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蒋介石开始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把军队撤到大西南,避敌观战。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宜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匆匆抢夺人民的胜利果实。当时的东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了蒋介石争夺的重要目标。他凭借所谓合法政府的地位,有《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作护身符,加之又有美帝国主义的全力相助,妄图用军事、行政双重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是尽力争取和平,避免全面内战的爆发,为此在国共谈判中不惜作出重大让步。政治协商会议闭幕之时,中共中央领导人曾对国内和平一度表现出乐观。政治协商会议之后,出现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局面,中共中央希望通过四平保卫战制止大规模内战的发生。抗战胜利后中共对于和平的真诚态度,还从一些解放区对部队的精简复员工作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后的东北,是当时中国最复杂也是最敏感的地区。从国内来看,由于东北背靠苏、蒙、朝等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无论谁拥有了东北,都能对华北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战略上处于相当有利的地位。当时东北有3400多万人口和130万平方公里土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均很发达,远远超出全国其他地区,其中钢铁工业和兵工企业更是居全国之冠。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枪炮声中,东方法西斯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向中国投降.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武装斗争,终于以巨大的牺牲,赢得了抗击日本侵略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5.
<正>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东北地区的广大妇女在血与火的抗争中,为东北乃至全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东北抗联中的女兵东北抗日联军鼎盛时期人员达三万余人,女兵大约有七百余人。东北光复后,抗联随苏联红军反攻回国的不足千人,女兵只有三四十人,大部分女兵都先后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东北抗联共有11个军,其中第五军曾有过一个没有建制的妇女团,第二军和第七军曾有过妇女大队。抗联女战士们不  相似文献   

6.
要敢于争取日伪航空人员和技术人员为我军服务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抗日战争胜利这一重大历史背景下,中共中央认为,我军建立空军的条件已经成熟,决定在东北建立一所航空学校,为今后创建自己的空军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层面探讨战后(1945-1949)中国共产党与香港进步文化的关系:首先,分析中共运用适当的外交手段和文化策略,在香港设立秘密乃至半公开的机构,并以公开合法的形式占领香港文化阵地,使香港成为中国革命最后关键时期的一个重要据点.其次,论述中共在战后香港所树立的进步文化工作范例:为保卫中国文化精英和发展进步文化事业,审时度势,部署大批文化人从内地到香港,并在各方面给以关怀和帮助,组成浩浩荡荡的文化大军,把香港新文艺推向第二个高潮期;而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又成功地护送他们北上参加首届政协和文代会.最后,说明香港进步文化阵地在中共的统一战线活动即民主宣传、财经统战、军事统战和涉外活动即向海外同胞宣传、国际时事述评和国际外交宣传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在农村地区发动和领导的土地改革,主要是以阶级斗争方式进行的,地主土地被无偿没收分给农民。鲜为人知的是,抗战胜利后,中共曾经设想以有偿征购地主土地的和平方式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中共七大首提以"适当方法"达到耕者有其田进行土地改革,达到耕者有其田,是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怎样实现这一任务?在1927年至1937年的土地革  相似文献   

9.
王越芬 《世纪桥》2003,(5):40-41
争取东北,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全方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中共七大会议上,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争取东北的设想,但当时还没提到日程上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根据东北的战略地位和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地提出和制定了争取东北,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从而为东此乃至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斌 《福建党史月刊》2014,(2):40-42,63
抗战胜利后,何香凝围绕着时代中心议题积极开展民主斗争。她参与发起组织"民促"和"民革",投身反独裁斗争;联络在香港的民主人士,营造民主舆论,支援中共与其他民主力量的政治斗争。期间,她的政治主张发生巨大转变,由最初力促和平民主建国,变为主张推翻蒋介石政权、重开政协以实现民主建国,最终转变为拥护中共领导,参与建立新中国。在此过程中,何香凝的政治信仰实现了重要发展,由新三民主义者转型为新民主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后,东北成了国共双方关注的战略要点,也是国共双方势力消长的重要因素,谁先占领东北,谁就占领了战略制高点。我党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作出了英明决策,十万大军迅即占领了东北,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虎视中国,占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华政策,且有计划地实施着。中共洞悉日本的狼子野心,深切认识到中华民族将面临巨大灾难,因此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多年以来就一直在为争取全民抗战不懈地努力。对外发布各种新闻稿,揭露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和要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狼子野心从1930年7月开始,中共中央就不断地通过自己的通讯社向世界各国发出新闻稿,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和企图占领全中国的狼子野心。例如,1930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阐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对东北的战略方针及其形成过程。共分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是根据抗战后东北的形势确定了独占东北的战略方针,并为独占东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二是形势急转直下,中共中央及时地调整战略部署,制定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方针。三是根据形势的变化,确定了重新占领和控制部分大城市与主要铁路干线的战略方针。四是最终确定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并论述了创建根据地的必要性,根据中共中央创建根据地的指示,在东北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作为中共中央派驻莫斯科共产国际的常驻机构,1933年至1937年参与或直接领导了中共东北党的工作,根据共产国际"七大"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路线方针,指导建立了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其对东北党组织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撤销了中共满洲省委,以四大游击区为中心建立了党的领导机构,客观上适应了东北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但由于未能建立起东北党组织统一的领导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抗联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在满洲省委撤销过程中组织方式上的问题与失误,也给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马少辉  陈学良 《世纪桥》2012,(16):11-15
1932年秋,满洲省委委员孙广英与驻苏联海参崴的共产国际太平洋工会秘书处建立联系,秘书处建议满洲省委在吉东建立一个省委常驻机构,以便就近与秘书处联系。1933年4月满洲省委决定成立满洲省委吉东局。5月吉东局在穆棱县正式成立。1934年由于中共吉东局被破坏,中共满洲省委及时做出决定,撤消吉东局,吉东地区各地的党组织由满洲省委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16.
抗战初期中共对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认识与争取孙希磊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中国一切爱国力量,一致对外,这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基本条件、但是,九一八事变之后,直到1935年,中国共产党仍然没有真正建立起统一战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重视开展...  相似文献   

17.
中共满洲省委自1927年成立就以反帝国主义入侵为己任。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满洲省委随即发表宣言,阐明时势,表明立场,号召广大群众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入侵东北三省;同时,积极组织协调领导各种抗日力量,共同抗击外敌入侵。可以说,在被撤销以前,中共满洲省委是东北抗战思想的指引者、抗日力量的组织协调者和武装抗战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18.
马彦超 《世纪桥》2013,(12):4-7
中共满洲省委自1927年成立就以反帝国主义入侵为己任。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满洲省委随即发表宣言,阐明时势,表明立场,号召广大群众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入侵东北三省;同时,积极组织协调领导各种抗日力量,共同抗击外敌入侵。可以说,在被撤销以前,中共满洲省委是东北抗战思想的指引者、抗日力量的组织协调者和武装抗战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派遣大批军政人员进入东北地区,让开大道,占领两厢,深入开展党组织和根据地建设,加强宣传,统一思想,动员群众,最大限度利用美苏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争夺东北的进程中,逐步占据优势,为最终夺取东北,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抗战胜利前后,是中国政治、军事形势剧变时期,也是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决战时期。处在历史转变时期的国共两党,围绕中国向何处去、建什么国的问题展开了复杂而又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不仅关系着当时国共关系的变化,而且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