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每年都有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遭受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冰雹、霜冻及病虫害的袭击,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财产密度的增加,人口的增长及城市集约化的发展,因灾造成损失也将逐步增加。从近几年的情况看,1989年我  相似文献   

2.
今年减灾日的主题是“减轻自然灾害与持续发展”。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共同性问题。今年6月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保护全球环境与实现持续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会议通过的《里约宣言》和《二十一世纪议程》,为今后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确立了指导原则和行动纲领。减轻自然灾害是《二十一世纪议程》的一个重要行动领域。这进一步说明,人类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经济与社会必须协调发展,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减轻自然灾害已成为实现持续发展目标的迫切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中美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上的讲话詹姆斯·贝克(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兼美国大气与海洋管理局局长)1997年3月份,我有幸陪同戈尔副总统访问北京,参加了中美环境与发展论坛。在那次会议中,我们双方讨论到减轻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问题,认为这对两国经济来说非...  相似文献   

4.
5.
今天这个会议 ,非常有意义。听了一些专家和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对我省灾情的总结、预测和分析 ,感到这些意见对促进我省经济发展 ,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有很大好处。多年来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 ,我省广大专业工作者积极努力 ,在自然灾害预测、预报 ,减少灾害损失方面 ,取得了很大成绩。在这方面 ,我认为 ,气象部门是立了大功的。1998年的抗洪抢险气象服务 ,气象部门受到了国家和省政府的表彰。我那年去过一次九江 ,与孙用和、黄璜同志一起呆了二十多天 ,感到气象预报及时 ,也比较准确 ,对避免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起了很大作用。今…  相似文献   

6.
7.
瞿光中 《中国减灾》1992,2(1):47-49
浙江省乐清县在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积极开展减灾工作,县科委将乐清县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初步规划课题研究列入科研计划,并由县水利局、气象站、科委、防汛抗旱指挥部、科协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乐清县减灾十年课题研究小组”具体实施课题任务。一年多来,他们作了许多工作,编撰了“乐清县减灾十年课题研究论文集”,其中的31篇论文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对乐清县历年来所发生的洪涝、台风、干旱、冰雹、风暴潮和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提出防御对策。对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人民群众在防灾抗灾和救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教训作了较为客观的反映。乐清县是我国县一级开展减灾活动较好的单位。现将其规划研究报告摘要刊登。  相似文献   

8.
张延喜 《中国减灾》1992,2(4):17-18
大家知道,我国的农业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自然灾害是造成农业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减轻灾害影响,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我部于1989年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农业部执委会,在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我部特点,开展减灾工作,增强农业战线各级人员的减灾意识,提高减灾效益。总结近几年的工作,我部主要是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  相似文献   

9.
刘恕 《中国减灾》1992,2(4):21-23
“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目前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响应,减轻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联合行动。中国科协作为我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发展科技事业的助手,视减灾事业为己任,积极参与了“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国科协目前有165个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近2000个全国性学科专业委员会;有由各级地方科协、厂矿科协和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组成的全国基层网络体系;中国科协所属的科技群团是216个国际学术和科技组织的成员。因此,中国科协及其所属科技群团具有  相似文献   

10.
宋瑞祥 《中国减灾》1992,2(4):19-20
地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整个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环境一方面受地球内动力作用的影响,同时又受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影响而变化,地质环境反过来又影响生物圈、水圈、直至大气圈。相当部分的自然灾害都与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有关,地质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其破坏的深度、强度和广度及其持续性和累加性的危害都大于一般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1993,3(4):54-56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灾害的种类多,频次高,强度大,破坏性强,危害面广。气象、洪水、海洋、地震、地质、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灾害等七大类突发性自然灾害,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强,自然灾害的损失正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十分重视减灾工作,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兴修减灾工程,开展减灾、防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形成了测、报、防、抗、救较为完整的灾害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12.
子荷 《中国减灾》2007,(11):50-51
今年10月10日是第十八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目的是提高大众防灾意识,加强学校减灾教育,使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学生树立减灾意识。国际减灾活动从1990年开始,已经经历了18年,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中国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关注国际减灾活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张国富  郑尚敏 《中国减灾》1991,1(2):11-14,18
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有能力利用航天技术、遥感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来监测、预警自然灾害,采取措施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从60年代开始,主要空间技术国家便逐步把卫星应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并获取了很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如把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雷达卫星、通信卫星等综合应用于减轻自然灾害给人们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近年世界范围内的重大自然灾害频发,据联合国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有29万7千人在自然灾害中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220亿美元。2010年全球共发生特大自然灾害20多起,其中,中国就占了10起。而进入2011年以来,除了大范围的气象灾害以及地震等地质灾害外,3月发生的日本9级地震及其引起的严重核泄漏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自然灾害防范与应对的警钟。  相似文献   

15.
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需要从科学研究、工程技术、资金投入、管理体系、政策、法规、宣传和教育等多个方面采取相互配套的综合对策,本文主要从因灾设防、因地减灾的基本观点出发,根据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形成的地理背景、地区分布与组合规律,探讨有关的区域对策。一、我国自然灾害形成和发生的地理背景我国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和独特,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发生、类型与分布有着深刻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减灾》1995,5(1):3-8
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范宝俊在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贵鲜同志、各位委员、同志们:从去年召开的第四届全委会到现在,已经十个月了。在上次会议上,贵鲜同志布置的几项工作,有的已圆满完成,有的进入到实施阶段。现将世界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11,(7):60-60
近日,民政部、国家减灾办会尉国土资源部、铁道部、水利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保监会、海洋局、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和单位对5月份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总体上,2011年5月份全国自然灾害以旱灾为主,部分地区还遭受了洪涝、风雹、低温雨雪冷冻、森林火灾、病虫害等灾害,地质灾害轻于近年同期,地震活动相对平静,灾情与近年同期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