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光明日报》2000年11月9日刊登李兴耕的书评,介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徐博涵研究员撰写的《一份珍贵的理论遗产——列宁晚期思想研究》一书。 文章说,该书作者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列宁晚期首开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先河。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在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革命前认为俄国“不能直接过渡”;革命后从1918年开始,企图实行“直接过渡”;国内战争结束后,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一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列宁曾经一再强调指出,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搞社会主义,必须采取“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列宁的这一思想,是对苏俄建国后数年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带有根本的指导意义。这是列宁晚年思想的精华,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苏俄建国初期曾经企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从旧社会手中继承下来的遗产,是一个经济濒临破产边缘,技术文化十分落后的烂摊子。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面对国际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外有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直接威胁,内有地主资产阶级的破坏和捣乱,在十分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与列宁后期思想》序许征帆这部《邓小平理论与列宁后期思想》的书稿,是俞良早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合作研究的成果。俞良早多年以来研究列宁思想,著述颇丰。1994年,他主持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列宁后期思想研...  相似文献   

4.
读了许经勇教授的《论列宁的合作制思想及其实践》(原载《理论探讨》1991年第2期)一文后,很受教益,尤其是该文对列宁合作制思想进行分阶段分析的方法,颇具匠心。但掩卷深思,总感到美中不足,该文虽然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列宁的合作制思想及其实践历程,有些地方也作了评述,但对于列宁在《论合作制》这部光辉篇章中所蕴藏  相似文献   

5.
汪冲 《学理论》2014,(1):40-41
列宁晚年文化建设思想在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文化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列宁晚年文化建设思想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这一研究日益趋于成熟,但仍然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还可以做继续的挖掘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俞良早同志的新著《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2001年5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前段作者将该著送我,近日抽空阅读,写下这篇稿子,以表示对中青年同志理论研究工作的支持。该著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新的视角即东方的视角研究列宁学说。列宁学说产生的土壤,主要的是俄国的社会条件。俄国属于东方国家,它的社会条件同中国以及东方其他国家的社会条件有相似之处。所以可以认为,列宁学说扎根于东方社会条件的土壤里。从东方社会条件的实际出发,则可以更清楚地揭示列宁学说的科学性、正确性和现实价值。《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阐…  相似文献   

7.
列宁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伟大贡献,在于他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并将这一科学理论付诸实践,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不仅是马克思的科学巨著《资本论》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而且是《资本论》研究方法的系统把握和成功再现。但是,对于列宁在研究帝国主义理论时,究竟是不是全面地再现了马克思《资主论》的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晚年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贡献李元书伟大的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又是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导者。我们认真研究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变化和发展,并根据恩格斯思想的启迪,反思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这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发展新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晚年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考,为世人留下了一个世纪性难题,列宁结合俄国社会主义实践,在自己的晚年率先尝试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寻找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替代传统意义的直接过渡思想,在列宁的晚年出现了思想上的巨大变化,在生产社会化的基本形式,商品生产与经营理论和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和新措施,这些变化不仅直接指导了俄国社会主义实践,而且对我国现阶段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也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八九四年,年逾古稀的恩格斯写了一篇著名的论文--《法德农民问题》。这篇著作是恩格斯晚年悉心研究农民问题的科学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这篇论著问世的第二年,恩格斯便与世长辞了。值此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之际,重读这一光辉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和农业合作化的学说,回顾和总结我国农村发生的伟大变革的历史经验,对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是很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一三年三月一日,革命导师列宁在《真理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即《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在这篇不长的论文中,列宁扼要地概述了马克思主义自一八四八年诞生到一九一三年这六十五年间所走过的坎坷历程,用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事实有力地证实了马克思的学说是科学的真理,是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旧社会、创造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今天,当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素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有的认为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所强调的是集中;有的则认为列宁强调的是民主,因为列宁所说的集中是民主的集中。《理论探讨》1990年第5期发表的吴向东同志一文《试论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的阶段特征》(以下简称吴文),则认为列宁在一定阶段强调集中,在另一阶段又强调民主,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无产阶级国家如何才能建成完全的牡会主义,这是20年代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崭新的历史课题。布哈林作为党的杰出理论家,从实际出发,继承和发展了列宁晚年思想,在20年代前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落后的社会主义”理论,为解决科学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课题作出了至今仍有重大启发意义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4.
研究邓小平改革思想和建党理论的新成果——评读《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一书王仲清最近,解放军出版社推出了一套“邓小平改革思想研究丛书”。其中,《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 设》一书,是写得很出色的一本。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尽力反映邓小平对建党理...  相似文献   

