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墓编号:"多、快、好、省" "大跃进"如海啸狂飙,一时间席卷全国.各地为了表示紧跟,纷纷改地名、改单位名、改人名.时至今日,近半个世纪了,各地还有很多地名为跃进街、红旗路、卫星里、跃进里、东风里、红旗饭店等.有的大学改名东风大学、红专大学.1958年出生的孩子,名叫"跃进"的不下数万人.可见"大跃进"对社会的影响是何其深远.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中,维护地方治安的司法人员,通常被人们称为"捕快"、"巡捕"、"刑捕"、"差役"等等.地方治安工作基本被界定在"抓捕"和"刑侦"的层面上.可以说,现代警察制度,应该是在清末民初传人中国.在此之前,女性始终被排斥在警界之外.  相似文献   

3.
袁同飞 《检察风云》2008,(19):62-63
走进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检察院信访接待室,迎接你的是一张热情的笑脸.这笑脸的主人公,中等个头,一张口说话,带有东北口音.他就是盐城市"十佳党员"、盐城市劳动模范、"十佳勤政廉政干部"、"十佳政法干警"、"十佳检察官"徐邦军同志.……  相似文献   

4.
书画家薛铸     
《法治与社会》2004,(8):77-77
薛铸,陕西蒲城人氏,生于1944年8月,1964年毕业于西安美院,因书法之长分配至西安碑林博物馆从事碑贴研究工作.现任陕西书学院院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任省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1973年任陕西书法专干以来,创立过"陕西书法研究室"、"陕西书法培训学校"、"陕西书法家协会"、"西安碑林研究室"、陕西书学院".并代表陕西省参与过全国首届书法展及利用书展的效应申报成立"中国书协"的呼吁活动.  相似文献   

5.
以448名中日两国小学4-6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Asher等人研制的儿童孤独感量表、日本田研式精神健康诊断调查表和亲子关系检查量表考察了中日两国父母的教养态度及其与儿童孤独感的关系.结果显示,中日两国父母的"期待"、"严格·干涉"和"不安·溺爱"教养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两国男生与女生在"严格·干涉"和"期待"两种教养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两国四年级与五、六年级学生在"严格·干涉"、"期待"和"不安·溺爱"教养态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父母的"严格·干涉"、"期待"教养态度与儿童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日本父母的教养态度和儿童孤独感呈显著正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社会》2003,(5):6-6
见义勇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已有之.从古而今,任何一个时代都少不了见义勇为者的身影.古时行侠仗义、"替天行道"的义士其实就是今时的见义勇为者,但今天这种传统美德正在丧失.虽然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能够见义勇为,但"见义勇退"者、"见义勇避"者、见义而"袖手旁观"者在当前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7.
章礼强 《河北法学》2006,24(8):20-23
作为部门法的民法,源自古代欧洲的罗马法,当时叫"市民法",后被注入"私法"、"私权法"、"市民社会的法"等诸多信息.中国通过日本从西方民法及至罗马私法那里继受了作为表征基本部门法的民法.西方传统理解民法或私法的实质含义,是在个人与国家对立的基础上进行的.民法以人为中心,以权利为基点,以行为手段,以责任为保障.民法上的人即市民、私人、私主体,含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团体等.近代社会的个人是个人主义的个人,而现代的个人是兼顾社会乃至自然理念中的个人.称民法人是"经济人"、"具体人"、"抽象人"等多是用作分析民法问题的方法.兼顾社会乃至自然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是民法的哲学基础.民法并未真正社会化.民法所涉及的领域是有限的.民法在精神方面追求平等和自由.这些都涉及到民法本位即民法的中心任务和价值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8.
征稿启事     
正《北京仲裁》由北京仲裁委员会主办,主要刊登中外仲裁、调解、工程评审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相关的民商事理论性、实践性的论文或者介绍性文章以及符合前述范围的翻译文章。本刊每年出版四辑,下设"主题研讨"、"专论"、"仲裁讲坛"、"比较研究"、"ADR专栏"、"案例评析"、"办案札记"等栏目。本刊编辑部热诚欢迎广大读者向本刊投稿,投稿前请仔细阅读以下注意事项:1.来稿应符合本刊网站(www.bjac.org.cn/magazine/)的投稿要求及注释体例,并按要求写明作者信息、中英文题目、内容摘要、关键词等信息。  相似文献   

