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领导同志不要过于偏爱那些事无巨细必“请示报告”的人,别以为什么事情都请示你,是尊重你,是组织观念强。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他什么事情也不做主,就是他什么责任也不想替你担当。你同意做的,做错了由你负责;你不同意做的。贻误时机的责任也将由你来负。这是尊重你吗?这是组织观念强吗?他是把上级当成了自己的“拐棍”。  相似文献   

2.
《中国统一战线》2007,(12):67-67
河南省汝阳县委统战部通过用好“四力”,做好党外人士工作。一是用好“亲和力”,要求统战干部把党外人士当做自己的亲朋好友,了解他们想什么,干什么,需要统战干部做什么,做他们工作上、生活上的知心朋友。二是用好“感染力”,要求统战干部用传统美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党外代表人士,在“润物细无声”中,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相似文献   

3.
没多久。我接到了廖老大打给我的电话。电话里,廖老大口气非常强硬。完全是一副黑道的口吻。廖老大问我:“你知道我是谁吗?熊老三花了多少钱请你?你在哪里做律师?”我不卑不亢,尊称他为廖总。说自己和他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只是在这个案件里面作为熊老三的辩护人,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希望得到他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漫画与幽默     
救错对象三个年轻人从水里救起一个美国政客,他很感激他们,问他们需要他帮什么忙,以回报救命之恩。第一个说:“我希望进入西点军校,但是,我的成绩不理想。”政客说:“不要担心,这个问题好办。”第二个说:“我申请进入安那波利大学,但是被拒绝了。”政客说:“没问题,你会进去的。”第三个说:“我希望被埋在阿灵顿国家烈士公墓。”政客说:“公墓?为什么?”他回答:“如果我父亲知道我救了你,他会毫不犹豫地把我杀掉。”谈名气三个美国商人在俱乐部谈论什么是名气?一个说:“名气就是应邀到白宫去和总统会谈。”第二个说:“…  相似文献   

5.
有人将他在阿里巴巴工作时接触的一些内部格言公诸于众,从侧面可以略窥阿里巴巴的公司文化. “拥抱变化”——这与奥巴马的竞选口号异曲同工. “不要事情找你,而要你找事情”——高科技行业的常态是公司员工的自我管理,没有人告诉你要做什么,你自己去想事情做事情. “没有坑,就要让自己成为萝卜”——坑指的是位置,没有坑也要成萝卜,意思是位置是虚的,出货才是王道.  相似文献   

6.
《时事报告》2011,(2):72-73
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盘算的还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并时刻准备发动内战,苦于战争准备工作还没做完,还不敢轻易说“打”。于是他做出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姿态,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希望双方“坐下来谈谈”。他揣测毛泽东不敢去重庆,那样,就可以说是共产党不要和平,把“发动内战”的大帽子扣到共产党的头上。  相似文献   

7.
身为领导人,不要问“我想要做什么”,而要问“什么需要我去做?” 领导人不同于经理人,衡量领导人有双重标准:他们所完成的工作量以及他们对周围的影响。经理人只偏重于完成工作的过程,而领导人完成工作的方式是:带给员工成就感,使员工甘愿追随自己。  相似文献   

8.
资料卡片     
心理平衡要靠自己对自己不要过分苛求:无论做什么事,要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要想着别人怎样自己也要怎样。这样,就不致产生失落。对别人不要过高期望:不少人常将希望寄托于子女身上,如果子女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大失所望。其实,子女有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有他们的生活目标,不可能完全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万不可让别人按你的要求去生活。顺其自然,你便少了心理负担。对自己不要过度偏执:为人处世,应与人为善,不可斤斤计较。对于大的原则要坚持,但对细枝末节的小事不妨妥协退让,有时哪怕自己受点小委屈也…  相似文献   

9.
拿出你自己的特色一天,一个年轻人走进某国际函授学校丹佛分校的办公室,他想要得到一个销售员的工作。总经理约翰盯着这个有些瘦弱的年轻人,谈了一些问题,突然话锋一转,问:“你有什么办法把打字机推销给农场主?”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对不起,先生,我没有办法把打字机推销给农场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回答,让约翰先生几乎跳了起来,他说:“小伙子,祝贺你,你通过了。谁会愿意去买一件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呢?去工作吧,小伙子,你会工作得很好的,因为你知道谁需要什么,谁不需要什么……”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的著名…  相似文献   

10.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09,(16):5-5
怎么评价那是历史的事,不有一句诗吗,叫他静悄悄地来了,又静悄悄地走了。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接受采访被问及“当您要离开上海,希望上海市民怎么评价您”时坦言,“你做一个地方的领导,老想自己历史上留点什么,别人怎么评价自己,就会妨碍你做出正确的决策的。”  相似文献   

