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70年的10月,毛泽东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我十分想见一见我尊敬的老朋友王牧师,几十年了,不知王先生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斯诺向毛主席提出这一请求。“王牧师?!”毛主席仔细地回想着。“噢!就是35年前护送我秘密赴陕北苏区采访的那位王牧师王先生。”斯诺见状,接着补充了一句。“35年前,35年前……王牧师、牧师、牧师……嗯!是他!”毛泽东想起来了。原来,斯诺想见的“王先生”,是颇有传奇色彩的“红色牧师”董健吾。“红色牧师”的由来量健吾,上海市郊青浦县人,1891年生,后来成…  相似文献   

2.
正董健吾(1891—1970年)与埃德加·斯诺(1905—1972年),前者是中国人,后者是美国人,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不但有,还有一段生死之谊。红色牧师——董健吾196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西行漫记》的作者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前来北京参加国庆庆典活动。观礼后,他向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一个请求:"我能不能见一下王牧师?""王牧师?"毛主席当时愣了一下,不知他说的王牧师是哪位。原来,斯诺所说的王牧师,就是中共情报战线上的神秘人  相似文献   

3.
张苹 《党员特刊》2003,(6):45-47
共产党员是无神论者,但在中国共产党人队伍中,却有一位基督教牧师,他以牧师职业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他就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所说的“那位第一个将我引入中国‘红区’的‘神秘的王牧师’”,他叫董健吾。  相似文献   

4.
慕安 《党史文汇》2010,(6):44-47
共产党是无神论者,但在一个特殊的年月里,却有一位基督教牧师、入党后仍以牧师身份掩护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他就是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所说的“王牧师”,此人真名叫董健吾。  相似文献   

5.
1936年春,斯诺和美国医生马海德到了西安,住在西京招待所。几天后,一个身材高大、胖乎乎的人走进了他们的房间。来人身穿一件灰色绸大褂,外表象个富商。他用漂亮的英语自称是“王牧师”,然后劈头就同道:“在北平的M·S认识否?”斯诺心中暗喜,知道这是盼望的接头人前来联系说的暗语。于是他立即回答:“她是我的好朋友”。说完各自拿出印有英文诗句、盖有骑缝章的半张名片,经拼凑名片完全吻合。接着来人又与马海德将各自半张五英镑的钞票拼合起来。原来,这位“王牧师”是根据上海地下党的指示专程前往西安协助斯诺和马海  相似文献   

6.
超限效应     
《党课》2014,(5):125-125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持续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譬如某些广告为吸引消费者眼球,在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剧中不断插播同一内容的广告,  相似文献   

7.
超限效应     
《学习导报》2008,(2):37-37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学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钟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刚开始的时候,他看着牧师站在那里,手扶讲台滔滔不绝,不仅演讲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牧师的肢体语言也表达得非常到位.于是,马克·吐温准备在捐款的时候一定比别人多捐出两倍.来表达对这位牧师的尊敬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作动员捐款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十分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大都听说过埃德加·斯诺、安娜·路易期·斯特朗和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但很少有人听到过另一位美国朋友——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Evans Fordyce Carl-son)的名字。 1896年,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出生于美国一个牧师的家庭。1927年他来到中国。那时,他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官员,满怀着某些白种人的偏见。他曾傲慢地写信给家人;“最有效的政策是给中国人一个教训。” 10年以后,他学会了讲中文,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