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贪污、受贿案件法庭辩题的预测潘学甫贪污、受贿案件的被告人多是有身份、有地位、有知识的人,庭上自我辩护能力较强,而且被委托的辩护律师往往水平较高,辩护也比较卖力,因此出庭公诉答辩难度较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贪污、受贿案件的法庭答辩更是如此。只有准...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案件庭审中,由于受种种不良关系的影响,经常出现证人作伪证的现象,如何揭穿伪证,对于出庭支持公诉的公诉人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公诉人充分利用庭上询问、质证等法定程序环节,巧妙设计,使庭审向着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的方向进行。我院提起公诉的一起诈骗案件庭审过程中,被告人的辩护律师突然向法庭提供了一名证人,该证人证明其中一名被告人案发时不在犯罪现场。面对上述突发事件,公诉人沉着应对,通过周密的法庭询问,揭穿了证人的虚假证言,使庭审活动顺利进行。法院最终认定被告人有罪。现将办理此案的经过及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被告人不供和翻供情况比较突出。在法庭上,公诉人怎样科学地组织和灵活运用证据,依法理论,去伪存真,揭露和证实犯罪,直接关系到检控的成败。1996年底至1997年初,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检察院先后办理了被告人拒不供认犯罪事实的案件3件3人,被告人先供后翻的案件2件2人。由于我们注意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科学示证,灵活运用证据答辩,使这5名被告人受到刑事制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们在这方面的粗浅体会。一、庭前补充、完善证据,为庭上示证和答辩打基础我们通过认真、详细地阅卷审查,吃透案件事实、情节,审…  相似文献   

4.
被告人零口供是指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公诉阶段以及审判阶段均作无罪供述,拒不认罪。由于这类公诉案件缺少了“被告人供述”这一直接证据。加之上述所属的特点,使得此类案件在出庭公诉、指控犯罪环节上存在极太难度。它不仅要求公诉人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求公诉人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它更要求公诉人在提前介入、庭前准备、举证质证、发表公诉意见以及庭上答辨等诸多方面做认真细致的工作,做到成竹在胸,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5.
在一起敲诈勒索案中,公诉人在起诉书中指控被告人张某与齐某、黄某等3人构成敲诈勒索共同犯罪,系一般共同犯罪,没有区分主从犯。但是,公诉人在法庭调查中发现,由于被告人在庭上供述与侦查讯问供述不一致,根据庭上供述可相互印证区分主从  相似文献   

6.
新的庭审方式对被告人庭上心理产生了许多不利于公诉人的影响,最集中的表现是:被告人庭上恐惧认罪心理减弱,侥幸抵赖的心理增强。其主要原因是:改革后的庭审方式,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有力地保护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这是我国保护人权和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公诉人的公诉难度,影响了被告人在庭审过程  相似文献   

7.
公诉人在刑事公诉案件的法庭调查过程中讯问被告人的目的在于通过讯问被告人,再现被告人的犯罪事实,证明犯罪性质,分清罪责轻重,使被告人作出真实的供述,并运用事实和证据,对法庭辩论中可能提出的辩护理由予以预防性的驳斥,瓦解其辩护观点所依据的“事实”基础,为公诉观点的发表和答辩确定论点和论据,为法庭辩论奠定扎实的事实基础,圆满完成出庭支持公诉的任务。庭上讯问有其特定的条件和环境,被告人在开庭时心理上的变化,审判人员的讯问以及辩护人的发问和被害人陈述自己受害的过程及有关的诉讼请求,往往会给公诉人讯问带来程…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9日上午8时许,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法院审判大厅座无虚席。轰动全国的保定赌博城案件中的被告人之一、保定行署原常务副专员何兰亭(正厅级)玩忽职守、受贿罪案将在这里公开审理。8时30分,年逾六旬的何兰亭被两名司法警察押解到被告人席上,法庭审理正式开始。随着公诉人宣读的起诉书,这起被世人关注的要案内幕也渐渐地昭示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受贿案件的证据收集、固定和审查的难度不断加大,在法庭审理中被告人翻供、拒供和证人翻证的情形也有所增多,而实行新的庭审方式以后,证据必须经过控辩双方的交叉质证,查证属实才能成为定案的根据。所以,如何通过法庭质证,运用控诉证据来当庭证明犯罪,驳斥无理狡辩,成为公诉人应当加以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出庭实践,对两起受贿案件的质证进行分析比较,对此略述浅见。案例一:被告人王某,系某镇分管乡镇企业的副镇长。该镇有一直属的塑料制品厂,1992年由刘某承包经营。为了长期承包和调低每年的上交利…  相似文献   

10.
刑诉法实施一年来的情况表明,被告人拒供案件比以前大量增加。被告人拒供案件往往具有案情复杂,查证困难,直接证据少的特点,因而,庭审中控辩双方的冲突会更激烈。如何出色完魂对被告人拒供案件的出庭公诉,已成为公诉人现在和今后所面临的重要挑战。笔者结合个人的体会,谈点对这类案件出庭公诉的体会和看法,供同仁参考。一、发现利用矛盾,巧妙进行讯问公诉人在庭审中的一切工作,无不是为了证实被告人实施了起诉书中指控的犯罪事实,讯问被告人的目的也正在于此。被告人是对案件事实最清楚、最了解的当事人,其如实供述,无疑非常有…  相似文献   

