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条例》规定:军衔定为尉官、校官、将官和元帅4等14级,即准尉、少尉、中尉、上尉、大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少将、中将、上将、大将;元帅。随后,国防部部长彭德怀、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签发了《关于军士和士兵评定军衔的指示》,对所定时间、等级区分、评定标准、评定方法等作了明确要求。全军上下开始了评定军衔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胡厚良  周田坤 《党史纵横》2013,(2):14-14,23
军衔,是军队的一种等级标志,也是军人荣誉与责任的象征。将军军衔,更是所有军人向往和追求的至高荣誉。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之时,军队绝大多数干部都能正确对待,接受组织上评定的军衔,当然也有个别同志不够冷静,和这个比,和那个争,闹得不愉快。对此,毛泽东曾风趣地批评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然而,在众多授衔将军中,却有3位将军心甘情愿,主动让衔、降衔,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的精神境界。“大将军衔,受之有愧。”  相似文献   

3.
徐平 《党史博览》2006,(3):20-24
1955年,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军衔制的内容,包括军衔等级设置、军官职务编制军衔、军衔的种类与称谓、军衔的晋升与服役年限、军衔的授予等。军衔等级设置军衔等级设置是军衔制的核心内容。各国军衔制度的区别首先就在于军衔等级设置的不同。1952年冬人民解放军有关部门开始着手研究军衔制的具体事宜时,即将军衔等级拟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1952年11月26日,总干部部在给毛泽东并中央军委的报告中说,最近邀请总政、总后、军务部和苏联顾问卡苏林等,对实行军衔制度所需进行的准备工作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拟制了初步计划,现报请军委审批。总干部…  相似文献   

4.
刘岩 《廉政瞭望》2014,(10):50-51
上将是我国现在最高的军衔等级。 本来在1988年实行的军衔制度中,还专为军委主席、副主席设有一级上将。但时任军委副主席杨尚昆说:“邓(小平)主席一直讲他不要军衔”.“我是武衙门里的文官,也不要军衔”。于是,1994年取消了一级上将的设置。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2,(16):23-23
195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在军衔等级的构成体系中,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什么人可以获得元帅军衔,《条例》规定的条件是:“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根据上述条件,  相似文献   

6.
人民解放军编制军衔的几次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平 《党史博览》2002,(3):49-53
军官职务编制军衔,简单地说,就是哪一级军官该授什么衔,这是各国军衔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军衔等级和职务等级,是近代以来各国军官制度的两大等级体系。编制军衔,就是协调这两大等级体系的依据。世界各国军队一般  相似文献   

7.
刘岩 《党史博览》2009,(8):47-51
军队等级制度的建立,是部队向正规化建设方向迈进的一种标志。人民解放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部队只有班、排、连、营、团、师、军(军团)的编制序列,而无人员的等级区分。抗日战争中和抗战胜利初期,八路军和新四军作为国民革命军的组成部分,为适应“国军”建设的需要,曾两度部署在全军评定军衔等级,但都未能如愿,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8.
刘岩 《党史博览》2009,(4):25-28
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评授军衔的工作完成以后,总干部部于1956年2月1日向中央军委写出《评衔工作总结》报告,所附“评衔工作总结各种统计表”之“已评定军衔的妇女干部职务与军衔级别对照统计表”显示,在全军军事行政和技术干部中,女性被授予准尉以上军衔者只有4665名,占当时准尉以上该类授衔人数的0.817%。这个比例极低,可用“寥若晨星”来形容。  相似文献   

9.
1955年1月,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决定授予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在领导战役军团作战中立有卓越功勋的军官以元帅、大将、上将等各级军衔。 评定军衔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工作量最大、难度最大的就是平衡排队工作。开始制定的方案,由于比较严格,有些同志有意见。后来中央军委研究放宽了评定条件,但这  相似文献   

10.
凌李一  凌辉 《湘潮》2013,(4):24-27
2009年7月20日,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新晋升的3位上将中有一位是成都军区政治委员、籍贯湖南平江的张海阳。之前,张海阳在1995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2003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他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党的第十七届、第十八届中央委员。  相似文献   

