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达 《瞭望》1988,(16)
翻开美国的报章杂志,常常可以看到Baby Boomers这样一个词,据美国《时代》周刊的解释,这是指“1946年至1964年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美国人”。也就是当前美国的中青年。 美围的这一代中青年有许多别称和浑号。他们常常被叫做:“以我为中心的一代”,指他们不顾别人只考虑自己;“注重现在的一代”,指他们看重眼前的得失,既不留恋过去,也不大顾及未来;“动辄抗议的一代”,指他们愤世嫉俗,对现存的一切看不惯,动不动就抗议、游行、静坐;“越南战争的一代”,这既指他们被迫充当侵越战争的炮灰,也指他们反对这场肮脏的战争;“迷恋摇滚乐的一代”,摇滚乐兴起于60年代,节奏性强,富有刺激性,对中青年吸引力大……。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我们的老三届一代是有追求的然而又是具有失落感的一代,80年代的青年是躁动的一代,那么90年代的青年我们可以称之为务实的一代。 90年代青年的“务实”性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 1.理想追求的务实性。这一代青年缺乏远大的社会理想,而看重对现实生活的追求。据我们1994年底对南京市居民的一次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582人中,表示信仰共产主义的人所占的比重,在老年群体中为63.3%,在中年群体中为53.5%,而在青年群体中为39.2%。  相似文献   

3.
这篇论文试以作家与文论为轴线,辅以文化、社会与政治三方面的背景,重新审视迷惘的一代所反映的文化与思想潮流。因侧重点移动,观察角度由单一变为多重,评价也另立了尺度。迷惘的一代作家群和新文化运动迷惘的一代作家群在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而显著的地位。他们这一代作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脱下军装,冲上文坛,以反战和理想幻灭主题开始创作活动,成为20年代民族文学“主导的声音、主导的艺术家”。其中约有10位主要人物的活动和影响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海明威、福克纳、菲茨杰拉德、肯明斯、威尔逊和多斯·帕索斯的名字灿若星座,标志着美国现代小说、诗歌和文论的精致与发达已进入世界前列,1956年,马尔柯姆·考利以迷惘的一代首席编年史家的身份发表《第二次文学繁荣》一书,总结并肯  相似文献   

4.
华盛顿专电 现在美国人消费的各种毒品已占世界总产量的65%。贩毒、吸毒以及由此引发的街头枪战和其他各种犯罪活动,已经成为美国的头号内政问题。据盖洛普民意测验所8月14日发表的一项抽样调查报告说,美国1/3的青少年和1/4的成年人都认为毒品是美国当前最大的社会问题,3/5的青少年认为吸毒是他们这一代人面临的最大问题。调查发现,3/4以上的美国人希望政府制定严厉的禁毒措施。  相似文献   

5.
邵进 《瞭望》2005,(12)
观察这一代波兰年轻人,会发现他们犹如万花筒般地呈现在你面前,即便是本国的社会学家、抑或是专业机构的民意调查,都会有截然相反的意见和结论。这一代年轻的波兰公民,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社会动荡时期,又亲身经历了社  相似文献   

6.
梁剑锋 《学理论》2012,(1):73-74
1990年后出生的青年群体思想行为呈现出鲜明特征,这一代人有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他们已经将要步入社会的各个层面。通过分析和把握"90后"的思想特征和行为模式,提出如何提高与这一代人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荒原作证! 当梁晓声为这一题材挥笔时,他是否意识到:他正在为荒原作证! 他要荒原证明:他这一代曾用汗,用血,用青春和生命耕耘;耕耘的价值与收获;方婉之、李晓燕、曹铁强们的历史地位…… 同时,他证明了:荒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使“我们这一代,成为一代‘人’了。” 为荒原,或者说为荒原的这一代垦荒者,梁晓声已写了三十万字。《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获一九八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确如一场暴风雪扑击着千万读者的心扉;  相似文献   

