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台声》2015,(24)
<正>复兴中华文化需要两岸携手合作,台胞可以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作出贡献,参与民族和文化的复兴可以为台胞带来荣景,没有台胞参与的中华文化复兴是不完整的。影响两岸携手推动中华文化复兴的因素,就积极因素而言,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两岸的文化形态"花开并蒂、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岸文化方面的论述已经从江泽民同志的“精神纽带论”发展为“心灵契合论”,是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整体范式转换,揭示了两岸关系从物质性对抗走向心灵契合的人化世界的前景。“心灵契合论”涉及三对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华文化复兴的内在联系、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辩证关系、中华文化复兴与两岸文化融合的天然连结。构筑两岸文化认同是两岸文化交流的核心目标,文化交流的目的是解决文化认同问题,而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政治认同乃至国家认同存在着密切关系。要鼓励两岸同胞发挥各自优势和利用自己的个性特点,传承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建设共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3,(5):18-18
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会见了台湾佛光山开山长老星云法师。 俞正声充分肯定星云多年来情系中华,为推动两岸交往特别是文化交流作出的重要贡献。俞正声强调,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希望两岸同胞携手合作,不断扩大文化交流,密切两岸同胞感情,共同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共同致力干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致力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马英九追随民意而不是领导民意的“不统,不独,不武”政策,使两岸文学从分流转向整合成了遥遥无期,使中国文学的分流成为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事实。但马英九“五二0”就职演说提及台湾领导人多年不说的“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这使人感到坚冰已破,我们有充分的信心预期两岸作家一定能携手迎来中华文化灿烂的春天。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1)
正有专家担心台湾青年对中华文化不够认同,但这就像某些台湾青年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一样,属于政治问题而非文化认同问题。所以,与其在台湾青年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的现实中,无谓地纠结台湾青年是否认同中华文化,不如探讨如何在中华文化复兴的过程中,构建两岸一家亲认同的真问题。随着两岸青年交流日渐频繁,笔者发现台湾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并非如部分专家所担心的那样排斥与陌生,而是已根深蒂固无法取代。他们还将中华文化在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华文化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为文化复兴提供了基础.国家层面的大力推进,为文化复兴提供了保障.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为两岸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2008年6月,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中断9年之久的制度性协商。截至2014年2月,两岸两会已经成功举行了十次会谈,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21项协议。两岸大交流的格局已然形成,交流层次、领域有空前的发展,文化交流更加丰富多彩。两岸文化交流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交流深度、广度不断扩展加深,交流人数和频度大幅上升,交流区域不断扩大、互动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用中华文化凝聚两岸民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 《台声》2007,(8):50-52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彪炳千秋。两岸同胞共同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使得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两岸同胞相互了解不断增强。用中华文化凝聚两岸民心,才能有效地遏制”法理台独“.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提供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8.
吴洋  江梅 《台声》2013,(11):59-61
巍巍井冈,秋景美不胜收;两岸媒体,携手共谋发展。10月16日至18日,以“携手合作共筑梦想”为主题,以深入探讨“两岸媒体如何融合中华文化,实现互惠互通,强化合作共赢,实现美好梦想”为主旨的海峡媒体井冈山峰会在井冈山隆重举行。大陆15家中央和省级媒体的负责人,以及来自台湾“中央社”、《中国时报》、《联合报》、《旺报》、中天电视台等16家主流媒体的负责人和记者出席峰会。  相似文献   

9.
<正>5月24日,第二届两岸国学论坛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两岸国学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两岸携手传扬国学"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两岸的30余名国学专家以及300多名国学爱好者参加。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说,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联结两岸同胞心灵的纽带。平潭两岸国学中心自2018年成立以来,已开展了包括两岸国学论坛在  相似文献   

