文化。  相似文献   

7.
李世武 《思想战线》2023,49(1):64-77
学界对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及相关祭祀仪式的解释,主要有3种假说:祭图腾说、报祭说和祭水神说。在文明延续性的历史语境中考察该祭祀柱的柱体、虎图像和蛇图像这3种符号的文明基因链,可提出一种新的推测: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可能与古西羌族及其后裔的通天信仰、虎崇拜、蛇崇拜密切相关。古西羌族及其后裔的文明基因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象征意涵,但关键符号却展现出显著的历史延续性。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相关符号的历史延续性,是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一个侧面。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研究,通常需要综合考古资料以及多民族的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资料,展开互释。  相似文献   

8.
傣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自治县。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亦较普遍,如祭祀寨神、农业祭祀等。  相似文献   

9.
白沙老古舞     
王静  于伟慧 《新东方》2012,(5):83-F0003
老古舞源于黎族原始社会的祖先崇拜,是祭祀祖先时众人合跳的一种集体舞,表现黎族人民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狩猎、捕鱼人类繁衍以及祭祀祖先亡灵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王静  王雄 《新东方》2012,(1):83-F0003
海南斋戏是祭祀仪式性戏曲,类似我国北方的傩戏,素有“北有傩戏,南有斋戏”之说,其源于民间的祭祀仪式。  相似文献   

11.
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距县城七公里的泾河北岸的完颜村,生活着一支女真人的后裔,为宋代金国完颜宗弼(金兀术)后裔,为女真族。完颜后裔因汉族女神皇甫圣母与其祖先白花公主的美丽传说,而信奉汉族女神皇甫圣母娘娘,把她作为金国女真完颜宗弼(金兀术)后裔保存族人,八百年来忍辱负重隐瞒身份的精神支柱。每年农历七月十九是祭祀圣母的盛大庙会,大戏必唱,娱神娱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完颜氏祭祖大典,按萨满教传统,祭神必打鼓调神。届时一定进行农民十分看重的保护庄稼的“祭虫”祭祀。全村人到九顶梅花山上的堡子山,在圣母墓前调神,虔诚的祭奠圣母。他们开创了少数民族信奉汉族女神之先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建设是中国宗教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必须准确定位宗教在中国的实际功能,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传统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经典论述与中国宗教工作实践经验、尊重群众宗教信仰和依法治理宗教事务三组关系。荀子的“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可以概括中国传统宗教观的“人文立本”特点,儒家主要是将祭祀纳入崇德报功的礼教范畴、教化目的;这种以“文”统“神”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无神论相契合,都是立足人和社会现实来理解宗教。儒家允许民间以信神的方式祭祀,借以推行礼教;当前宗教工作也要以群众工作为本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信教群众融入社会主流生活。  相似文献   

13.
晓沙 《台声》2008,(2):62-66
公祭 公祭是我国古代国家礼制的重中之重,祭品丰厚,仪式盘大,祭祀对象为天地山川、宗庙社稷。除了代表国民的精神信仰外,它更现实的功能是整合社会关系,稳定国家秩序。与春节有关的祭祀是正月上辛日天子“祈谷”。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原始宗教祭祀舞蹈是少数民族信仰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祭祀仪式中,巫师以有形的身体动作与无形的神灵世界相沟通,是巫和巫舞的重要特征。至近世,大部分与传统的民族年节仪式和舞蹈相融合,其表演形式和功能多已发生演变。近现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基本属于原始舞蹈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5.
先秦饮食之前的祭祀分祭造食之先与祭神两种,古人对待这两种祭食的态度不同。对于祭造食之先的祭食,一般是由司宫来清理,并不特别重视,而对于祭神的隋祭,则要在祭祀完毕之后,将所祭之物埋于宗庙两阶之间以凭依神。在祭祀造先之神时,常要用茅蕴来藉垫祭食,但由于祭祀之前的缩酒祭神也会用到茅,因此经学家常将两物混淆,以致产生了隋祭也会用茅蕴,并在祭后埋于阶间等误解。  相似文献   

16.
人祭是一种原始生育巫术风俗,从《摆手歌》以及民族民间传说资料中,可以看出土家族地区历史上存在着杀子祭神风俗:杀长子祭祀和杀王子祭祀。  相似文献   

17.
鱼在苗族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使用相当普遍,具有许多社会功能。主要有: 1.宗教功能。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在这些崇拜祭祀活动中,鱼是主要的祭品。《国语·楚语》就有记载:“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士食鱼炙,祀以特性;庶人食菜,祀以鱼”。可见,楚国在祭典中,庶民是用鱼来祭祀祖先的。苗族先民绝大部分居住于楚国境内,历史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都与楚人有着密切的关系。用鱼祭祀祖先,用鱼作祭品,不仅在古代,而且至今苗族地区还保持这种习俗。笔者的家乡凯里市舟溪一带的吴氏苗族,每年“吃新节”(七月半),他们祭祀祖宗的祭品是12碗饭,12双筷子,12杯酒和12尾鱼等;傩祭是  相似文献   

18.
胡迌 《台声》2007,(10):80-83
台湾唯一供奉原住民的庙宇——采田福地 采田福地——新竹县竹北乡新社村土地公庙,是平埔族竹堑社祭祀祖先与祭祀福德正神的厅堂,由清代乾隆皇帝钦赐所兴建,是台湾唯一的最具规模的原住民祠堂。  相似文献   

19.
直村彝族祭祀仪式以多元信仰为基础,以人神交换为祭祀逻辑,以神鬼各司其职为祭祀目的。祭祀仪式的社会基础主要体现在通过信仰建立人与自然的平衡、确立人的生存策略和建构社会组织。祭祀仪式的文化阐释主要是仪式背后隐藏的符号、象征和隐喻。社会基础是祭祀仪式产生的根源,是文化表达的载体。文化阐释则深化了社会基础存在的合法性。考量祭祀仪式的社会基础与文化阐释,能够呈现祭祀仪式的全貌,折射人们生存的社会规则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历来讲求“逝者安息”,希望能为过世的家人或亲属操办一个体面的葬礼。但近年来,殡葬业收费名目繁多,价格高昂,服务态度不佳,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暴利行业。海口市振东街道路两旁布满了兜售祭祀用品的商店。祭祀用品小到纸钱、元宝、金条,大到汽车、飞机、别墅,品种繁多。使用这些纸制品不仅污染环境,还极易形成火灾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