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某(女)与左某于1999年相识并同居,2000年4月办理结婚登记,婚后俩人到深圳打工。不久,杨某染上性病,俩人产生矛盾,左某对杨某疏远、冷淡,不给其治病。8月22日,因左某向杨某提出离婚,杨某想不通,试图自杀,后经人劝说平息。当晚左某及其母亲将杨某带回瑞金。回到瑞金后,左某拒绝杨某回  相似文献   

2.
这是发生在上海的一出令人心酸的荒诞剧,一个到上海打工的打工妹,和上海的一男子结婚后,发现丈夫没有生育能力,竟利用自己开发廊的机会,勾搭上一中年男子,借他的“种”,使自己受精怀孕后生下一男孩。结果其丈夫难以接受这一事实,和她离了婚。独自带着小孩的打工妹,生活失去了依靠,无奈之下只得状告到法院,诉请孩子“他爹”承担抚养责任。 打工到上海,嫁给上海人   吴萍从小在四川农村长大,一直没有出过远门。由于家境贫寒,她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在家务农。 1991年初,不满 20岁的她决定像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一样,到外面去打工…  相似文献   

3.
一个考上了中专的贫困女孩没钱上学,还被父亲逼着去嫁人。怀拙着强烈的读书梦,她逃婚到外地打工,并有幸遇到一位善良悲悯的女教师,女教师不仅供她念书,还将她“打工”的工钱寄给其困窘的父亲。  相似文献   

4.
胡安梅原本打算与村里的同龄人一起到外地打工挣钱,以缓解家中的经济危机。可是当她准备动身远走他乡的时候,父亲班上的学生却自发地来到她身边。“半年都没有念书了,你来教我们吧!”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仿佛在痛苦地乞求。胡安梅的眼睛顿时模糊了。她清楚地知道,  相似文献   

5.
祖父黄炎培的客厅里摆着一张父亲的遗像,旁边写道:“我们每一回走过北京天安门,望见高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想起千千万万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生命者中间有一个是你。”父亲离开我们整整50年了。记得在我孩提时,父亲是那么慈祥。大概是中年得子的缘故,他从不对孩子发脾气。有时我们顽皮受到母亲责打时,父亲总是出来袒护我们。上海解放前不久的一个晚上,父亲没有回家。特务们闯进家搜查,母亲很紧张,说父亲被捕了。从此家里就得不到安宁,白天是特务的恫吓和调查,晚上听到的是上海周围的隆隆炮声。上海解放了!可是父亲却没有…  相似文献   

6.
我于5月16日前往四川地震灾区。在那里度过了此生难忘的10天。 今天,当我回望这10天的日子,一切都还历历在目。5月16日深夜,当我们到达目的地——德阳绵竹的时候,地震的惨象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灾区人民需要我们”的强烈意愿.促使我们顾不上马不停蹄赶路的饥饿和疲倦。从那一天起,我们这支由上海不同医院组成的20人队伍在四川灾区前线开始了整整10个日夜的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7.
2007年12月,时年54岁的刘奇葆从广西任上履新四川省委书记一职,至今主政四川已三年有余.汶川地震发生时.刘奇葆到四川上任不到半年。值得关注的是,四川在汶川地震之后的三年间,GDP增速名列前茅,2009年的GDP更是快速增长。四川为何能“浴火重生”,四川“雄起”背后,刘奇葆的施政方略又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华玉恩今年只有41岁,可看上去却像个小老头:深密的皱纹爬了一脸,头发和牙齿差不多脱落完了,又黑又瘦的。十年前,当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为给我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毅然放弃了农场的安逸生活,把家搬到了都市。在打工无着的情况下,父亲就靠收破烂、弹棉花挣钱供我上学。“有废品拿来卖———”那一声吆喝阴翳着我的童年父亲是每个人的生命中无法选择的,但总不会有人希望自己的父亲是个捡废品的吧。常常,我因为有这样一个父亲而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我家于1992年搬到了哈尔滨市。因为穷,动力区垃圾山附近一…  相似文献   

9.
“我们是从四川、贵州来浦口打工的农民,因老板拖欠工资,致使我们身无分文。恰逢贵庭法官在浦口开展巡回办案,听闻此事后,主动帮我们立案,并在几个小时内就为我们追回了拖欠一个多月的工资。对此,我们深表感谢!”2009年3月,连江法院东岱法庭门口墙上贴着一张大红纸,字迹不甚工整却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0.
上海建工集团承建的虹桥交通枢纽工程施工现场的4000多名建设者中,有900多名来自四川的工友。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焦急与思念迅速地蔓延开来。 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志权在地震之后要求大家尽心尽力做好安抚川籍工友的工作,让工友们感受到来自上海的温暖。建工总承包项目部立即在生活区开设了“话吧”,  相似文献   