11.
1993年底,北京大学的学生成立了爱心社。他们提出“奉献爱心,社会温馨”的口号;他们奉行“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的准则;他们强调踏踏实实做实事;他们提出的“自爱、爱人、爱环境、爱国家”的倡议已形成了统一的志愿者行动计划。在爱的传  相似文献   

12.
笔者第一次找区人大代表唐秋生,接电话的是他老伴:“他下里弄了,你找他一般不要向天打电话。”一个72岁的退休干部整天在外面忙什么?后来,唐秋生用这样一句话做了回答:“人大代表每时每刻都应想着选民,每时每刻都在接受选民评判。”  相似文献   

13.
丘逢甲内渡17年,始终念念不忘故土台湾。他把谈定山居的两侧书房分别取名为“念台情舍”和“岭去海日楼”;好友谢道窿返归台湾,他依依惜别,赋诗相赠,请老友返台后向家乡父老转达自己“复土雪耻”的决心:“亲友如相问,吾庐榜‘念台’……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送颂臣》。及至丘琼年满匕岁读中学三年级时,丘逢甲又特意为其定别字“念台”,并郑重地对丘琼说:你明年16岁就要成年了,我命你别字叫‘念台’,有两个意义:第一,是希望你不要忘记台湾,一定要继承我的志气恢复台湾省,拯救那400万的同胞脱离奴隶生活,复还祖国;…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经常想想我们活在世上为什么,在领导岗位上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山西省乡宁县委书记窦正森用自己的思想和实际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1994年3月,贫苦农家子弟窦正森要调到乡宁县任县长,临行前老母亲把他叫到病床前给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党培养了你这么多年,当官可不能当贪官。”窦正森紧紧地  相似文献   

15.
重要言论     
“我希望同学们记住6个字:此时、此地、此身。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立即做起来,不要拖延到以后;此地,就是从你所处的岗位做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不要等到别的地方;此身,就是自己应该而且能够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要推给别人。”“孔子在《论语》中讲了一句我以为是伟大而震撼人心的话,‘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同学们,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06,(Z1)
进京“赶考”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在进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时,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十多天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毛泽东敏锐地预见到进城后面临考验的复…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研究》2003,(10):50-52
一旦与公司签约,必须一切从头开始。初入一家公司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要了解你的岗位是什么?有哪些职责?谁是你的上司?谁是你的合作伙伴?公司也要多方面了解你,最关键的是要知道到底你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确认你的工作内容●面试期间对工作性质的了解是十分笼统的,上岗后需要做进一步地确认。此外,还要确认业绩考核的指标有哪些?如何评价你的工作?请老板讲解一下他的评分标准,要怎样才算好的员工?你的指标不要太复杂,锁定三到七项就够了。要认识到,不是每个老板都口齿清晰,能言善道。你到底该做些什么?到时用什么标准来给你打分数?他们可能也…  相似文献   

18.
抵制提供答案的诱惑 当你将一个问.题移交给别人处理时,不要说出你自己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想法——即使一个小小的提示也会将你正在努力克服的那种守旧、学者式的反应恢复过来。员工们已经训练有素,总想寻求老板所要求的解决方式。即使用意最好的领导也要小心警惕,以免自己不小心触动了一根弦——这根弦会让员工们想方设法去做老板想要他们去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秋天的一个雨夜,好友提出告辞,我坚持要送他到车站。最终,他拦住了我:“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你反正只是陪我一程,就在门口止步吧!”我尊重他的意见,在门口处停步,目送他离去。你只是穿插在生活中的一个片断,这注定你永远只能陪人一程;你爱自己的父母,希望他们长命百岁,但是,你再孝顺他们,他们也会走在你前面,你只能陪父母一程;你喜欢自己的儿女,时刻梦想用自己的身躯为他们遮风挡雨,然而,你再高大,总有一天你也要走在他们前面,你只能陪儿女一程;你拥有一个心心相印的妻子,但是,她前面二十多年属于父母,后面几十年…  相似文献   

20.
小小 《新东方》2000,(8):75-75
1914年冬天.美国加州沃尔逊小镇来了一群逃难的流亡者。好心的人们给这些流亡者送去饭食,他们个个狼吞虎咽,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来不及说。只有一个年轻人除外,当镇长杰克逊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这个骨瘦如柴、饥肠辘辘的逃难者问:“吃您这么多东西,你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干吗?”杰克逊说:“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你来做。”这个年轻人的目光立刻黯淡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