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最近,问题食品频频曝光,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卫生部门围追堵截,三令五申,但违法企业似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保障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俨然成了当务之急。消除法律真空、完善法制环境,这些外力确实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在食品安全链上的每一个企业是否循规蹈矩,依然牵动着食品安全的命脉。  相似文献   

2.
《江西政报》2008,(18):1-1
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最基本的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监管工作,一定要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省委书记苏荣就食品安全问题作出了“严打制假售假.确保公众安全”的重要指示;省长吴新雄去年9月到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调研,提出了“对人民健康负责、做人民忠实卫士”的要求;今年,省政府继续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60项民生工程之一,大力推进,全面落实。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心。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居家过日子,谁能离得开一个“吃”字?吃得放心,自然也就格外令人挂心。然而现实是,人为化学污染所引发的食品安全隐患屡屡见诸报端,且呈现不断扩大和加重的趋势,消费者的生存权和健康消费权受到极大危害。"“苏丹红事件”以及此前的“海城豆奶中毒事件”“、阜阳劣质奶粉”“、广州散装假酒”、“黄花菜二氧化硫超标”、“重庆火锅底料”“、龙口粉丝”、“太原陈醋”……从米、面、油、酱油、醋这些人们每天都要食用的食品开始,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露出了中国食品问题的冰山一角,触及了食品安全脆弱的神经。"安全是食品的底线。然而,庞大却难称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却为食品安全问题添了几分揪心。"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与国家、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从农田到餐桌,如何吃得安全?民以何食为天,成了当前社会亟待破解的魔咒。  相似文献   

4.
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民心所盼、民生所依.如何“产”出干净、放心的食品?2014年12月3日,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专题询问会,围绕食品安全的源头——农产品质量安全,展开了一场激烈“交锋”. 确保农产品“一身清白”进市场 近年,不断被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刺痛着公众的神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郑重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强调要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5.
如今,打开网络搜索“食品安全”有关新闻,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瞠目结舌,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隐患直逼人们的健康防线。“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保障食品安全,让百姓吃的放心,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民生课题。笔者认为,要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必须在“防、管、查、堵”四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居家过日子,谁能离得开一个“吃”字?吃得放心,自然也就格外令人挂心。然而现实是,人为化学污染所引发的食品安全隐患屡屡见诸报端,且呈现不断扩大和加重的趋势,消费者的生存权和健康消费权受到极大危害。"“苏丹红事件”以及此前的“海城豆奶中毒事件”“、阜阳劣质奶粉”“、广州散装假酒”、“黄花菜二氧化硫超标”、“重庆火锅底料”“、龙口粉丝”、“太原陈醋”……从米、面、油、酱油、醋这些人们每天都要食用的食品开始,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露出了中国食品问题的冰山一角,触及了食品安全脆弱的神经。"安全是食品的底线。然而,庞大却难称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却为食品安全问题添了几分揪心。"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与国家、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从农田到餐桌,如何吃得安全?民以何食为天,成了当前社会亟待破解的魔咒。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奶瓶子”的安全关系干家万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然而,近年来,地沟油、毒生姜、瘦肉精、问题奶粉、染色馒头……食品安全问题接连出现,暴露出安全监管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让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切实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蒋红  刘英 《人大论坛》2012,(12):20-21
中国人见面爱问“你吃了吗”,这很好阿答,但如问“吃的安全吗”,谁订底气肯定作答?近些年,“问题奶粉”、“苏丹红”、“速成鸡”等事件引发了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心理恐慌。十八人期间,《少年报》小记者孙露源在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开放日上问:“中小学生多数在学校吃饭,怎么才能让我们吃得放心呢?我们怎么才能吃到放心的零食呢?”童稚...  相似文献   

9.
调研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一桩大事。去年6月至8月,以“大卖场食品吃得放心”为主题,市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组“从田头到餐桌”明察暗访了10个入境道口、7家屠宰场、15家生产加工企业和12家大卖场。在沪全国人大代表也异常关注食品安全工程,除了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他们还参与了食品安全专题调研,为上海的食品安全现状细细把脉。  相似文献   

