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艳 《中国民政》2012,(11):40-40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应当区分下列不同情况批准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即城市低保实行差额救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减去低保对象家庭月人均收入,为低保对象家庭享受的月人均补助额;  相似文献   

2.
某市居民刘某于2000年1月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市民政局通过刘某所在地居民委员会进行入户调查、邻里访问,并经过街道办事处初审后,批准刘某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最低生活标准的差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的计算依据是,刘某月收入480元,家庭4口人,人均收入为120元。当地城市居民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保障是160元,刘某家庭人均收入比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40元,刘某应当按照160元(4 0元x 4)的差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公布审批结果后,刘某对月收入480元提出异议,认为与实际收入不符。市民政局在街道办事处初审的基础上,又…  相似文献   

3.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村)民实行差额救助的社会救助制度。有关专家学者也称这项制度为我国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即困难对象通过各类工资、奖金、社会保险以及各类劳动等收入后,其家庭仍未达到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相似文献   

4.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文件渝府发〔2013〕22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45号),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一)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条件。进一步明确从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三个方面认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具体条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标准体系,切实做到以家庭为单位,以收入为依据,以标准为参照,实行差额救助。1.规范共同生活家庭成员认定条件。最低生活保障以家庭为单位按户施保,不得以个人属性按人  相似文献   

5.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以下内容: (一) 社会救济制度 (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差额补助的制度。保障标准根据当地农村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来确定和调整,并由当地政府公布实施。保障资金由当地各  相似文献   

6.
杨波 《中国民政》2012,(12):48-48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以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为目的,合理地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人均收入低于保障标准的家庭成员给予差额补助的社会救济制度。能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需要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7.
《辽宁人大》2007,(12):26-26
国务院日前再次下发通知,进一步明确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通知明确,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讯     
福建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闽政[2004]3号),决定从2004年1月起在全省全面建立并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要求在2004年底前将低于保障线的农村贫困居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基本实现应保尽保。通知明确,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低保标准的福建省农村居民,均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纳入保障范围。农村五保对象按照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全额享受低保待遇,其他低保对象按照其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农村低保标准的部分,予以差额补助。各地坚持政府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合理确定保障标准。现阶段全省农村低保标准按照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1000元确定(即每人每月83元)。各地可结合实际确定本地低保标准,但不得低于省里确定的标准。各级财政要按实列足低保资金预算,按照批准后的资金预算和用款计划及时拨付。农村低保资金实行专户管理,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铜陵市高度重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民政、劳动等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密切协作,认真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该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落实城市特困人群优惠政策的意见》,确保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落到实处。意见明确规定:1、“特困人群”概念的界定。以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标准,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低于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即可界定为城市“特困家庭”,相应人员可列入“特困人群”。2、城市特困人群的确认程序。由特困人员(家庭)提出申请,经所属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审查后,报市民政、…  相似文献   

10.
一是对这项全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认识和重视不够。没有意识到这是社会救济制度的一个重大变革和进步,尤其是在我们当地基层,普遍有人认为,农村一年500元的低保标准太低,又是按差额补给,对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没有多大作用,因而在执行中,一部分乡镇没有将低保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相当一部分村没有落实由村级负担的保障资金,仅将市财政下拨的保障金兑现到农户手中,致使低保制度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二是相关政策没落实,配套措施没跟上。按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的规定,农村保障对象除领取保障金外,还在入市经营、就业、医疗、…  相似文献   

11.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维护和有效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省人民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在全省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现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重要意义农村低保制度是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困难群众,按照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是对农村特困群众救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解决农村特困…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1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已经国务院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总 理 朱镕基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八日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前款所称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包括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  相似文献   

13.
近日,江苏宿迁市作出10条规定,对全市老年人实行优待照顾。1、凡年满60周岁以上的公民(包括部队),发给市老龄委统一印制的《老年人优待证》。2、城乡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赠(扶)养能力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实施“五保”供养或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对其中无生活处理能力的实行集中供养,并使他们的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A70岁以上生活特困老年人的救济标准应高于其他特困对象的救济标准。3、各级医院、疗养院,要开设老年病门诊,在挂号室、就诊室、收费处、药房、…  相似文献   

14.
工作动态     
《中国民政》2006,(11):59-61
胶州市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分类救助山东省胶州市从今年1月起,农村低保发放基数标准调整为年人均1080元。实行现金差额救助、季度发放、家庭领取的办法,按其家庭人均收入与当地标准的差额部分于每季度第三个月发放给农村低保家庭。其中,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由所在敬老院统一领取。实施分类救助的  相似文献   

15.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已经国务院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人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这个“线”定在什么水平上?广州市的做法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适当适度。广州市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城市,近年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199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超97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7046元,人民群众生活显著改善,但也有少数家庭的生活尚处于相当贫困状态。且各社区发展不平衡,各县级市存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异。根据摸底调查,目前居民中人均月收入未达到170元(现行社会救济标准)的约有5.3万人,他们的人均月收入平均只有135元;居民中人均月收入未达200…  相似文献   

17.
信息速览     
城镇廉租住房新规定 最近建设部等部门发布了《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当地人均住房面积的60%。该办法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新办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山西省日前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因一些原因造成全国、省级劳模(含退休)生活困难的,这个省发给每人每年2000元生活补助费,并在下一年元旦、春节期间一次性发放给本人。这些原因包括: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本人失业或下岗、无固定收入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本人及所抚养的直系亲属患重病使医药费用开支过大的,因天灾人祸造成本人家庭生活困难的。据介绍,目前生活困难劳模已占到该省省级以上劳模总数的9%。(李阔)山西:省级以上劳模生活困难者将有补助@李阔  相似文献   

19.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城市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社会救济制度,它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层级,发挥着最后一道社会保障防线作用。近日,笔者参加了赣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专题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由于赣州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全市城市低  相似文献   

20.
看点     
《中国人大》2014,(16):5-5
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纳入专项社会救助范围,因意外事故或大病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可申请临时救助,有劳动能力却不愿工作的减发或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成为全国首部综合性社会救助的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