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以其独特的话语方式用相当的篇幅讲述涉法故事,从直接宣传、借助鬼神信仰、与礼教相提并论三个方面宣传当时律例。其法律思想的特征为紧密结合儒家伦理精神,重视人情人欲,与传统的道德教化取向一致。  相似文献   

2.
<正>有个故事说:古希腊哲学家弟欧根尼有一天躺在街头晒太阳,国王亚历山大走到他身边,问他有什么需要。他说:"我惟一的需要是,请你走开,别挡住我的阳光。"这是中国的官速们不能理解的。弟先生虽然没有"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但他信仰自由,信仰享受生活。我们缺乏阳光信仰,不乏灰信仰。"灰信仰"解释比较麻烦,用例子说明最简单,比如有为官之人自语:"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信仰拉稀。  相似文献   

3.
清代以来马来亚华人社群的地缘会馆,会供奉原乡信仰的神祇,祈求神明保佑,为乡民提供精神寄托。当中普遍受欢迎的就是对"义神"关帝的信仰崇拜。现存两家吉隆坡历史最悠久的会馆,以客家人为主的吉隆坡惠州会馆与和以广府人为主的广肇会馆,每年的关帝诞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两所会馆对关帝信仰的坚持,既表示了对中华民族"仁义忠孝"精神的推崇,也是对中华原乡信仰和文化故国的一种怀念。两所会馆关帝诞仪式内容大同小异,但也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祭祀礼仪,这些相异的内容,源自各自方言族群的文化特色,体现出民间信仰与各方言群认同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4.
出自《庄子》的鼓盆故事经过戏曲小说的演绎,变成了情节丰富、内涵复杂的试妻故事。演绎试妻故事的戏曲分为两种倾向,神仙度化倾向被文人借用,演绎出表达文人理想和情怀的剧作;世俗道德谴责倾向则存在于面向普通百姓的剧作中。从鼓盆到劈棺,这一流变过程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樊晓光 《小康》2012,(5):100
千载春秋,薪火相传。"心爱斯文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的这种文化信仰才是当下中国需要重建的。一旦成为信仰,便要终生追随  相似文献   

6.
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个人被山中的狐狸所媚,倒在森林中,奄奄一息,几近送命。恰逢一猎人路过,将他们救起。之后.两人都对狐狸恨之入骨,痛骂狐狸狡诈可恶,想请猎人帮助捕杀。猎人说:“鱼吞钩,贪食故也;猩猩刺血,嗜酒故也;尔二人被媚,则乃贪色之故也,只应自恨,何需恨狐!”  相似文献   

7.
<正>"猎狐2014"行动自7月22日部署开展以来,进展顺利,成效初显。近日本刊记者走进公安部"猎狐2014"行动组,专访了公安部"猎狐2014"行动办负责人、经济犯罪侦查局副局长刘冬。境外追逃不限于专项行动记者:开展"猎狐2014"境外追逃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刘冬:公安部2014年7月22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刘金国同志到会讲话,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从即日起至年底,集中开展"猎狐2014"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8.
新书架     
正《谁是最可爱的人:和平年代的英雄精神》杨朝晖/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英雄精神,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宝贵的精神,这种千锤百炼的精神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尊重、了解和学习。本书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奉献。本书的出版,对弘扬英雄精神、坚守精神信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进而深度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唐律中的"七出"并非忽视妇女利益的维护。相对于男子的自由休妻,"七出"可以为男子休妻划定界限,矫正任意弃妻之风,客观上保护了妇女的婚姻。唐律"七出"适用的前提条件是禁止男子无故出妻,维护了婚姻中无过错的妇女。即便"七出"允许男子休妻,但同时又受"三不去"的限制,从而尊重婚姻生活中有功的妇女,并为弱势的、无助的妇女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书架     
《我在美国当警察》--一个真实版的新警察传奇故事 作者:石子坚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定价:22.00元 提要:这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真实故事。一位中国警察离妻别女,远渡重洋,带着200美元去华盛顿大学艰难求学,获得刑侦硕士学位后却被美国教授泼冷水:"美国没有适合你的工作"。他在求职的道路上屡屡受挫;最后,FBI、移民局、警察局一句"入了美国籍再申请  相似文献   

