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11"事件后,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明显改善,俄对美的反恐行动给予大力支持,在美派军进驻中亚、单方退出反导条约、向北高加索地区渗透以及北约准备续扩等一系列事关俄安全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灵活处理.与此同时,俄还主动提出一些与美合作的新建议.综合上述动向可以看出,俄对美政策作出了大幅度的调整,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考虑,彰示出俄欲与美建立长期稳定、良性循环的新型关系的意图.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后,俄罗斯采取积极主动的外交姿态,促使俄美迅速接近.俄美两国的舆论都在宣传俄美"两国间真正结束了敌对关系,变成了可以在重大国际安全问题上展开合作的伙伴".但是,由于俄美问的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并未消弥,反而因美国介入中亚及独联体地区而有所增加.因此,俄美间新的"合作关系"还要经历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北约东扩和美国鼓噪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俄美矛盾日益明显.前不久美国<商业周刊>文章的标题是<俄美又退回冷战状态了吗?>;俄罗斯两大国家通讯社之一俄新社的评论标题则是<西方用"铁幕"孤立俄罗斯>.俄美两国如此口诛笔伐,几近于七八十年代苏美争霸时期的唇枪舌剑,惟一的不同只是失去了当初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6,(15)
正一直到2013年,"独臂"沙提叶夫和阿布·奥马尔都是西方支持的车臣反俄"自由战士"。他们是怎么在短短几年中,就成为祸害世界的"伊斯兰国"骨干的呢?在土耳其政府宣布6月28日袭击伊斯坦布尔机场的3名人肉炸弹分别来自俄罗斯(车臣)、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之后,土耳其警方向美国NBC新闻台透露,策划伊斯坦布尔机场袭击的主谋是臭名昭著的"伊斯兰国"的车臣头目艾哈迈德·沙提叶夫(Akhmed Chatayev)。  相似文献   

5.
美俄关系是当今世界至关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充满了波折起伏。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本应给改善美俄关系提供机遇,但因深陷"通俄门"难以自拔,使得美俄关系难以转圜。由于美国不断施压,俄罗斯被迫反击,美俄关系激化的责任更多在美方。展望2018年,国内地位更稳的特朗普与再次竞选总统的普京之间,仍将继续较量,不仅会影响两国关系,而且会对全球局势产生冲击,中国也无法置身其外。  相似文献   

6.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俄美两国首脑相互释放善意,使俄美关系改善迎来转机。但俄美两国总统所能发挥作用存在差异,俄美对改善关系的诉求和目标也不相同,这些因素导致俄美关系改善困难重重。深层对抗依然是俄美关系发展的主线。俄美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9·11"之后的中美俄三边关系,总体保持了此前的格局,但出现了较大调整.就美国而言,一方面显现了强劲的进攻现实主义和帝国态势,另一方面基于国家利益而调整了对俄和对华政策,对俄关系出现了较大进展,对华关系则渐趋常态.就俄罗斯而言,一方面通过"西进",与美国和北约建立了新型战略关系,另一方面基于国家利益而继续开展全方位外交,保持并发展了传统的对外关系.就中国而言,一方面坚持和平外交,发展中俄关系,改善中美关系,同时坚持自己的国家利益,强调多极化,坚持同美国的霸权主义进行斗争.  相似文献   

8.
正"新冷战"基本上属于地缘政治战略框架下的战术之一,俄罗斯也明白"新冷战"是美国需要俄罗斯随时配合随时转换的真假戏,重点是平衡欧洲的孤立主义、新欧洲主义与中国的崛起。俄美希望进行"新冷战"主要是舆论宣传范围,而两国持续走向正常化则是国际局势的需求。西方国家因为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实行制裁,俄在叙利亚展开交军事出击扭转局面,美国领导北约国家在东欧与波罗的海集结重兵,不论是普京还是奥巴马都宣称美俄进入"新冷战"状态,但此时俄美"新  相似文献   

9.
雷墨 《南风窗》2014,(11):72-74
<正>美国对俄祭出的金融制裁,被称为"聪明制裁"中的杀手锏。但从经济制裁成功的历史和逻辑来看,造成经济损失与制裁成功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5月13日,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表示,俄方将停止向美国出口发射军事卫星所需的火箭发动机。这是4月28日美国宣布对俄实施新一轮经济制裁后,俄官方首次采取反制行动。美欧对俄制裁会否再升级,端视俄会否"扰乱"乌克兰5月25日的总统选举。在后冷战时期,阵营分明且涉及世界性大国的制裁较量仅此一例。自从一战后经济制裁正式登上国际外交舞台以来,美国逐步成长为"制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底,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就提高天然气价格问题出现争议.俄方要求乌方按每千立方米230美元的市场价格购买,乌方则要求按每千立方米50美元购买.2006年1月1日,乌克兰拒绝俄公司提出的2006年天然气供应和运输最新建议.同日,俄天然气的控制站正式停止了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后经过多次谈判和包括欧盟等多方面的斡旋,最终达成协议.在未来5年里,乌方将以每千立方米95美元的价格从"俄乌能源"公司购买天然气.俄乌"天然气之争"暂时落下帷幕,但其背景复杂,影响远未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