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周娟 《学习月刊》2012,(4):106-106
张昕若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到湖北省政府部门工作,是《书法报》创办人。他书法法度严谨.清逸典雅.对甲骨、大小篆、隶书、行书、楷书、行书、草书等诸体均有研究.旁涉篆刻.精研秦汉玺印。楷书、行书宗法王羲之、褚遂良,草书宗法二王和孙过庭,对《大观帖》、《书谱》钻研尤其深人,并广泛涉猎《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礼器碑》、  相似文献   

2.
<正>颜真卿的名字,一千多年以来一直是中国书法的一个符号。"颜体"楷书,其字体端庄,饱满大气,在当代被选入大中小学学生习字字帖。颜真卿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殊不知体现颜真卿书法最高艺术成就的作品却是他50岁时所书的一篇文稿,这篇《祭侄文稿》的初稿被美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相似文献   

3.
正10年前,我拜读王占禹的兄弟书《笔尖下的行走》《刀刃上的舞蹈》,即他在长治日报社主持工作时的总编辑手记。2年前,即2014年我又收到他的姐妹书《读者为天》《走近一座高山》。厚重的书摆在面前,我没有从头看起,因为书中好多文章读过不止一两次了,所以先翻到后记,"太行山的风,太行山的土,太行山的人,太行山的情",更有一句"亲昵太行山的灵魂",留住了我的目光。  相似文献   

4.
资料卡片     
1915年5月7日,毛泽东在《明耻篇》封面上题写的十六字铭耻,是他学习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16个纵长型的正楷书,竖写从右至左,每四字成一行,以4×4的方阵形,使整幅作品呈现出严整肃穆的气氛。用笔竖粗横细,雄卓刚劲,笔法外方内圆,结体取向右上欹斜之势。笔力庄重雄厚,苍劲有力,在点画间,于断笔中又有重笔相连,如“国”、“耻”、“何”、“学”等,既有笔断意连的气韵,又有避让相就的变化。16个字具有颜体刚健、雄教的风骨,也开始显现毛泽东早中期纵长型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再次捧读习近平同志的《摆脱贫困》一书,深为书中那些极富创见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所吸引。尤其是书中《从政杂谈·青年干部四忌》这篇短文,字字句句,饱含真情,富有哲理,让人过目难忘。他在文中告诫青年干部:"要有一种老实的态度,甘做最普通的事,乐于扮演拾遗补缺、跑龙套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积累经验,逐步获得社会的承认,在平凡的工作中获得不平凡的成就",切忌眼高手低。"眼高手低"语出清·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  相似文献   

6.
《党的建设》2014,(9):41-41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郡望出自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魏晋以降,颜氏即为江左望族,世代以儒雅传家,善小学,留心翰墨。颜真卿幼承家学,并重真、草。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献之——本刊注)之后书法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端严宏伟,颇具盛唐气象,是书法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杰出典范。颜真卿楷书风格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初轻健秀逸。源于母旋殷氏,而得力于褚遂良、张旭,如《王琳基志》《郭虚己墓志》《多宝塔碑》等;广德(763)以后,趋于茂密圆劲,成就自家风貌,如《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世称“颜体”,与柳公权的“柳体”并称,有“颜筋柳骨”之誉。  相似文献   

7.
典当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我国有久远的历史。唐代杜甫有诗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白居易的诗也言及:"忆惜羁贫应举年,脱衣典酒曲江边",宋代陆游诗云:"新寒换典衣"。元律规定:"诸典卖田宅,从有司俗据立契",明清律规定:"典主于限期届满托故不赎者,均应依法治罪",《大清律列》一书中有"民间置买产业,如系典契,务于契内注明回赎",《清会典事例》书中也有:"遇有典卖更易,均就近呈报,立案更名"等有关典当或典卖的规定。可见,我国典当经济史至迟可以溯至唐代,其后每一朝代都有典当  相似文献   

8.
<正>"娱乐至死"这个词,有很多人却把它戏解为"至死都要娱乐",表达出了一种将娱乐进行到底的决心。其实早在1985年的时候,尼尔·波兹曼就以"娱乐至死"为标题出版了一本书,而在他书中所描述的"娱乐至死"不是指娱乐到死的执着坚定,也不是一种追求娱乐着死去的态度,他想表达的是"娱乐终将导致毁灭"的忧虑。《娱乐至死》以两个著名的"反乌托邦"语言开篇,一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一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出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毛泽东在党的各种会议上,包括政治局会议上,讲秦皇汉武,评说史家著作得失。他给小说人物贴标签,说贾宝玉是"大革命家",刘姥姥是"农民阶级"。他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  相似文献   

