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嫉妒量表对14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嫉妒心理普遍存在,性别差异显著;女生的爱情嫉妒高于男生;农村学生在学业嫉妒、经济嫉妒、就业嫉妒上分数高于城市学生,差异显著;文科大学生在经济嫉妒上高于理科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除爱情嫉妒以外,在其他五个维度上非独生子女的嫉妒分数高于独生子女,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式,对南京市1068名在校小学生进行了生命意识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少年儿童对生命现象已形成基本认识,但对于死亡现象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对生命价值有所体验与感知,但层次较浅;学习成为少年儿童的生活中心与主导活动,但对生活趣味的感知与体验不足,缺乏自觉,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开展少年儿童生命教育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对少年儿童生命教育内容构建和实施途径的选择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大学生情绪觉察的能力以及情绪觉察与人格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修订的情绪觉察等级量表(LEAS-C)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女生情绪觉察的均分显著高于男生(p〈0.001);本科学历的大学生在情绪觉察3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专学历的大学生(p〈0.001);一年级学生的情绪觉察能力显著低于三年级学生的情绪觉察能力(p〈0.001);非独生子女的均分都要高于独生子女,而且在觉察自己这个维度达到了边缘显著的水平(p=0.05);觉察自己与神经质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p〈0.01),觉察总分与神经质也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10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手机依赖高低分组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显著(F=0.059、4.639,均P0.01);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各项指标呈显著负相关(r=-0.111~-0.173,r=-0.283~-0.311,均P0.01),寻求意义感与手机依赖各项指标偏相关显著(r=0.080~0.116,P0.05);生命意义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60,P0.01);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是手机依赖的有效预测因素,主观幸福感在生命意义感与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手机依赖与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生命意义感不仅与手机依赖直接相关,还通过主观幸福感间接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5.
采用学习动机与学习倦怠问卷,选取独立院校21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独立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文史类与理工类学生在物质追求上差异显著,大四学生与其它年级学生在学习动机上差异显著,城市学生与乡镇学生在害怕失败和物质追求上差异显著;(2)城市学生与乡镇学生在情绪低落上差异显著;(3)求知进取与情绪低落呈显著负相关,害怕失败与情绪低落成显著正相关;求知进取与行为不当呈显著负相关,小群体取向与行为不当成显著正相关;求知进取、社会取向、小群体取向和学习动机总分与成就感低成显著正相关;害怕失败、小群体取向与学习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动机对学习倦怠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共同体理论,生命共同体是对人与自然该如何相处的科学回答,自由人联合体是对美好社会的终极价值追求,自由人联合体与生命共同体二者源与流的关系决定了两者在逻辑理路、现实场域和价值追求方面都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一致性.自由人联合体为生命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内生动力;生命共同体为实现自由人联合体搭建了历史阶梯;为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解贡献了新视角,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三生共赢"之路,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东方智慧.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表明,人的精神状态,情感需求等心理因素,对人的幸福感指数影响极大。我国城市老龄人口问题有非常复杂的原因,除了社会地位变化、退休失落感、经济生活稳定性不够、家庭生活结构变化等因素外,精神诉求和情感慰藉,是影响老龄人口幸福指数最关键的因素。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正在开始得到社会的重视,各级地方政府建立起老年大学,在老年人的精神情感需求上,开创出了一条新的路子,为城市老年人精神稳定、情感慰藉和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以老年大学为依托的老年教育,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老年教育能较大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老年教育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提升老年人生命价值,美化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价值的诱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是现代社会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标识。当前我国大学生漠视生命、无视生命价值的现象屡屡见诸各类媒体,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主体价值认知的偏差,终极价值信仰的迷失,社会环境形成的心理困境以及现行教育制度的错位,是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价值的主要诱因。引导大学生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积极寻求生命的内在价值,珍惜和尊重生命,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对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用应对方式问卷对845名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面对应激,五年制高职学生能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地运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进行反应;(2)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应对方式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求助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选择求助应对方式;(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责因子上差异显著,非独生子女更多地采用自责的应对方式;(4)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学生的应对方式也会有所不同,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学生自责水平越低,越少选择退避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运用应对方式问卷对845名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面对应激,五年制高职学生能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地运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进行反应;(2)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应对方式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求助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选择求助应对方式;(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责因子上差异显著,非独生子女更多地采用自责的应对方式;(4)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学生的应对方式也会有所不同,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学生自责水平越低,越少选择退避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人是一个意义的存在,意义世界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础。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教育作为一种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的活动,有责任把学生引向意义世界,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发现和体验生命意义。对公安院校体改生进行生命意义构建的教育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对广州地区大学生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偏重知识传授的教育体制使部分大学生缺乏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和意义关怀。高校必须树立生命关怀的意识,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生活挫折教育、生存能力及生命价值教育,深化生命教育理念,使其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鲜活的生命中充满着青春和活力,同时也承载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他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幸福。他们享有选择延续或放弃生命的权利,但是他们不应轻易行使放弃自己生命的权利,放弃生命就意味着逃避责任。正确的选择应是尊重并捍卫自己的生命权,让自己的生命丰富而精彩,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呈现出新的特点,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1)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2)思想解放和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3)个性心理因素的影响。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一是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坚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是加强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四是加强法制建设,以完善的法律规范来影响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五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促使大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形成。  相似文献   

15.
儒家生命哲学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有着内在联系。发掘儒家的生命哲学智慧,可以为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丰富的养料,对于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价值表达的是一种以主体尺度为尺度的主客体关系,即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变化对于主体人的意义。人不同于动物的生命,人具有自然生命与自由生命的双重性。作为价值客体的双重生命,相对于价值主体的人与社会来说,其有个体、社会生命的延续的价值和创造价值的价值。正确认识人的双重生命与价值,对于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医食疗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高分组和低分组的生活习惯和中医体质转换分的差异。方法 从1 114例健康体检人群数据库中,分别抽取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的生理领域得分、心理领域得分的前27%(301例)和后27%(301例)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比较两组的生活习惯和中医体质量表转换分。结果 SF-36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吸烟偏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酒偏好、睡眠时间、中医体质量表转换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分组好饮酒者较多,睡眠时间为7~8 h者较多,平和质者较多,平和质转换分较高,8种偏颇体质转换分较低;心理领域高分组有运动习惯者较多(P<0.05),而生理领域高分组和低分组的运动习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36高分组和低分组的生活习惯和中医体质因素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改善睡眠时间、运动习惯及偏颇体质可能会提高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试论农村社区中留守女性生活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城市化的大潮中 ,农村出现的“3 86199部队”现象对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产生着影响。女性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实现这一类社区走向城市化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农村社区女性的现实生活方式比较落后 ,难以带动整个社区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女性生活方式现状及其生活方式落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有助于依托女性组织 ,借助社区主要劳动力缺失的机会而使女性获得发展机遇 ,实现女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