10.
在破除“台独”势力对两岸关系的政治障碍中,探索两岸同胞以中华文化加深心灵契合变得尤为可贵。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源起于两岸共同的文化基因传承与精神纽带联结,蕴含着推动两岸共创民族复兴伟业的人民立场。近四十多年在大陆积极主导下,两岸文化交流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品牌效应不断提升、互动格局初步形成、乡村文旅产业融合持续深化、共创共享支持体系不断完善,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传承中华文化,激发国家统一内生动力,具备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与现实条件。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仍存在交流结构亟待优化、交流机制亟待创新、文化差异亟待化解、“台独”干扰影响加大等挑战。新形势下,要创新制度机制、优化平台建设、赓续文化根脉、强化要素支撑,积极探索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22)
<正>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此番会晤意义重大,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向新的高度。在中国走向进一步和平发展的关键时刻,两岸领导人会晤正是象征两岸携手共写民族复兴的历史新篇章。当前台湾政情的走向,应对两岸关系可能出现转折的节点,两岸领导人会晤对可能政党轮替后的执政方,也提示了大陆对台政策的坚定原则和方针,不容心存侥幸冒险,另外也对台湾社会大众,以两岸一家亲理念展现高度的包容和情意。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24)
<正>中华文化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流淌在全体中国人身体里的血液一弯浅浅的海峡隔不断至亲的情思再宽的海峡也割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再汹涌的海潮也挡不住两岸兄弟的携手并进,两岸同胞的心、两岸同胞的思绪、情感因文化交流紧紧连接起来。大家一起缅怀华夏祖先的丰功伟绩,一起关心两岸关系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展现了浓浓的中华情、民族心。两岸同胞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到更多的历史记忆和情感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在经贸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提出,将有助于加强两岸在关税调整,贸易投资、金融开放,人员往来等方面的合作。海峡两岸只有携手共进,搁置分歧,着眼长远利益,才能真正开创互利共赢的经贸发展新格局,实现中华经济的复兴战略。  相似文献   

14.
陈键兴  齐湘辉 《台声》2014,(3):21-21
<正>2月1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起出席两岸各界人士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俞正声表示,昨天习近平总书记同大家亲切见面,阐述了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的理念和前景,充分表明了我们努力促进两岸同胞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谋求中华民族复兴的真诚愿望。大陆和台湾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把这个美好家园维护好、建设好,是我们的共同愿望。我们要努力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刘亚琼 《两岸关系》2013,(12):64-65
今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强调,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有充分信心继续坚定不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充分信心克服各种闲难开辟两岸关系新前景,有充分信心同台湾同胞携手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两岸关系》2012,(7):72-72
海峡两岸文化同根,艺术同源。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和心灵家园。书画艺术作为传统的中华文化之奇葩,蕴涵着根脉相同的文化精髓,有着同根同祖的文化内涵。两岸的未来属于两岸的青年,两岸的青年也将决定两岸的未来。为了促进两岸青年书画的共同繁荣,增进两岸青年书画家的情谊,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丁宇 《两岸关系》2014,(4):32-36
<正>记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月18日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时,发表了《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要谈话,引发两岸各界强烈反响。您如何理解谈话中关于"两岸一家亲"的论述?如何从中华文化入手,让"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8.
肖军 《台声》2009,(12):27-2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中华文化在两岸交流中核心与纽带作用的重要性早已众所周知。在10月28日、29日,台盟北京市委、台盟天津市委共同举办的“交流与共享——京津台中华传统文化研讨会”上,记者更是时时被这样的感觉包围着。来自两岸的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围绕“传承中华文明、共享文化成果”、“密切两岸政党交流,共创两岸和平发展”和“推动经济交流,携手应对挑战”等议题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9.
李立 《统一论坛》2012,(2):11-13
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都在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台湾同祖国大陆的文化渊源深厚而久远。 从两岸出土的文物来看,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  相似文献   

20.
丁宇 《两岸关系》2011,(10):19-21
近年来,两岸文化交流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两岸文化交流从层次到规模均不断提升。从富春山居图两岸合璧到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从《精诚笃爱——孙中山与宋庆龄文物特展》到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从两岸汉字艺术节到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这些今年引起两岸广泛关注的文化交流活动均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主办。本期,我们采访到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赵少华女士,为我们讲述中华文化联谊会在推动两岸交流之中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