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赛奇B_5病毒和猪水泡病病毒的纯化悬液是经过收获和细胞团块病毒的纯化制备的。用纯化的N和H抗原级份(完整颗粒和中空颗粒)进行交叉免疫电泳。曾计算了三株猪水泡病病毒(UKG 72、HK 71和Italy 66)和二株科赛奇B_5病毒(Faulkner和8068)N抗原级份的相对迁移速度(RMV)。科赛奇B_5病毒的标准株(Faulkner)具有与最先分离到的猪水泡病病毒株Italy 66几乎一致的低相对迁移速度。一株科赛奇B_5最近分离株(8068,1973在英国分离到的)具有与1972年在英国分离到的猪水泡病病毒UKG 72株十分近似的比较高的相对迁移速度。同样,猪水泡病病毒香港毒株(HK 71)也具有高相对迁移速度值。最后讨论了这些观察结果与猪水泡病的出现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1966年首次在意大利,随后在香港地区(1971)和英国(1972)都曾描述过猪水泡病。感染猪具有与口蹄疫十分类似的复层扁片上皮损伤。 在猪水泡病的流行中有关猪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受损的症状尚未曾有过记述,但是曾报告过经接种意大利和英国病毒株有关小白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在梅岛动物疾病中心有关猪水泡病病毒的初步研究结果证实感染猪除具有复层扁平上皮损伤外,还呈脑脊髓炎。本报告的目的在于记述静脉接种猪水泡病病毒后引起猪的神经学变化。  相似文献   

3.
IBRS_2猪肾细胞是1964年由巴西生物研究所培育而成。DeCastro(1964)及Chap-man(1972)等报告,该细胞对口蹄疫病毒敏感,可用于制苗。1966年开始,欧洲发生猪水泡病,英国首先发现这株细胞对猪水泡病毒特别敏感,经其他国家证实后,于是被广泛地用于猪水泡病的诊断检疫。  相似文献   

4.
(一)国外流行的猪水泡病病毒和我国流行的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都能与柯赛奇B_5病毒发生交互中和反应。这就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我国的水泡病很可能就是国外的猪水泡病。 (二)同一份血清可以分别中和水泡病病毒和柯赛奇B_5病毒,而且其中和效价是十分接近的,这可能反映了这两种病毒在抗原结构和血清学关系上是很密切的。至于两病毒间的抗原差异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三)测定和分析了与水泡病接触史不同的23份人血清对水泡病病毒的中和效价,发现末曾接触过水泡病工作的人员中有一部分人的血清呈明显的阳性反应。而且,水泡病病毒工作者血清的阳性率并不明显地高于非工作者的阳性率。由此对水泡病病毒以及柯赛奇B_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了某些讨论。  相似文献   

5.
1973年11月在日本神奈川县和茨城县的猪群中爆发了水泡病。另外在爱知县于12月爆发此病。此病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及在蹄冠、蹄踵的球部和蹄叉间隙处有水泡性损伤。某些猪,水泡性损伤见于鼻、舌和颈部及下腹部的皮肤。所有水泡样品在初代猪肾细胞或PK-15细胞培养物上引起细胞病理变化。三株具有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分离物,从它们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抗原性试验来看,与水泡病猪的病毒是一致的。从茨城、神奈川和爱知县由水泡上皮样品分离的病毒株分别命名为日本/茨城/1/73株,日本/神奈川/1/73株和日本/爱知/1/73株。用采自发病农场的血清进行血清中和试验确定在猪群中的一次爆发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的。在受感染的猪舍中接近80%的猪只表明具有高的中和抗体滴度。这是第一次关于在日本的猪群中存在猪水泡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猪传染性水泡病(以下简称猪水泡病)于1964~1966年开始在我国流行。随后便肯定了其病原体是一种病毒。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研究猪传染性水泡病(以下简称水泡病)病毒的物理化学特性,探讨用P~(32)标记的病毒诊断本病的方法过程中,曾采用几种途径对水泡病病毒进行浓缩和提纯,也对该病毒用P~(32)进行了标记试验。现将这些基本方法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8.
据报导,近年在意大利和英国流行的一种新的猪水泡病病原体,认为是一种属于肠道类的病毒。对提纯病毒的电子显微镜观察说明,是直径为30~32毫微米的球状病毒(1、2)。我们用超薄切片技术,对国内某地流行的猪水泡病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的分布,晶格排列与形态也进行了电子显微镜观察,是直径为22~23毫微米的近似球形的病毒(3)。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继续研究了猪水泡病病毒引起寄主细胞(组织培养的肾上皮细胞)病理过  相似文献   

9.
猪传染性水泡病(以下简称水泡病)于1965年开始在我国流行,随后便肯定了其致病因子是一种病毒。虽然其临床表现与猪口蹄疫、猪水疱疹和水泡性口炎极为相似,但此病毒不感染马、牛、羊,不能引起豚鼠与乳兔发病,与国内现存的四型口蹄疫病毒无血清学交叉反应。所以,此病毒的种属归划一度成了有关方面关注的问题。为暂与上述三种水泡性疾病相区别,1972年以前曾多称此病为猪疑似口蹄疫。  相似文献   

10.
病毒对各种消毒药的抵抗力差异很大,同属病毒之间的差异一般小于不同属病毒相互之间的差异。在兽医上有重要性的主要病毒属的毒株都被选来进行本试验。口蹄疫、猪水泡病和鸡新城疫的病毒未选用,因为它们已列入1974年颁布的(已证实有消毒药)的动物疾病条例汇编(The provisions of the Diseases of Animals(Approved Disinfectants)Order,1974 ]中,口蹄疫病毒和猪水泡病病毒对一系列消毒药具有敏感性最近已有报道(Sellers,  相似文献   