8.
战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物质财富的迅速积累,出现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和道德危机。在美国,人们把20世纪的青年称为“不负责任的一代”或“漠不关心的一代”。在英国,有三分之二的青年人道德观念模糊,分不清对错,不知道该相信谁或把谁作为榜样。法国的青年被人称为“被牺牲的一代”。德国的青年被称为“迂菲士”,即不成器的人,或被称为“一代未知数”等等。发达国家对道德危机的反思,最终演化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生存、发展、享受的空间和舞台。人们继承了前辈创造的文明成果,开拓着属于自己这一代人的崭新事业。作为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任务、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0.
美国青年的集体倾向及价值观念90年代的美国青年对社会、政治、公民权的共同看法是怎样的呢?在当前经济不景气,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冲突不断的年代,他们是如何看待美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他们是如何看待社会公平,又是如何看待公民权的?更重要的是,这一代青年...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今天所说的未成年人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一代,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也是在全球化大潮席卷全世界,互联网由应用到普及,大众文化迅速兴起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这样的一代人,既是新文化、新思想、新技术的传承者,也是未来世界的开拓者和建设者。对于我国的发展来说,这个3.7亿的群体是未来的希望。那么,这一代人的身上究竟有哪些与前几代人相比不同的特点,究竟有哪些需要教育者认真把握和思考的内容呢?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的欧洲大陆,风起云涌,青年抗议运动此起彼伏。率先爆发的是,在1980年一贯遵纪守法、不问政治的瑞士青年在苏黎士举行了近十年来最为猛烈的青年抗议运动;接踵而至的是德国青年1980年至1982年之间在柏林举行的一次声势浩大的占房运动和在法兰克福与当局发生的西线跑道冲突……这些政治冲突打破了欧洲大陆原有的平衡状态,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研究所谓的“愤怒的一代”。历来重视青年研究的社会工作者率先站出来考察和研究这一代青年的现状和本质,试图从理论上对这一代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作出全面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美国为发轫,几乎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发生了一场影响遍及社会每一角落的以青年为主体的颓废派运动。这一运动虽然在70年代以后逐渐销声匿迹,但其影响已融入欧美社会,成为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回顾与反思这场运动,分析其根源,无疑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相信对我们比较分析和解决当代我国青年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这场运动始于美国,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也最为深远,故本文主要以美国颓废派运动为对象。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末,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在电视访谈节目中表示,"90后不愿意去实体经济里工作,在家开网店,一个月赚一两千不用受约束,不用打考勤,这一代人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的隐患是严重的,不只是实体经济,对社会发展都有影响。"她的这番话在国内引起广泛争议。如果仔细分析董明珠的这段话,她的重点不是批评虚  相似文献   

15.
孙燕 《民主》2006,(2):44-45
近读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见有梁晓声写的一个前言,他说此书想像力永远光芒四射,并愿年轻的一代读者,比起他们这一代,想像力有可喜的恢复。读完《西游记》,我当然想试一试,马上就想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任务完成后干什么,自然是开总结会、考核什么的,于是有了下面的一段文字。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归来,向大唐天子汇报完毕。唐僧即主持  相似文献   

16.
时论新语     
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艰巨的创业时期。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能否坚持艰苦创业,是关系到我们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我们这一代是为中国的现代化开拓创业的一代。创业维艰,我们必须坚持吃苦在前、享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青年是跨世纪的一代,既对未来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实现“翻两番”目标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又对21世纪中国振兴强大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研究这一代青年怎样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应引起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思想政治工作学、青年学等学者的关注。本文以中外学者及笔者对80年代青年研究的成果为基础,结合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社会制约因素,探讨未来十年青年的转折性发展,尤其是发展前期的特点,并提出研究趋向与重点。青年特点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第一,青年的政治追求从多样化转为明确化  相似文献   

18.
张伟 《学理论》2009,(17):140-141
靖江王是明代的一位同姓藩王,也是明代分封于广西的唯一一位藩王,靖江王国存在近三百年,几乎与有明一代相始终。因此,靖江王府宗室成员的所作所为在广西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就靖江王室成员在广西的社会影响展开论述,并求教于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19.
1.现代社区信息网络入侵的现状 现代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以更加迅猛的姿态,闯入社会生活的几乎全部空间,并且默默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及生活方式。网络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不可避免地将原属于我们地域以外的“沙尘”也一并带人。不容忽视,发达国家在利用网络文化强势构建新的文化霸权。正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副教授罗斯科普夫撰文指出:“美国信息时代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应当是取得世界信息流动战的胜利,主导整个媒体,如英国当年控制海洋一样。”作者得意地认为:“美国控制着全球信息与通讯的命脉,……影响着几乎所  相似文献   

20.
刘波 《党政论坛》2014,(20):37-37
最近,《经济学人》的两位编辑,英国人约翰·米克尔思韦特与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写了一本书:《右派国家:美国为什么独一无二》,对美国社会做了独到而深刻的分析。社会主义为何与美国无缘两位作者认为,美国在它那并不漫长的历史上,一直是西方世界里的异类。早在19世纪,欧洲的观察者就惊奇地发现,这里对欧洲风起云涌的各种派别的社会主义运动几乎彻底免疫。恩格斯曾经以忿怒的口吻写道:"美国是纯粹的资产阶级国家,甚至没有封建主义的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