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过这么一则寓言,说有一个卖草帽的,在树下睡觉,醒来一看,一担草帽都让猴子偷去戴在头上了。卖草帽的想,猴子都是模仿人的,便把头上的草帽摘了往地上一扔,猴子们见了果然上当,也都纷纷扔下草帽。卖草帽的高高兴兴回了家,并把这一经验传给了子孙。若干年后,卖草帽的孙子也挑着草帽来到这棵树下,睡着了,醒来一看,草帽都跑到猴子头上去了,他不慌不忙摘下头上的草帽往地上一扔,但出乎意料的是,猴子们谁也没扔草帽。猴王过来一把拣起他扔在地上的草帽说:“你有爷爷,难道我就没有爷爷了吗?”这个寓言很形象地说明,过去成功的经验今天不一定管用,还有可能成为失败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一年前,某科普画刊曾以“猴子报案”为题,刊登了一个所谓“真实的”,然而又是十分离奇的故事,其后,全国许多报刊纷纷转摘,使之成了轰动一时的奇闻。现在,虽然这个所谓“真实的故事”已经枚无情的事实戳穿了,(参见《新闻战线》1984年第2期《“猴子  相似文献   

3.
《庄子·徐无鬼》载,吴王坐船游大江,攀上一座猴山。一群猴子看有人来,惶惶然四散,躲入荆棘丛中,唯有一只猴子洋洋得意地跳来跃去,故意卖弄灵巧。吴王拿箭射它,也被它敏捷地将箭接住。吴王下令左右侍从一齐趋射,那猴子顿被箭雨射穿。吴王对随同游行的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啊,夸耀自己的灵巧,仗恃自己的敏捷,对我表示骄傲,以至于这样死去了。警惕呀!唉!不要拿你的神气去向人耍骄傲呀!”颜不疑回到家里,就拜贤人董梧为师,尽力除掉自己的骄气,屏去声色,辞谢显荣。过了三年,全国的人都赞誉他。庄子的这则寓言,旨在说明老子所说的“企者不立”,即爱抬起脚跟站得高的人站不牢。喜欢卖弄聪明的人,免不了要作吴王箭下的猴子。“一狙搏矢”遭杀身之祸,就在夸耀和骄傲。与之有相同之意的词语  相似文献   

4.
我心有主     
有一个故事,说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相似文献   

5.
制止公款吃喝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群众听腻了,“公仆”听烦了,耳朵都磨出老茧了,但效果总不令人满意.按照“人咬狗是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的标准来衡量,公款吃喝已没有半点新闻价值,谁硬要老调重弹,由他自讨没趣好了.我这个人是很有点自知之明的,不谈乏味的.说些有趣的.先讲一个清朝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天道光皇帝接见某大学士,说到无话时,问起大学士早晨进宫前用什么早点,大学士回答;“吃三个荷包蛋.”按当时价格.一个鸡蛋不过一两个小铜板,但道光听了之后却惊呼:“你好阔气!”原来道光看到内务府的账上,每个鸡蛋需30两银子!所谓御膳日耗万银.其实哪里都进了皇帝的肚子,内务府不知从中贪污了多少!  相似文献   

6.
笑笑     
退休后,我没事常到市内商业街逛逛。一天中午,我从一家酒店门前经过,突然从对面走过来一个40岁左右的人,看样子像个推销员。他过来拉住我的手说,“啊呀!老厂长,好久不见了。”我一看,这个人根本不认识啊!没等我反应过来,那人就连拉带拽地说:“走,我请你喝酒去!”  相似文献   

7.
易边 《学习月刊》2013,(5):34-34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日出而食,日落而休,日子平淡幸福。一天,一名游客把手表落在了树下,被一只猴子拾到了。聪明的猴子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每只猴子都向它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它来规划。就这样,这只猴子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猴王认为这是手表带来的好运,每天在森林里巡查,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表。工夫不负有心人  相似文献   

8.
印度人有一个捉猴的绝招:取一个特制的盒子,刚好能放进猴子的前爪,里边是美味的坚果。猴子来了,伸爪子抓住了坚果不放,但因口太小,却又拿不出来。这时,如果放下果子,就可以自由地走开。遗憾的是,猴子却抓住坚果不放,结果失去了“自由”。猎人不慌不忙地走来了,不费吹灰之力,就把猴子给逮住了。我们不必嘲笑猴子。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这样的事也是屡见不鲜的。从刘青山、张子善,再到被处以极刑的胡长清、成克杰,这些高官以及近年来“前腐后继”的贪官们之所以纷纷落马,在于他们面对形形色色的美味“坚果”———钱财、女色的诱惑,始终“抓住不…  相似文献   

9.
《党员文摘》2023,(3):61-62
不知道你在思考人类终极问题“今天吃什么?”的时候,能否听到脑海中传来的声音一一一个声音说:“吃火锅、喝奶茶吧,劳下自己!”另一个声音说:“不行,还是继续吃减肥餐吧!”就好像有两个小人在你的耳边低语,但你发现周围的人都没有听到这段激烈的争论,难道说……你无意中掌握了新的语言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众生吃相     
《党课》2010,(21):124-124
猴:猴子吃东西,不会像人那样吃完,更不可能珍惜。比如猴子抓苹果吃,抓到甜的,吃上几口就忙着抓下一个。抓不到甜的,吃一口就丢了。等到没吃的了,又回头捡刚才丢掉的来吃。猴子是聪明的,但终归是小聪明。  相似文献   