11.
清代以后妈祖信仰传播的主要历史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宋、元、明历代朝廷对于妈祖信仰都采取了鼓励其传播并予以利用的政策,清朝统治者也继承了这种政策。从流传于中国大陆的妈祖在清代显应的资料可以看出,清朝官方利用妈祖信仰的范围,大体与明朝相同,只是因历史条件不同,在重点上有所变化而已。根据通峻撰《重修天妃显圣录》、徐葆光撰《中山传信录》、作者不明之《天上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新媒介既是青年群体进行社会交往的参照点,又是其抒发情感、宣泄情绪、表达观点的主要工具。然而,在这种过度的新媒介沉浸中,青年群体的信仰"思域"开始出现了"风险性"问题。信仰对象"媒介化"、信仰实践"消费化"以及信仰情感"冷漠化"等"信仰风险"的主要表征形式,与国家对青年的期待构成了"意义的对裂",不仅降低了青年群体健康成长的正能量"指数",而且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也将产生消极作用。"信仰风险"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新媒介的推波助澜、西方社会思潮的浸透熏染以及社会压力的胁迫等。化解青年群体的"信仰风险"这一危机,需要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石的理想信念教育、推进全社会的媒介素养教育等方法路径进行策略性重构,以此破解青年"信仰风险"的难题,塑造有朝气、有活力、有担当的良好青年形象。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6,(1)
从有濮、僚记载历史以来,仡佬族民间信仰就普遍存在于仡佬族人的社会生活中,这种信仰理念随着民族历史发展不断演化,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多神信仰到今天仍然不变的祭祖、祭"神"等,成为维系其民族自信的纽带,也为民族凝聚力的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的"和合"思想成为民族生存、凝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4.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涉案作品顽强地表现出鬼神信仰、"明公"崇拜、息讼观念.作品中鬼神信仰的多样化与民间信仰一致,鬼神信仰与行政事务、法律义务及其他政治事件运行相结合,使审案的运作始终沿着伦理的、理想的方向发展.作品击碎了人们对"清官"的迷信,但又建立起了另一种其实质相同的权威崇拜即"明公崇拜";执法者权威崇拜还集中以冥司审案的故事来表现.作品认为,纠纷是耻辱的象征,引起诉讼必定有道德品性方面的缺损.凡平息诉讼的人都受到称赞,在矛盾起于端倪时即能成功化解的人不仅神奇而且具有盛德.作品强调知足安分、善良忍让,"涉讼两败,徒玷门风",并将"息讼"、"贱讼"、"耻讼"转化为颇为狡黠的平民生存经验.  相似文献   

15.
男男女女,夫夫妻妻,不仅是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聚焦的中心,即便在周礼未亡的春秋战国时期,也同样搭建了许多经典故事的核心脉络。  相似文献   

16.
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要牢牢把握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立足实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凝聚中国力量,打破国内外"普世价值"话语垄断,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探索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7.
儒家的孝道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译成白话是:"孟子说:‘不孝顺的事情有三件,其中以没有后代最为重大。舜(当时还不是帝王,只是个普通百姓)没有告诉父母而娶了尧帝的两个女儿为妻,就是因为他知道最大的不孝是没有后代。在懂孝道的君子看来,他虽然没有禀告父母,就同禀告了父母是一样的。’"这里孟子用舜的故事来说明:娶妻生子之孝的重要,甚至超过  相似文献   

18.
赵越 《今日民族》2009,(8):31-35
一、引 言 傣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与这种信仰相关的是一系列宗教活动,这些活动大多都是围绕着祭祀神佛展开的,在西双版纳地区,祭祀神佛的活动称为"赕佛".  相似文献   

19.
林笛 《人民公安》2015,(2):14-16
在公安部强势推动、参战民警浴血奋战之下,"猎狐2014"专项行动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在海内外引起了空前影响和广泛共鸣。"猎狐2014"专项行动为何会获得如此丰硕战果?和以往相比,此次行动有哪些不同的做法?境外追逃存在哪些难题?境外追逃成功之后,后续的境外追赃面临哪些挑战?人民公安半月刊记者就此对公安部党委委员、部长助理、"猎狐2014"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孟庆丰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0.
"产翁"即男子"坐月子",是唐至清代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壮侗语族先民中的一类特殊习俗。与"射日"有关的神话在中国也曾广泛流行,西南地区苗瑶族群中至今流传,甚至遗有表演这一神话的"射日舞"。分析发现,二者均是古之某种仪式的遗存。其中,"产翁"之俗是人们相信男子"坐月子"可保母子平安信仰下的一种仪式,它的出现或与南方湿热气候下初生儿的存活率有关。而"射日神话",本是对"射日"仪式的解释,"射日"是人们在旱灾中登高以箭射日的一种仪式,基于人们相信如此可驱退酷热的信仰,其或与发生在距今4000年前后的气候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