15.
林家有 《团结》2013,(1):64-66
孙中山的遗嘱有三个:一是《国事遗嘱》,二是《致苏联遗书》,三是《家事遗嘱》。三个遗嘱分别从国事、世事和家事三个方面陈述了孙中山的嘱托,反映了他的世界观、国家主义和对家事的基本看法和要求,充分地全面地体现了孙中山的伟大品质、廉洁奉公和关爱国家前途命运的精神本质。这是孙中山遗留给全中国人民的珍贵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央号召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之际,有幸拜读了彭大成教授新著《从列宁到邓小平的伟大探索》~书,掩卷之余留下的感觉是,思想深逐、气魄宏大、根抵深厚、目光敏锐十六个字。这是一部颇见功力的理论专著,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现实感和超前性,读之给人以强烈的理念冲击和深刻的思想启迪。该书首要的特点是充分占有理论和历史资料,揭示了从列宁到邓小平的理论渊源和思想继承。作者利用了《列宁全集仲文第二版的最新资料,全面论证了列宁是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开创性的社会主义实践家和改革家;列宁在人类第一次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杜鸿林 《求知》2006,(10):4-6
初读《江泽民文选》(以下简称《江选》)一至三卷,真可谓开卷有益。目及字字行行,心神相随,不觉间受到了科学理论、先进文化的熏陶。掩卷静思,思绪长久地徜徉在《江选》所开启的宏大精神殿堂之中。《江选》的文脉源远流长,纵,通古联今;横,中外相济。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述的援引,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脉相承,特别是对恩格斯晚年思想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阐发,体现了江泽民同志以与时俱进的眼光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对孙中山、鲁迅、方志敏等仁人志士言论的论及,勾划出革命精神的息息相通,继往开来。对国外古今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援引阐发,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代表人物和代表作众多。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对世界优秀文化有益成分的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科学态度。读《江选》给人以强烈亲切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对国学经史子集的引用,可谓是精选精引,古言今用,新意迭出。本文仅就《江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与弘扬作一粗浅的梳理。  相似文献   

18.
走出"东方社会道路"的理论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晚年是否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东方社会道路"理论?这是一个严肃的理论话题,它关系到对马克思晚年思想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从马克思的文本意义、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视野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等方面分析,马克思晚年并未形成这一理论;不能把不属于马克思的思想附加给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探索,经过6年的实践,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是能够建成的。这是列宁在逝世前集中全部精力解决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这一理论,主要反映在他逝世前几年的一些著作中,如《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等。本文就这一理论是怎样产生的、其内容是什么,学习它会给我们提供些什么有益的启示,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列宁的事业及其当代意义——纪念列宁诞辰13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毕生的事业至少有两个部分对今天的中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是列宁晚年关心的中心问题之一 ,即通过改组工农检察院 ,加强工农群众对党和国家机关的监督 ,反对官僚主义 ,保证政权不改变颜色 ;二是以《帝国主义论》为代表的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帝国主义问题的研究。前者可以给正在深化改革开放并将长期实行市场经济的中国提供重要的借鉴 ;后者对于我们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大有裨益。列宁的思想和事业最大的特点是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极端重视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迄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