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are the pilla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guarantee of fundamental freedoms in any society. The rule of law is one of the prerequisites to creating an enabling environment that supports socio‐economic growth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The future of democracy rests with the ability of democratic governments to observe the rule of law. The rule of law is the fulcrum of democracy and the pillar upon which the structures of democracy stand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rucial importance of the rule of law as a catalyst for the sustenance of democracy in Nigeria.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治的基础和界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和互动发展 ,奠定了法治运行的基础 ,即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导致了法律至上 ;多元社会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分享与制衡提供了权利保障 ;市民社会多元利益的冲突、互动与整合衍生了理性规则秩序 ;具有自由理性精神的公民意识构成了法治的非制度化要素。中国要真正走向法治 ,就必须重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确立多元权利基础、公权力权威和良法之治 ,并实现依法治国与市民社会理性规则秩序的回应与契合。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国家治理意义重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最新成果。其汲取了古今中外各类法治理论的有益元素,对法治理论做了七项创新发展,即建设法治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三个核心要义"、坚持"共同推进、一体建设"、完善党内法规体系与实现依规治党、着力实现制度现代化、统筹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还对法治理论做了十五项拓展深化,即关于依法治国方针、坚持党的领导、法治为民、法治经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权力监督、德法并重、改革和法治关系、加强社会治理、政法机关职能、法治环境建设的拓展深化。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系列成果,传承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吸收了世界法治理论精华,且勇于探索当代中国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4.
周恒 《河北法学》2020,(4):103-115
作为一个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相区别的概念,法治社会命题致力于实现社会生活的秩序化、法治化,并尤其强调社会力量对国家法治建设的推动作用,试图借助多元社会主体的参与来型构法治发展的动力基础。准确认识当下的社会状况,充分挖掘现有的社会力量,是开展法治社会建设的正确路径。在当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日益改变着现代社会的交往模式,并塑造出互联网社交这一新型的社会关系形态。互联网社交的出现与发展孕育了以网络为介质的社会力量,使社会逐渐获取了同国家对话并参与国家法治建设的能力。互联网社交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功能可以从四个向度获得理解:互联网社交缔造着网络公共空间的公民品格;互联网社交孕育了网络社会的自治能力;互联网社交构成了民主参与的"非正式"渠道;互联网社交提供了权力制约的社会手段。  相似文献   

5.
The philosophy of binary purpose in conjunction with a holistic approach reflec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se idea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and culture,as well as the contemporar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t calls for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support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the initial stage.However,in the long run,this approach has drawbacks which are concealed Thus,prompt adjustment is needed.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stem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democracy,human rights,sovereign equality of states,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approbated by the Chinese law system.The bottleneck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linked to its ideological system.Integration is related to the bottleneck of binary purposes,good governance,public participation,and human rights.The government-oriented mechanism has a time element that is related to the bottleneck of utilitarianism and basic economic law.For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reaking the bottleneck to improve the system and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to make innovation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明了中国环境法60年的发展概况、所取得的成就、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後的发展方向。主张在环境立法内容方面,加强有关环境治理、环境善治、公民环境权、环境民主、公秉参与、环境知情权、环境公益诉讼、政府环境责任及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方面的立法:在环境法学研究方面提出:促进研究范式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的转变;促进环境法上的人的模式从经济人模式、主体人模式向生态人模式转变。认为环境法治理建设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文明为方向,以环境法治为灵魂,以维护环境正义公平为宗旨,以环境安全为前提,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以环境民主为手段,以追求环境效益和环境效率为激励机制,以健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和环境“善治”机制为导向,充分发挥环境法律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作用,使其成为建设环境友好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社会的法律保障。环境法学应该研究生态化方法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促进环境法向生态法转变,促进环境法律制度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玄武 《现代法学》2001,23(4):96-99
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经济发展新的模式 ,已引起愈来愈广泛的关注。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和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本文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经济法的本质、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法的关系探讨了经济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文艺 《法学论坛》2021,36(1):13-21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法治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法治基本理论、法治推进方略、法治重大关系等三大理论板块。在基本理论板块,明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法治中国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一系列基本理论。在推进方略板块,明确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统筹推进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专业力量和群众力量相融合,坚持抓关键少数和抓绝大多数相结合。在重大关系板块,明确提出了正确处理政治与法治、改革与法治、政策与法律、发展与安全、活力与秩序、维权与维稳等一系列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宪法话语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中国第一部实现中央与其组成部分——香港关系法治化的法律文件。它规定了中央与香港各自专有职权、共有职权及双方职权冲突解决机制,使二者关系走上法治化轨道。中央与香港关系法治化的实现,是由香港特殊的历史地位、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定方式及香港法治传统等因素决定的。在二者关系法治化进程中还有一些地方需要追一步完善,例如,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与中央关系、权力冲突协调机制及有关组织机构的性质地位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立的中央与香港关系法治化模式,对整个国家范围内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法治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迈向生态文明不仅是政策的主观选择,更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人与生境的现实紧张表现为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在空间性、时间性、主体间性、行为间性四个维度呈现出相互交织的矛盾样态。调整复杂的矛盾关系、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法治的因应变迁。生态法治相较于人本法治的质性迈进突出反映在作为法治基本范式的"权利"在内涵方面的拓展和外延方面的丰富。生态法治因之呈现出统筹性、前瞻性与科学性三个典型特性。在规约建构方面,生态法治要求完备性立法和多层次建制。在运行实施中,必须强力施治,反哺法律权威;创新机制,诱致自我实施,并通过伦理文化的辅助导正行为。  相似文献   