11.
2000年,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指出:“四个伟大”并不是林彪提出来的,它是一个集体创作,有一个形成过程。然而,纠正一种错误提法真难!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比较权威的人以及不权威的人,比较权威的书以及不权威的书,这样或那样说:“四个伟大”是林彪提出来的。把“四个伟大”同林彪绑  相似文献   

12.
嗨,嗨!老海     
老海,名海涛,年龄43周岁,面相也不老,可一四三团加工厂的男女老少就爱这么称呼他:老海。 嗨!450万 1995年,老海第一年当厂长,加工厂盈利450万元,这可是加工厂前13年利润的总和啊!不少人在惊奇之余,纷纷摇头:450万,吹的;450万,还不是吃前任厂长的“老本”;450万,把厂里“家底”卖光了卖的……当时,团里还真有人来核实。核实来,核实去,比450万还多出了30万。老海说,这是我打的“埋伏”,留着厂里搞技改。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年至古稀,位至省委书记,一生也不能说没有劳碌辛苦,也不能说毫无是处,毫无功绩,然而最终却落得个“被开除党籍”——共产党内最严肃、最严重的处分——的结局。程维高的人生轨迹,不可谓不使人感到触目惊心!不可谓不促人惊醒和思考!唐太宗李世民有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程维高就是一面镜子,以他为鉴,确乎可以“明得失”的:程维高这个人,“得”了什么?又“失”了什么?程维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说:“人家逼我们,我们要勒紧腰带还外债。全国的老百姓都是这样,我一个人吃了不舒服啊!” “有些所谓‘高级’的东西,我可并不认为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物以稀为贵罢了。本人生来不高贵,故高贵之物不敢问津。”  相似文献   

15.
听说笑话     
三十多年前,听候宝林先生说相声,讲醉汉借酒撒疯的笑话。一个醉鬼横躺在大马路中间,夸下海口,谁也别想让他起来。有人告诉说:“自行车来了!”一拍胸脯:“往这儿压!”又有人告诉说:“三轮车来了!”一拍胸脯:“往这儿压!”“汽车来了!”还是那句话:“往这儿压!”“消防车过来了!'’这回不拍胸脯说大话了,“蹭”地爬起来就开溜。为什么?他心里明白:别的车不敢压他,只能绕着开;救火车可顾不得这  相似文献   

16.
智者的回答     
一、最困难的事。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二、贵重的财物。毕阿斯出生于古希腊普里埃耶城。一次,当普里埃耶城遭到围攻时,居民们纷纷带上自己最贵重的财物四散奔逃,只有毕阿斯一个人赤手空拳。居民们问他为什么这样离开,他回答说:“因为我的一切都在我的身上。”是的,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吗?  相似文献   

17.
我认识一位老同志,离休后家里不缺吃不少穿,可他却张罗着再谋一个新的职业。孩子们劝他享享清福,“干了一辈子工作,也该歇歇啦!”但他就是不听。这位老同志认为,我不是为那点收入,是呆不住,想找点营生! 找点营生,不外乎是找一点事情来做。人这一辈子,可能谁都是活到老,工作到老。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人们工作有两种需要,一种是生活需要,一种是精神需要,因为只有做工作,不管是在政府供职,或是在工厂开机床,在私营企业打工,哪怕是在街边路旁崩苞米花,卖雪糕,都是在为社会、为人们做贡献,人诚实劳动获取收入,来解决自己的衣、食、住问题,“不劳  相似文献   

18.
读《杨善洲的故事》,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想起一则故事:在新中国土改时期,一位老农到镇上买年画,他买了一张毛主席像,还非要再买一张共产党的像。售货员告诉老农说:共产党是一个组织,不是一个人,没有像。可老农并不相信,对售货员说:大家说,这个人像共产党,那个人不像共产党,共产党怎么能没  相似文献   

19.
猴子与贪官     
前不久读了几则关于猴子的故事,颇感有趣,也引人思考,从中折射出一些领导干部逐步走向堕落的轨迹。一相传一个岛上住着一群猴子,其中一只猴子负责每天早晨分给每只猴子一只桃子。起初,管桃的猴子的做法是来一只猴子就随便挑一只桃子,但后来,它发现桃子有大有小,有新有旧,于是在前一天晚上就把桃子按好坏编号,第二天再根据自己的好恶分配。逐渐地,管桃的猴子在众猴子中吃香起来。一旦关注到权力的“另类价值”,权力的使用就开始变味。  相似文献   

20.
捉猴子     
正一天,我将儿子叫到身边,给他讲了一个少时的陈年趣事:家乡有个孙老爹是耍猴的,养了两只猴。小孩子们都喜欢围着他看猴子表演。其中一只猴子年岁大了,身上黄毛慢慢脱落,懒洋洋的,杂耍动作也不利落。孙老爹便想到山上再捉一只小猴来接班。龙虎山里猴子很多,但都特别机敏,要想捉到一只猴子可不容易。一天,我死缠烂打地求孙老爹带我上山,想看看孙老爹捉猴的绝技。孙老爹好不容易才答应我,但又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