10.
李进 《当代贵州》2014,(31):62-62
正自识字以来,坚持读书,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一路愉快向前,却发现"书"的指引也会有岔路、歧途。如何选择一本好书?曾国藩不止一次向家人和朋友推荐书目,有"每日必读"、"传家八部"、"家中必备28书",由此看来读什么书确实是很重要的,尤其在信息泛滥的当下。《论语》无疑是传世好书,使我不倦阅读、不断受益。1996年读到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建设》2010,(11):49-49
北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赵光义出内府所藏历代法书,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成卷,用枣木板摹刻成帖,汇成我国第一部大型法帖,这就是《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一部专门整理出来供皇家研究用的书帖,其雕版一直深藏在皇宫内府。皇帝仅仅给一些重要大臣赐过拓本。后来,雕版被毁,拓本《淳化阁帖》就更加珍贵了。《淳化阁帖》共10卷,收入历代帝王、名臣和书法家105人的墨迹422帖,是我国法帖中的珍宝。  相似文献   

12.
张文木 《求是》2013,(4):59-60
托克维尔(1805—1859)是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他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展现出欧洲人曾经历过的那段"激情燃烧岁月",并对其心路历程加以深刻反思。一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一直是欧洲启蒙运动和近代改革的参照物。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披露,18世纪法国的"经济学派"对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曾"倍加赞扬",他以批评  相似文献   

13.
刘安成的书法以帖为宗,这在河南以碑为主体风格的书法格局中显示出了他的审美取向。他早年从“二王”人手,《兰亭序》、《圣教序》打下了相当深的基础,后来又广涉唐宋元明,在米芾“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开合意绪里,找到了更为符合个人潜质的思维符号,由此披肝沥胆、孜孜圪圪,一路走了下来。他的书法力求变王氏书风的静态美为动态美,追求用笔灵活多变、酣畅淋漓、沉着痛快,从而形成一种以王为底、以米为表、沉稳爽健、飘逸华滋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正>欧阳倬井冈山斗争时期红色交通证这件红色绸布的通行证,呈长方形。正面写有"交通欧阳倬","交通"横书,"欧阳倬"竖书,墨字,楷书。"阳倬"二字上有一蓝色方印"永新四区工农兵政府印",篆体,阳刻,宽边。这是1928年欧阳倬任永新四区苏维埃工农兵政府交通员时的交通证,它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交通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历史见证。1929年2月,井冈山根据地失守后,欧阳倬在家养病时,将这份"交通证"交给他  相似文献   

15.
正临习颜真卿书法《乞米帖》时,我总是结合《颜氏家训》和《书论》,如后人所言,"若不知颜氏的性格,若不知颜氏的人生经历,若不知颜氏的修为,反比着葫芦画瓢,就会写坏手,把字写成‘墨猪’"。凡人凡事不能只知其成功,更要了解、学习其中的根由。随着阅历的丰富,我对书法创作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早在公元前30年,西汉文学家、哲学家扬雄就鲜明地指出"书,心画也""书可观而不可尽"。以书  相似文献   

16.
正张伯驹乃书画鉴赏大家,眼光厉害得不得了。《回忆张伯驹》一书,有一篇其女儿的《忆父亲二三事》,里面写道:"父亲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看的书很多,少年时就熟读《古文观止》,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资治通鉴》也如数家珍,唐诗宋词读记得就更多了。"这就是底子吧。从前的人,不管写文章的、作书画的乃至唱戏的,好像都有这么一点的底子,所以他们的文章、书画、戏,才都个个到家,味道十足。张伯驹这些打底子的书,如今不要说文物鉴定专家了,便是那些专门写书的作家,也早就没那闲工  相似文献   

17.
<正>《孟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孟轲与其弟子公孙丑、万章等人所论社会与人生问题的结集。作为"四书"之一,其影响与《论语》《大学》《中庸》同样深刻而广远。《孟子》一书所体现的高明之处,在于孟子认为,君与民是一体的,君民互不可缺,要想解决天下、国家存在的问题,必须统合来看,整体来解决。要注重君民互利、共利,甚至"民为重,君为轻",把民摆到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来研究社会问题。在此思想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仁政""恒产"与人伦教育统合变革的主张。他认为,忽略君  相似文献   

18.
正开卷有益,是每个读书人最深刻的体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经常出现在我身上,于是,我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自身"补钙",阅读了《细节决定成败》《关键在于落实》《致加西亚的信》等书,特别是读了《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后,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9.
杨生平 《红旗文稿》2012,(14):23-25
"软实力"(softpower)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前院长、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谁与争锋》一书中提出的,并在《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等著作中作了集中阐释与说明。他认为:"软力量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喜好的能力",并从文化、政治价值观与外交政策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美国软实力。(参  相似文献   

20.
正本书作者佩雷菲特曾8次出任法国政府部长,深得民众信赖。从政之余,他一直在学术领域笔耕不辍。《官僚主义的弊害》于1976年出版,他当时正蝉联法国司法部长,这是他在职期间写的一本"反"法国的书。此书一出,曾引起法国以至整个西欧的巨大反响,被誉为"战后关于法国最重要的一本书",透露了法国"最触目惊心的内幕"。作者在书中直陈法国人的缺点,"我们之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