11.
首先,庭前要讲战略。是指公诉人在总结以往丰富的庭审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精心研究,探索各种类型的案件、各种类型的被告人、各种类型的证人的各不相同的表现,总结、概括、抽象出其在庭审中接受质证时的心理状态和具体表现的一般规律,站在“一般”腑瞰“个别”的高度,有针对性地设计质征方案。 其次,庭上要讲策略。是指公诉人在庭前充分预测,准备的基础上,针对庭审中具体案件、具体被质证人的不同情况,运用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学科知识,灵活敏捷地设计询问方式和选择询问  相似文献   

12.
刑诉法实施以后,由于“无罪推定”原则的确认和庭审方式的改革,被告人当庭翻供现象有日趋增多之势。因而,如何防止和制服被告人当庭翻供,就成了公诉人应予认真关注的问题。被告人当庭突然翻供,必有隐情,为正确处理案件,查明事实真相,公诉人必须高度重视被告人当庭翻供,并积极地寻求解决被告人当庭翻供的方法,以达到顺利完成出庭公诉的目的。笔者认为,要正确处理被告人当庭翻供,公诉人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较强的业务能力以外,还应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个案…  相似文献   

13.
问题的提出实例一:某市一起刑事伤害案件中,公诉人与被害人之代理人就如何确定被告人行为的性质产生争议。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而被害人之代理人则认为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庭审过程中,公诉人与被害人代理人意见产生强烈冲突,公诉人在十分被动的局面下,请求审判长阻止代理人对案件性质发表意见未被采纳,公诉人遂未经审判长许可中途退庭,导致全场一片哗然,审判无法进行。实例二:某市检察院一起自侦案件,公诉人指控被告人犯有贪污罪。庭审中,公诉人的举证遇到了辩护人强有力的抗辩,坐在旁听席上的检察院起诉…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我院适应刑诉法对侦查工作的新要求,转变侦查策略,改变侦查思路,采用立案查处行贿人,全面取证找受贿的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件查办数量成倍增长,仅在3-6月,就立案查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案件18件,是去年同期的5倍,其中10万元以上案件11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近200万元。一、选准目标,大胆立案查处行贿人查处行贿案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查行贿,而且要通过行贿案件查受贿。因而我们在筛选线索时,注意选取那些可能查出受贿大案、要案,特别是能牵出多起受贿大要案的线索。目标选定以后,改变过去那种…  相似文献   

15.
数罪案件举证,是指公诉人在法庭调查中,提供证据证明被告人犯有二个以上罪名的刑事诉讼活动。数罪案件,大多属于疑难、重大、复杂案件,具有被告人多、案情复杂、责任混杂、证据庞杂的特点,因此,其举证方法和要求与一人一罪案件有着明显区别。一、举证顺序举征顺序是指在庭审中公诉人出示证据的先后次序问题。数罪案件因罪名多、案犯多、行为次数多,侦查阶段往往收集了很多证据材料,既有真假报案的举报材料,又有道听途说的传来证据;既有真实的控诉证据,又有虚假的辩护证据;既有有罪、罪量证据,又有无罪、罪轻证据;不但有多次重…  相似文献   

16.
受贿案件公诉难度比较大,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法庭上经常会针对证据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异议,使得公诉证据的证明力受到动摇。笔者在多年公诉实践中多次遇见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庭上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许多同行也反映这三个问题不易答辩。下面笔者对此谈些个人体会,以抛砖引玉。   一、“‘初查’材料不能作证据使用”的答辩   初查材料能否作为定案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检察机关一般情况下不把初查材料作为主要证据移送法院。但对立案后受贿人即拒不认罪或检察机关无法向主要证人调查取证的案件,检察机关一般要将有关初查材料…  相似文献   

17.
当前,法院在审理受贿案件中,被告人翻供现象比较突出。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加以总结和研究,以期达到正确审理这类案件的目的。受贿案件被告人翻供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声称没有收受推翻原供述;二是声称没有受贿的主观故意,只承认收受了财物,但已退回、交出或家属收的  相似文献   

18.
庭后谈话有好处焦熠本文所称庭后谈话,是指法庭开庭审理案件后,公诉人主动到监所等劳动改造场所同被告人进行针对性的交谈。笔者体会,庭后谈话有三点好处:一是可以弥补法庭辩论的不足。法庭辩论是在特定场合,一定时间内公诉人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进行的针锋相对的辩论...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此款在程序上确定了被告人供述在先,公诉人对被告人的讯问在后的原则。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被告人不可能按照犯罪的构成要件来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加之大多数被告人语言表述能力较差。所以,庭审中一般是讯问与供述相互交错,通过讯问促使被告人完整系统地交待。由于案件的差异和被告人的不同,讯问的方式也就不能一种模式。一般来讲,讯问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是提示性讯问。由于任何一个案件的被告人不可能把自己的犯罪在庭审中合盘托出,使犯罪的过程以及手段、动机等完全供述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公诉人应当及时明确提示被告人,让他知道应该怎样供述和供述什  相似文献   

20.
刑事简易程序中公诉人应尽量出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之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据此,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时公诉人是否出席法庭,其决定权在检察机关。理论界对公诉人是否可以不出庭存在争议,但司法实践中几乎很少有公诉人在简易审的案件中出席法庭的,而且因辩护人也可以不出席法庭审理,事实上绝大多数简易审判的举行是在公诉人、辩护人都不在场的情况下,由一名法官对被告人进行的单独审判。有人认为,刑事简易程序的设立,本身就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结果,体现了提高诉讼效率的立法意图。公诉人不出席法庭,但其代表公诉机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