10.
刘彦华 《小康》2023,(4):46-48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23中国现代饮食发展指数”调查显示,面对目前的食品安全情况,29.1%的受访者不满意,45.2%的受访者评价“一般”,最让国人不放心的是蔬菜、速冻食品和熟肉制品,最让国人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果蔬中农药残留超标。民以食为天。“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的事情。2022年12月—2023年1月,《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进行了“2023中国现代饮食发展指数”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和国家有关宏观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23中国现代饮食发展指数”为71.2分,比上一年度提高0.8分。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食品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前几年阜阳假奶粉致命、上海“瘦肉精”中毒等事件的发生,以及“苏丹红”、“二恶英”、“孔雀石绿”等看不见的“杀手”相继现形,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难免心存疑惑:“吃动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吃饮料食品怕掺色素”。此类担惊受怕显属过虑,但亦非空穴来风。在建设“平安小康江西”的进程中,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和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2.
你说我说     
四川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赵华超读 者来信说,既然名曰《今日中国》,就 应多反映祖国一些重大工程项目,重 大科技成果,城市的新建设及人文景 观,主要的交通、旅游状况以及有重大 影响的国内各界知名人士。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的王兴惠读者在 信中说,“吃、住、行”是百姓大事,如 何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不 得“现代富贵病”,应引起世人的关注。 另外,百姓关心竞技体育,更喜欢群众 体育。“全民健身”是应关注的话题。 王先生还希望杂志社能够保持严格的 校审制度,杂志设计能够更丰富。 北京市海淀区的李文光读者来信说,…  相似文献   

13.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浙江正在探索一条社会各方良性互动、理性制衡、有序参与、有力监督食品安全的共治之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与公众健康最为息息相关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我国作为世界食品生产、加工制造和消费大国,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从"吃饱、吃好"向"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已成共识。2018年2月27日,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卢永福带队赴临安调研阳光餐饮智慧共治工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导刊》2011,(12):10-11
诚信缺失之一:如何让人吃得放心? 民以食为天。然而,近年来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连续爆发,导致人人自危,“见食起疑”。我们在一次次胆战心惊之后不由地惊呼:还有什么是能让人放心吃的?  相似文献   

15.
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障食品安全,让人们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对老百姓来说可是"天大的事"。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省人大常委会于5月上中旬对我省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秀兰作了关于检查《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此进行了审  相似文献   

16.
只要你吃得能更好先求吃饱,再求吃好。关于吃好,这里面的名堂就会比较多一点。现代人追求吃得可口、吃得舒服,吃出健康、吃出个性、吃出文化。但关于吃的观念中也存在没有克服掉的陋习和新滋长的不良趋向;而在那些贫困地区目前要改善的决非“观念”问题。中国制订了《...  相似文献   

17.
民以食为天。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令世人震惊,也让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三审的食品安全法草案更受关注。人们在为“三鹿事件”痛心的同时不禁要问用什么才能保证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吃的安全?食品安全立法能否防止“三鹿事件”重演?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法制》2013,(16):10-1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似乎成为一个难解的谜题大家越是期待餐桌上的安全,制售有害食品的案件就越是层出不穷,甚至达到了“3年增9倍”。当我们的健康一次次遭遇挑战、神经一次次遭受刺激,“明天吃什么”就成为再也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樊文 《中国民政》2024,(3):46-47
<正>2023年12月7日,民政部召开全国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对落实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作出安排部署,进一步促进老年人助餐服务便利可及、增进老年人福祉。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各地民政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在完善老年助餐服务设施配置上,让老年人吃得更安心;在丰富老年助餐形式上,让老年人吃得更暖心;在创新老年助餐服务模式上,让老年人吃得更舒心;在加强老年助餐监管上,让老年人吃得更放心。一项项“有温度”的助餐服务举措,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让老年人“暖胃”更“暖心”。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机关服务局坚持“科学用财、勤俭务实、精打细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抵制社会餐饮行业中存在的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的不良风气,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拒绝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装修和菜品,把机关食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部放在让干部职工吃得健康可口、舒适便捷上,突出强调文明节俭用餐,杜绝食品浪费,不仅受到部内职工的欢迎和好评,也得到因公来部办事中外宾客的普遍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