11.
以猪水泡病感染的猪舍空气为病毒标本。在多级采样器中,与6微米以上的尘粒相关的病毒滴度达10~(2·6TCID_(50),3—6微米的尘粒达10~(1·6),小于3微米的尘 粒,滴度为10~(1·4)或者更低。与猪接触时间不少于5分钟的工作人员的鼻中,病毒滴度达10~(2·4TCID_(50)。在发病2—3天过程中,曾从空气中检出病毒,通过接种 或接触而感染的猪体中,最高病毒滴度出现于病损泛化后的第二到第三天中,其病毒量比口蹄疫病猪少约160倍,自分泌物中检出病毒的时间和数量暗示,空气中猪 水泡病病毒的来源可能是损伤部位和皮肤,而不是呼吸道。  相似文献   

12.
通过病毒的中和、免疫扩散试验及病毒RNA杂交研究猪水泡病病毒(SVDV)与科赛奇B_5病毒的关系,经过三个方法发现两种病毒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从几个国家分离的猪水泡病病毒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但也有差异。最近分离的科赛奇B_5病毒之间也是相似的,但发现它们与原始型(Faulkner)毒株有明显的差异。SVDV与Faulkner 毒株的关系比与最近分离的科赛奇B_5病毒更为密切。我们对于最近出现猪水泡病的关系的观察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猪水泡病病毒与科赛奇B_5病毒在血清学上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依据中和试验和免疫扩散试验能将这两种病毒区分开来。应用上述试验,证明了帕布莱依特动物病毒研究所从事猪水泡病试验的四个人员所患的科赛奇样疾病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文中比较了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病毒的物理化学特性,认为这两种病毒在结构上是不同的。将提纯的猪水泡病(SVD)和口蹄疫(FMD)病毒裂解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分析,发现在SVD病毒体以及空壳体中有分子量分别约为38000和3000道尔顿的两种多肽链存在。与FMD病毒相反,(在SVD病毒中)未发现可见量的空壳体解离的蛋白存在,(在FMD病毒中)这种蛋白能产生可测出量的缩短的多肽,它可能与病毒的RNA相关联。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流行的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简称水泡病病毒)具有人类肠道病毒中科赛奇病毒(Coxsackie virus)相类似的特征——能引起新生乳鼠麻痹致死。这曾促使我们通过交互中和实验,证实了我国流行的水泡病病毒与科赛奇B_5病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血清学关系,曾用以上两种病毒分别测定了同一份血清的中和效价,说明它们确实存在着共同的抗原结构。我们还从电镜比较观察中,发现两种病毒颗粒的大小与形态基本相同,病毒在细  相似文献   

16.
曾用蔗糖和氯化铯梯度离心法从猪水泡病病毒的细胞培养收获物中分离到三种不同的颗粒。病毒粒子(148S)、无RNA空衣壳(81S)和一种也无RNA的第三种颗粒(49S)与猪水泡病病毒抗血清都显示出了免疫反应性。81S和49S颗粒具有自然产生的空衣壳典型的多肽。曾用纯化抗原注射给天竺鼠制备了用免疫扩散法可以区别空衣壳和病毒粒子的抗血清;49S抗原似乎与病毒粒子类似。用在幼小白鼠脑内繁殖,新制备的病毒抗原制造的抗血清,可区别猪水泡病病毒和在血清学上与其相关的科赛奇B_5病毒,但是不能区别各种沉降颗粒抗原。当在天竺鼠血清中孵育时,部分纯化病毒制备物将降解为空衣壳。本文讨论了空衣壳和49S颗粒可能的来源以及它们与病毒制备物抗原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66年首次在意大利,随后在香港地区(1971)和英国(1972)都曾描述过猪水泡病。感染猪具有与口蹄疫十分类似的复层扁片上皮损伤。 在猪水泡病的流行中有关猪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受损的症状尚未曾有过记述,但是曾报告过经接种意大利和英国病毒株有关小白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在梅岛动物疾病  相似文献   

18.
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以下简称水泡病病毒)是一种极为细微的小核糖核酸病毒,提纯技术与条件要求比较高。当病毒样品的浓度与纯度不够时,在电子显微镜下很难与其它杂质颗粒相区别。一年多来,我们先后多次用初步浓缩与提纯的水泡病病毒作为材料,制备样品,进行电镜观察,均未得到肯定的结果。 参考了Albert Z。Kapikian等鼻病毒的免疫电子显微镜研究工作,根据我们实际可能的条件,方法略加改良,用初步浓缩的水泡病病毒与水泡病病毒高免血清特异结合反应的方法,在电镜下比较顺利的观察到了病毒颗粒,以及病毒与血清中某些呈链状物质结合的状态。(见图1)。  相似文献   

19.
科赛奇B_5型病毒(CB_5)和引起猪水泡病的病毒(SVDV)在血清学方面关系紧密。Graves氏曾用中和实验证明了病毒间有明显的交叉反应,并且它们的关系也被补体结合实验和免疫扩散实验所证实。在免疫扩散实验中,当两株病毒向SVDV所感染的猪的痊愈血清或者从科赛奇B_5感染康复的病人获得的血清扩散时产生了一致的一条沉淀线。此外,在同源反应中形成的刺线可以区别两病毒株或其各自的血清。  相似文献   

20.
猪水泡病最近在英国的流行使得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其病毒的特性上。这种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的肠道病毒亚类中,在意大利1966年第一次流行中分离的毒株与后来于1971年在香港和1972年在英国分离的毒株都有血清学上的关系。作者在本文中报告猪的这种肠道病毒与人的一种肠道病毒的关系,并且推测这种病毒可能是由人传于猪的。 猪水泡病病毒能使新生小白鼠致死。这是肠道病毒中的科赛奇病毒的特性。因此曾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