11.
正1955年评定军衔时,评授元帅的主要依据不是级别,而是职务。其条件相当高,中央决定:"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战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当时,中央军委成员有12人,毛泽东为主席,朱德等11人为委员。所以评定军衔时,中央决定军委主席为大元帅,军委委员为元帅。根据评定高级军衔的初步方案,毛泽东为大元帅;除了后来被授予的十元帅和十大将外,被评为元帅的还有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被评为大将的还有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人。  相似文献   

12.
1955年1月,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文件,指出要授予创造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在领导战役军团作战中立有卓越功勋的人员以元帅、大将、上将等军衔。  相似文献   

13.
解放军出版社的《民国高级将领列传》一书对国民党军队上将的划分有误。国民党军队在1935年前,授衔情况比较乱,国民政府可授,军事委员会可授,总司令部可以授,甚至部队的上级长官也可授。军衔与职务相比,军衔授得普遍较高,一般军长也可授上将军衔。 1934年4月26日,国民政府批准组建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具体负责重新评定军衔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两膺上将的诙谐淡定 1955年9月,我军首度评定军衔时“不红不将军”(不是红军出身的原则上不评将军),从大将到少将共1042人,灿若星辰。到1994年,近40年过去,岁月流逝,留下的百战将星已为数不多。这年秋冬,年届八旬但精神瞿烁的洪学智将军接受了一次专访。来访者就许多人所关注的“两膺上将”话题,单刀直入地问起老将军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事。对此,老将军淡定而谦和地说:  相似文献   

15.
雷英夫,1921年出生,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雷湾村人。1937年初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雷英夫文韬武略,理论实践能融,被毛泽东誉作“洛阳才子”。然而关于他的一些传奇经历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6.
刘岩 《党史博览》2010,(5):32-34
当今人民解放军的军官,在上衣的右胸前佩戴由色条和级别星徽组成的“级别略章”,每个人的级别同军衔一样,一目了然。然而,在2007年解放军服装制度改革以前,军官的级别长期处于隐性状态,只是记载在干部的人事档案里和财务机关的工资发放表格中,局外人一般都不了解,因而在社会上往往搞错。如北京某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首次军衔制实录》,把上将中正兵团级的李克农、李涛、陈奇涵等3人的级别“降低”为副兵团级。而把另外3名副兵团级别者“提升”为正兵团级。因此,澄清首批授衔开国将军评定军衔时的级别,对于消除首批开国将军级别史料中的某些混乱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经过多方考证,与权威性史料反复核对,得到了自以为比较清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宋凤英 《党史纵横》2005,(11):20-24
在1955年共和国首次授衔过程中,有少数同志认为给自己授低了,闹情绪者有之,哭鼻子者有之。毛泽东曾诙谐地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但也有风格高尚者,认为给自己授衔高了,主动要求低授一级军衔。其中徐向前、罗荣桓要求不授元帅军衔,徐海东、许光达要求不授大将军衔,徐立清要求不授上将军衔,孙毅要求不授中将军衔,等等。最后评定的结果,除徐立清由上将降为中将之外,其余要求低授的同志在组织上做说服工作后,都授予了他们应授的军衔。按照授衔条件,身为正兵团级的徐立清应该被授予上将军衔,可他三番五次地给党中央、毛泽东写信…  相似文献   

18.
从1929年投身革命至1998年卸去中央军委副主席职务,刘华清戎马征战70载。在这70年的光辉历程中,刘华清与海军有着不解之缘:1951年任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1954年赴苏联海军指挥学院学习,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58年后历任海军旅顺基地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1966年任海军副参谋长,1982年任海军司令员、  相似文献   

19.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评定军衔,时任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的皮定均,按资历在华东地区被初评为少将。毛泽东审阅上报名单时,破例批示:"皮有功,少晋中。"皮定均因此被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这既是领袖对皮定均在中原突围中战功卓著的极大褒奖,也是对他南征北战、屡建战功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江波 《党史纵览》2006,(8):30-35
洪水:三过雪山草地 在走完长征全程的外国人之中,洪水具有两个唯一:他是唯一经历了中国人民军队从建军到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并直接致力于新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外国人,又是195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评定军衔时,唯一被授予将军军衔(少将)的外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