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琪 《台声》2011,(3):56-56
我是生活在大陆的第三代台胞。同据时期,外公自台南来大连做生意,与外婆结婚生下我母亲。1945年5月前后外公回台湾对账,很快日本投降,无法赶回大连,从此与我外婆失去联系,天各一方。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个谎言,对于别人来说或许微不足道,但它却改变了我的一切。我从小就是一个爱捣蛋的假小子,每每制造麻烦,父母都硬着头皮替我收场。虽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也免不了他们的打骂。但多次的“死里逃生”都是在外公的庇护下才得以解脱。因为外公有心脏病,在他面前,父母对我就束手无策了。我就是在外公这种特别的呵护下快乐地成长着,他的每一点呵护都与深切的期盼交织在我的生命里。上高中后,繁忙的学习和青春的悸动不期而遇,我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有几门功课还挂了红灯。外公的病也在一天天的恶化,我却不闻不问,那么漠然,继续瞎折腾着,…  相似文献   

3.
外公的故事     
《两岸关系》2021,(8):60-62
正我是一个在宁波长大的台湾男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十数年。宁波之所以会成为我的第二故乡,背后有一个关于外公的故事。我的外公本名叫郭志宏。1927年,他作为长子,在鄞县横街白象桥(今海曙区横街镇)出生。外公告诉我,在当时村里,郭是大姓,全族房子连成一片,清一色都是传统木质结构,上面铺着江南特色的绿瓦,墙上装着雕花的木窗,院落里铺着厚重的青石板。外公家住在祖传木质老宅内,门口放着装盛雨水的大水缸,周遭邻居都是同姓宗亲,四周除密布的水网外,  相似文献   

4.
<正>又到一年中秋时,我不禁又想起我那未曾谋面而遥在天国的外公——思念的泪水再也无法抑制地汩汩流淌……外公周冠华离开我们已21个年头了,但他对我的勖勉和奖掖却永远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记得小时侯,妈妈时常会呆呆地坐在那儿想些什么,瞬忽间她的眼角已噙满泪水;也总觉得其他小朋友都有外公、外婆一起疼着、爱着,而我却惟有一个外婆,从  相似文献   

5.
又到一年清明,我不禁又想起我那未曾谋面而遥在天国的外公——思念的泪水外公周冠华离开我已13个年头,但他对我的勖勉和奖掖却永远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记得小时候,妈妈时常会呆呆地坐在那儿想些什么,瞬忽间她的眼角已噙满泪水;  相似文献   

6.
离开长沙那年,我6岁。 6岁的孩子记事不多,就连我家是住在韭菜园还是贺家塘,也记不住。只记得舅舅家住马益顺巷,因为成年以后还去过。外婆家住的地方,就记不清了。只记得小时候经常到外婆屋里玩,每周一次。妈妈是外公的长女,我是外公的长外孙。外公早逝,我没见过,只见过外婆。外婆是妈妈的继母,对我倒是不见“外”,当亲外孙疼,好像比对孙子(也就是我的表弟)还疼些。长辈们说那是因为我长得乖巧。这也未必。  相似文献   

7.
李莉 《台声》2019,(14)
<正>我有两个外公,曾经,一个在海的那边,一个在海的这边;而今,一个仍在海的这边,一个已在天堂。终于踏上大陆故土我的两个外公幼年失怙,两人从小相依为命。大外公名叫杨寿明,解放前,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后,二外公孤苦一人被寄养在叔叔家。1949年5月,全国的解放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就在上海的黄埔江码头,大外公随国民党军登上了去往台湾的轮船,原本以为台湾只是个暂时的落脚地,却没想到,这一别家乡、亲人竟是40多年。兄弟二人,自此是海峡相隔不得见。  相似文献   

8.
说起与农工党的缘分,这要从我的外公说起。  相似文献   

9.
我外婆去世那年,母亲11岁,之后不久,她就坚决地、很有些固执地离开了学校,从我外公手里夺过了洗衣做饭缝缝补补的屋里活。 虽然外公一再劝她重回学校,甚至斥责她自作主张,轻重不分,但前途和未来太遥远了,她只是强烈地感到,外公就是她的整个天空,而这片天空,已经力不可支了。她不敢想象这片天空轰然倒下之后的惨象。  相似文献   

10.
李征 《台声》2014,(8):91-91
每当我翻开家中的相册,细细端详老照片中身姿挺拔、表情威严的外公,仿佛又回到了昔日和他一起生活的场景,脑海中盘旋着他曾经给我讲述的那些战火连天的岁月往事。1922年12月,我的外公曾火生出生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新竹州中坜郡(今桃园县中坜市)。1944年,外公离开了故乡台湾来到大陆。此后他跟随刘邓大军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其间,他身负重伤,右眼也被炸瞎,后期没能参加渡江战役,这让他一直心有所憾。  相似文献   