11.
法律生态化视角下高校贪腐的预防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生态化关于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在立法倾向上以预防优先的观点对于目前我国高校腐败的预防和治理有着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高校腐败的法律体系,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不仅是依法治校、教育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极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一个重要法治课题。  相似文献   

12.
当下的行政法治与可持续发展基本上处于隔离状态。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来检视行政法治,其缺失主要表现为:理论研究的空白;观念意识的淡薄;制度构建的缺位;执法实践的“忽悠”。基于此,必须在行政法治中确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政府为民服务的观念与行动当中。  相似文献   

13.
Marxism and the Rule of Law: Reflections After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article concer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ought of Karl Marx and the fat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law, in the communist states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east and central Europe. It takes the rule of law to be primarily an attempt to institutionalize restraint on power through law, and it takes it to be realized to a far greater extent in Western liberal democracies than in once-communist states. It argues that Marx's thought offered no support for such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restraint, but, on the contrary, considerable support to the repressive, ideological and purely instrumental uses of law and the rejection and de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which were characteristic of communism.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是指导我国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法治观、中华传统生态智慧与法制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提洪了思想根基、本土资源与全球视野,并为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继承和发展。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产生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实践,应以法治国家建设推动生态文明法治的顶层设计,以法治政府建设完善生态文明法治的体制机制,以法治社会建设保障生态文明法治的社会基础,这也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丛涛 《行政与法》2006,(2):33-34
建设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法治的和谐程度。而法治的和谐运行客观上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它是和谐法治的精神意蕴,是现代法治理念的逻辑基点。和谐法治的建构必须体恤人性,给予人的权益的最大关注。现代和谐法治的建构在现实层面不能忽视权利意识、行政权力运行、司法、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从生活的维度研究法治是法治理论丰富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法治实践探索和反思的结果。中国法治实践正在描绘的一幅可能的法治图景是从法律制度的完善到法治理念的凝练再到法治文化的型塑。文化其实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法治文化的建设因此也是法治的生活关怀。对"生活"的研究滥觞于20世纪西方哲学界,胡塞尔、列斐伏尔、哈贝马斯等现当代哲学家的重要理论中都彰显了哲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主题。"生活"给法治提供了新的范畴体系、理解框架和理论背景。法治以生活为立场是对法治上层建筑立场的补充和完善,其拓展了法治理论,回应了法治实践,也为中国法治走向"生活世界"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17.
李步云教授与法学结缘五十余年,其法学思想主要围绕宪政这一主题,从民主、法治、人权这三个维度展开.他对民主的概念、价值、实现途径;对法治与人治的关系,如何实现依法治国,怎样才算是法治国家,以及人权的概念与人权入宪,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人权的存在形态、人权的来源和价值等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以李教授近三十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时间为线索,对李教授的宪政思想进行概括与评述.一方面是为了将李教授的主要学术观点介绍给读者,另一方面希望为读者更进一步了解李教授的宪政思想做一个引导.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在人本主义、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价值理念具有内生的一致性。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经济法价值理念的内涵必然随之丰富和发展,必然更加注重人本理念,实现发展与效益理念的更新,以及安全和公平理念内涵的重构,由此达到经济法体系的自我完善和具体制度的建构。经济回应性特征要求在顺应科学发展观要求下对政府运行进行制约,规制政策变动和权力运行,推动政府运行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走的是一条政府主导型的法治化发展道路,即在政府主导下强制性地完成社会制度变迁。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的法治发展条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自身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公众的参与正在成为法治发展的动力。本文以时间为序,把中国的法治进程划分为初始起步阶段、加速发展阶段和平稳发展阶段,并以公众中极具代表性的网民群体作为分析范本,以当前网民参与法律事件为例,结合目前我国所处的法治阶段,分析了网民参与法律事件的性质和特征,以期进一步探讨中国法治进程和公众参与之间的互动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长成及其法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社会理论主要致力于公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 /特征和法律文化特征 ,以及公民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之研究。通过对社会契约论的重新解读可以认识到经济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导致第三法域的形成。承认当前我们正经历法律体系从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的嬗变 ,确立独立于公法和私法的第三法域的法律地位 ,无疑是理论法学对现实的最佳回应。我们有理由期待公民社会合法性的确立、制度的创新和全新权利体系的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