9.
“经、权”论与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经达权"是中国哲学重要的方法论思想.用现在的话说,"经"是原则性;"权"是灵活性;"执经达权"就是要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守常与应变的关系."经、权"方法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立法、司法都打上了"经、权"论的烙印.特别是中国古代"例以辅律并发展入律"的法律有机生长模式,更是"经、权"方法论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0.
5年前,中国几乎听不到"反就业歧视"这个词.但这并不等于歧视不存在. "蒋滔身高案"、"周一超杀死人事劳动局工作人员案"、"张先著反乙肝歧视案"等一系列震惊全国的案件,让很多学者关注并研究中国的"就业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福文化     
过春节贴"福"字的习俗,是从南宋开始的,一直延续到今天,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年根底下,去集市上闲逛,到处都是红彤彤的"福"字和对联,把眼睛都晃得花了.那些大红的"福"字,大小不等,形态各异,五花八门.圆的、方的、镂空的、描金的,应有尽有.从行书、草书,到隶书、楷书,再到小篆,各种字体大显神通.这些"福"字,表达了芸芸众...  相似文献   

12.
陈思民  曾翀 《政法学刊》2008,25(3):32-36
检务督察的理论基础是权力制约理论、公平与效率并重理论.检务督察机制的构建应坚持讲求实效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突出重点原则和权责分明原则.在理解和适用检务督察上.应注意把握好"督"与"察"的关系、"督察"与"被督察"的关系、"全面督察"与"专项督察"的关系和督察工作中评估与反馈的关系.在督察机构的设置上,应将检务督察机构附设于检察机关的纪检组,并在纪检组下设案件督察室和人员纪律督察室,以便实现对案件、人员的双重督察.  相似文献   

13.
改革,改革,再改革.金融危机下的"省管县"改革,继续以雷霆万钧、排山倒海之势向前推进. 从1992年至今.河北、山西、海南、辽宁、河南等18个省份,加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全国已有22个地区试行了财政"省管县",即由省直接把转移支付、资金调度等经济权限"下放"到县. "省管县"省份已占全国三分之二,余下的三分之一,则可望在最近一两年内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4.
自2001年"陈自瑶事件"后,"人肉搜索"在网上逐渐流行.最近几年来,随着"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钱军打人事件"、"流氓外教事件"、"华南虎事件"、"辽宁女事件"等人肉搜索事件的层出不穷,"人肉搜索"对越来越多的当事人的生活已经产生或即将产生巨大影响,社会公众亦开始反思"人肉搜索"行为的是非功过.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历了"转化性制度建构"、"超越性制度建构"、"返正性制度重构"、"创新性制度重构"的过程.历史证明,中国制度的建构、重构应遵循"务实原则"、"范导原则"、"选择原则"、"实践检验原则"和"把握规律原则".为此需要研究生产结构的可能性空间学理,科学与人文二重取向学理,制度中介性建构学理,制度演变相对规律学理.当代中国制度建构的成果--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合规律的.相反,否定中介过渡规律的公有化试验(1958年之后的人民公社化)和某些人力求要做的私有化都是反规律的.  相似文献   

16.
“502”胶液体显现潜手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探索"502"胶溶液显现手印的方法.方法以石油醚为分散剂,添加对苯二酚作为显现增强剂,配制"502"胶显现液.结果能够显现非渗透客体上油质加、减层手印、加减层混合手印及普通汗潜手印,其显现效果与"502"胶熏显法非常相似.结论该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灵敏等特点,是"502"胶显现手印技术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座右铭是人们用来自警的一种铭文.一般文字都高度凝练、整齐优美,借以抒发志向、激励行动.比如"学以致用"、"天下为公"、"向每一天挑战"、"不让一日闲过"、"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但有些人的座右铭写得非常奇怪,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悟出其中的味道.  相似文献   

18.
财产调查是民事执行的始点、前提和关键.制定科学的"完成财产调查"认定标准并依据该标准开展财产调查,可以准确判断被执行人有无履行能力、履行能力大小,推动有财产案件"应执尽执"、无财产案件有序退出.开展财产调查要在重构"调查财产"概念、创新"完成财产调查"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程序上严格依法、范围上"全面覆盖"、手段上网络查询和实地调查"双穷尽"、责任追究上"应追尽追"、监督上"全面公开"等"完成财产调查"认定标准,并将之运用于判断是否穷尽财产调查措施、认定"无可供执行财产"上.  相似文献   

19.
"说曹操,曹操到"、"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很少有哪位古人会像曹操这样,被我们随时提到.但是,现代人对曹操的了解实际上并不多.  相似文献   

20.
证明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门籍制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籍,本意为书籍、书册,也特指门籍.所谓"通籍"即开通、设置门籍.古代法律的制定与保护统治者的利益紧密相关.<唐律疏议>的律文内容,紧挨着"名例"的就是"卫禁律"."卫禁律"中主要部分就是对"阑入""阑出"的规定.古代的宫殿不容他人轻易出入,官员有事出入宫殿以何为凭证呢?那就要说到"通籍"这个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