11.
刘俊潇 《台声》2013,(9):98-99
他养育我,教导我,随着我慢慢的长大,回首和外公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才发觉,他的言传身教都是一种传承。  相似文献   

12.
桑志权 《台声》2013,(8):80-80
经过近两小时的直航,我们乘坐的飞机稳稳地降落在台中机场。母亲望着窗外的一草一木,激动地对我说,终于回到家乡了……我的外公陈木,字光华,1909年生于台湾台中县梧栖镇,家中排行老二,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口腔科专业。上世纪30年代末,外公从台湾到大陆行医,并定居镇江。  相似文献   

13.
一烟在手缕缕不绝,这是小时我心中标准的文人形象。我的父亲、外公都是文人,尤其外公,还颇有名。可惜他们都不抽烟,这就与我心中因抽烟而显得潇洒、飘逸的文人形象有一定的距离。不过,这个遗憾很快得到了补偿。读中学时,我的语文老师嗜烟如命。他个子矮而有风度,戴...  相似文献   

14.
张寅 《台声》2014,(11):89-89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海峡两岸都以各种方式纪念着这一特殊的日子。当我翻看海峡两岸关于黄埔建校90周年的新闻报道时想起了我的外公。作为黄埔18期同学的他,若能看到此情此景,想必也会激动而欣慰吧。然而,我知道这一切都不可能了。去年8月22日,我的外公永远离开了我们。如今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但眼前还时常浮现出他在世时讲起黄埔精神时的激昂神情,耳畔似乎也回荡着他和蔼亲切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王偲 《台声》2013,(1):84-84
从小到大,每当填写各种表格写到祖籍这栏时,我都会写下“台湾”两字。身边的朋友经常会问起其中缘由,每每此时我就会想起我的姥爷蔡启运,按南方的叫法应该叫做外公。印象中的姥爷身材高大,有一双深邃的眼睛和一张慈祥的面容。脑海中常常闪现的画面是晚年的姥爷坐在家中那张黄色的布沙发上,下午金纱般的阳光悠闲地斜照在房间里和外公慈祥的笑容上,显得那么的恬静与和谐。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15)
正"人多地广、天然资源丰富以及拥有雄厚骄傲的文化资产",这是我从别人的口中听到的大陆。和大陆有关联的我,在台湾是被称为"外省人"的后代。外公在当时大陆战火遍地、混乱的年代,随着国民党军队来到台湾落脚定居,在台湾生活养育了我的母亲,"外省人"二代。外公很亲切,浓浓的大陆口音显得跟台湾本省人不同,这也就代表着我和大陆的缘分及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外公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和得失,半世管钱管物,走时两袖清风。今年是我的外公牟揆中逝世20周年。外公的一生,以91年的岁月风霜经历了几乎整个20世纪。作为民主人士,他于1945年秋较早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终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组建北平(北京)市民盟工作,曾任民盟北京市第三、四届支部候补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员会第一至五届委员,第六、  相似文献   

18.
台湾情怀     
张嵘 《两岸关系》2005,(12):22-23
对台湾最早的印象源于我的外婆,外婆一直跟我们生活在一起,是个终日驼着背,话不多但很慈祥的老人,每日为我们兄妹3人忙碌着。外婆太平凡了,平凡到好像没有什么故事。直到那天外公突然出现,我们才知道外婆一生不平凡的经历。外婆与外公在民国时期结婚,婚后原本以为可以像所有人一样生儿育女,白头偕老。可谁也没想到一个早晨,外公和往常一样离开家去学校上学,却再也没有回来。这一走就是整整的四十年,而那时我的母亲仅1岁。我的外婆就这样开始了她整整四十年的等待,直到当年的美丽少妇变成了满头银丝的老人,而当年抱在怀中尚不能言语的女儿也…  相似文献   

19.
谈张德 《台声》2013,(8):95-97
这一年,最疼爱我的外公离开了人世,带走了世人对他的敬仰和爱戴,带走了一个慈祥老人对晚辈们的关怀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10月20日晚,收到知青魏德丰兄传来一张照片,是4位插队于古田县凤都公社石峰大队福清知青参加古田至南平公路建设的珍贵合影。看到图文说明后,思绪万千,彻夜难眠。它深深地勾起我早已忘却了的童年时代那段特殊经历的回忆……1971年暑期,我外公严肃地对我说:"准备一下,跟我去凤都公社修马路。"我听后,觉得也不错,因为我父亲当年就在那里工作,可趁机到他那里玩玩。于是,13岁的我,就跟随我外公参加古南公路南楼大湾工段的施工。可是到那里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