11.
2000年,一群来自河南、四川的农民工,来 到乌鲁木齐一家建筑工地干活。然而,这些只想着 “打工挣钱、回家过年”的老乡们没有料到,干 了不到一年的活儿,却要用整整4年讨要工钱。更 为离奇的是,欠薪的公司竟然和一名身为“清欠 者”的建委工作人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郭衍莹 《春秋》2010,(4):24-26
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火纷飞和流离颠沛逃难中度过的。我父亲是山东蓬莱马格庄人。因家境贫困.年轻时就早早去上海谋生。我母亲是太湖边横泾镇人。自幼父母双亡,寄居亲戚家。因不堪歧视。一个人逃到上海。我父母结婚后,父亲仍在上海干活。母亲则带着一家子在上海附近江苏嘉定南翔镇(现划归上海)石皮街一条小巷租房居住。那里房租便宜。住的很多是在上海打工的家属。1931年12月.我出生在南翔。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宝钢金属公司的一台电脑连接着四川成都宝钢制罐的另一台电脑,他们正用QQ传输着公司新制作的宣传片——“境界决定格局”。 14点28分,对方的QQ头像突然之间变成灰色,连接,瞬时中断。几乎同时,身处上海的我们感到了眩晕、摇晃,慌乱、猜测中,我们看到了新华网在第一时间发布的短新闻: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  相似文献   

14.
熊召政 《政策》2008,(6):59-59
汶川地震发生时,我在上海。一位朋友正在打电话.他突然放下电话,惊道:“我的头好晕啊,觉得眼前的楼在摇晃。”这时,楼层里的人都站起来,说楼就是在晃啊,悬挂的电视机都在摇摆呢。大家意识到地震了。一分钟后。我远在武汉的家人打来电话,说所住的高楼突然摇晃起来,大家都吓得跑出来了。接着,深圳、西安的朋友都给我打电话,他们都感受到了地震的余波。我意识到,是什么地方发生了地震,这么多的地方都产生如此强烈的震感。10分钟后,我收到了一则短信:2点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7、6级(后来升为7.8级)地震。一个多小时以后.我又接到另一条短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启程前往灾区。”  相似文献   

15.
一支金笔     
12年苦读也未逾越那座“独木桥”。1988年初秋,贫寒的我走出家园,加入打工行列。随身所带的唯一家宝是一支金笔,那是父亲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利品,8岁那年父亲临终时留给了我。因此,我非常爱惜它。我来到了北京的一个建筑工地,然而不近人情的老板令人心寒,好...  相似文献   

16.
《上海支部生活》2008,(7):16-17
五月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四川汶川,一场特大地震灾害突如其来。 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灾害。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发生后,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上海市委、市政府紧急部署,上海市社会各界立即行动,与时间赛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全力以赴驰援四川抗震救灾工作。 沪川心相连,党旗分外红。关键时刻,上海的基层党组织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抗震救灾一线书写了许多“全国第一”,成为带领上海1900万人民支援灾区的中流砥柱。 沪川心相连,党旗分外红。关键时刻,上海的各级干部率先垂范、冲锋在前,以对灾区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忘我工作,在考验面前,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答卷。 沪川心相连,党旗分外红。关键时刻,上海的广大党员主动请战,想的最多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我能为灾区多做点什么?”入党时的主严誓词,在这一刻得到了生动诠释……  相似文献   

17.
一生的欠条     
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求亲告友,在家乡小城给我找了份他认为蛮体面的工作,我却毫不犹豫拒绝了,决定到外面闯一闯。那晚,我和父亲深谈,描绘自己的理想抱负。父亲说我心比天高,母亲则在一旁抹眼泪,都苦口婆心地劝我留下。我却冥顽不化,非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18.
她将自己的一半家产——卖房所得450万元全部捐给汶川地震灾区而一朝天下闻,被尊称为“上海奶奶”。如果说,一次性的捐款需要豪气,那么她用余生来做慈善.却更加难能可贵。正所谓“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相似文献   

19.
今年65岁的江苏灌南县男子丁某,上世纪80年代在上海打工期间,跟随一位江湖游医学治病。不久。他便“学成”回家.在门前的墙上用毛笔写上“丁氏中医”四个大字,宣称专治皮肤病、关节病等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20.
痴迷,造就了同学眼中的“美女公关策划师” 1968年7月,我出生在上海市一个普通的教授家庭。父亲是湖南长沙人,母亲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那时,父亲在湖南长沙的一家医院工作,母亲是上海一家科研院校的教授,所以自我记事的那天起,父母就长期分居,全家人一年也难得聚上几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