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总需求不足 关于总需求不足一直有种种争议,我们认为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宏观紧缩政策已到位,如不采取有效对策,下一步供求矛盾必然加剧,将明显出现总需求不足的状况,引发宏观经济的失衡。1992-1996年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已逐年下降,从1992年的17.4%下降到1996年的8.5%,目前的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在高速增长的下线运行,低于多年平均增长水平,经济有下滑趋势;消费品存在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企业生产能力放空,产品积压,相互拖欠现象进一步加剧;企业亏损依然严重,盈利水平只是恢复性增长;进口需求不旺。  相似文献   

2.
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和进行调控政策的决策,需要把就业变化作为重要的参考变量.尽管迄今为止就业形势没有发生重大的异常,但是,2008年下半年以及2009年经济形势对就业的冲击风险仍然是存在的.我们现在面临一个两难选择.投资和出口是两个多年以来最重要的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在其增长大幅度减速的情况下,需要扩大内需来弥补.有人建议采取刺激需求的政策手段来提高内需.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当前社会治安虽“整体平稳”,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从治安问题的产生和治理角度看,社会治安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治安现象背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存在种种消极因素。根治社会治安存在问题的途径是:加快发展经济;积极完善社会政策;调和社会关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反腐方式研究,遏止蔓延势头;加强传统人文教育,构筑文化防御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7,(5):55-60
菜价疯涨.猪肉涨价。方便面“集体涨价”.房价一涨再涨……一个时期以来,伴随着食品和居住类价格的涨价,我国价格总水平出现明显上涨.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关注。8月中旬,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就此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就价格上涨中的焦点问题进行解答。本刊编发如下。  相似文献   

5.
国民收入分配机制日趋扭曲的根源——公有制主体社会化。 我国当前生产资料所有制主体仍然是以国家和集体等社会化形态的公有制存在的。每个公民都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但每个公民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界限则是模糊的。与此同时,社会产出的消费资料最终以每个消费者的私人占用形态存在。每个公民只有作为消费者通过对社会消费资料的占用,才能表现其  相似文献   

6.
宏观看好微观亦不差 自从1993年7月采取紧缩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以来,中国的经济运行经过短期波动。逐渐进入了稳定增长的轨道。通货膨胀率从1994年10月的最高水平(27%)逐月下降,1995年10月降至10.3%,开始进  相似文献   

7.
历经四分之一世纪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目前已经发生了与过去明显不同的历史性变化。当前宏观经济失衡的原因何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作如是解读——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方面遇到的主要矛盾,或者说矛盾的特殊性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正是因为这三大矛盾,使宏观经济运行失衡比80年代、90年代不同,情况更加复杂,所以,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都有跟过去不可比的特殊方法。第一,我国当前经济是经济增长速度并不过快,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确实是过快,增幅确实过大,导致经济当中一系列的矛盾发生。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简单地检讨一下。200…  相似文献   

8.
物价上扬过猛牵动了千家万户,上至市府要员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为之心颤。北京市市长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得不发出感叹:“物价上涨幅度过高”,“市场实际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了价格改革范畴。”这话说得很准确。尽管市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平抑物价的努力总是收效甚微,因为我们还没有从总体上驾驭价值规律,物价的每次高涨都使价格改革发生裂变,让人陷入束手无策的惶恐中。自拉开改革的帷幕,有过三次物价狂跃。第一次在1981年,那次尽管涨幅不大,但首次打破30年物价不变的格局,对群众心弦的撞击非同小可。第二次在1988年,物价飞涨引起的抢购风潮至今余惊未息。第三次在1994年5月以后,许多商品几乎每天一个价,老百姓骂娘干脆毫无顾忌了。  相似文献   

9.
10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7年前三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66043亿元,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经济1997年实现了“软着陆”之后,由于受到东亚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通货紧缩趋势。1998年开始,中国政府连续四年实施了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0年中国经济开始出现转机,当年GDP增长率恢复到8.0%,扭转了多年来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会比2005年更加严重,2006年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扩大内需,这是一个长期的国策。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着重要做的是如何扩大公共基础设施,也就是通过政府投资的增长,至少不能让政府投资下降,来保持投资一定规模的增长,来保持整个总需求一定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时期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目前需要对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进一步完善的方略。一、宏观调控应当有一个科学、统一、稳定的分析框架现在人人都在谈宏观调控。但是,不同的研究者、不同的部门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概念并不统一。例如,现在大家都在说投资率和投资增长率过高。若就投资领域自身来看,大家所列举的问题确实  相似文献   

13.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上半年经济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涨幅呈现上升势头。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和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当下许多中国的分析家最常见的毛病是,他们在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时,会不知不觉地偏离"宏观视野"。一旦抛弃宏观视野,不从宏观的角度思考宏观问题,就会得出非常不同的判断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总体研判: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局面前所未有,既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未来发展潜力和前景长期看好,但发展道路极不平坦:政策选择应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结构为目标,淡定经济增长速度的短期波动和下行压力,加快打造经济发展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社会风险的体制根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俊 《理论月刊》2002,(6):43-44,52
本文从社会风险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解放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的社会结构与运行特点,前者是高度集中的再分配体制造就的总体性社会,后者是再分配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形成的转型社会。当前我国社会风险的体制根源是再分配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之间存在一个交换领域。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海南省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一)2014年以来,全省努力贯彻中央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经济工作方针,积极克服宏观经济不利因素的挑战,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受到投资下滑,房地产市场疲弱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实现全年目标仍面临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徐孝勇,万丽娟在《改革》撰文指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定位是“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膨胀相交织的状况,同时还面临着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这个定位有四层含义:第一,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力过剩的国家,农村有剩余劳动力1.38亿,城市有下岗职工1500万,另外每年又有新增劳动力1600万人。第二,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出现的生产能力过剩、失业增加、价格水平持续下降都与此有关。第三,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不足与通货膨胀相交织,财政支出和财政赤字大幅上升,高速度与高失业并存。第四,中国面…  相似文献   

19.
韦森 《传承》2011,(4):65-67
过去两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为各级地方政府铁(路)、公(路)、基(建)投资所推动的,目前看来,控制不了各级政府的基建和其他项目投资冲动,就很难控制银行信贷。即使未来央行通过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率和加息来部分控制贷款规模,各级地方政府和国有部门在政府发动的基建扩张的宏观政策推动下仍可以通过发城投债等其他渠道进行投资项目融资,广义货币存量继续膨胀就或将是不可控的。如果广义货币存量继续攀高,中国未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只会继续增强,而不会减弱。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穗增长,物价基本稳定,但是从用电量、贷运量、企业投资意愿这些指标来看,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疲弱的,而且从国内外的形势看,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因而,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稳定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和企业的预期,不宜在短时期内调整政策,要研究一些长期机制性的问题。出于这样的考虑,我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