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卷首     
《民主》1998,(12)
1998年12月18日,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这次全会为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造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谩的历史新时期。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很多新的发展。如何归纳这些新的发展,1986年我就此写过一篇论文,归纳了八点,已发表于1987年初《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创刊号。如果进一步作更高度的概括,我想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埋论的发展,集中到一点就是比较全面地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是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以说是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3.
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以此为开端,我们党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中国进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今天,我们在赞扬祖国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时候,我们在享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时候,就不能不想起二十年前召开的这次重要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长期个人崇拜和“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就为我们党科学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历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明确宣布今后除了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决不能再离开这个重点;郑重规定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十年多来,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给予这一拨乱反正的战略决策和亿万群众的伟大实践以理论支持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观点.那么,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呢?  相似文献   

5.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开了新的步伐。我国的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到今年已步入第二十个年头。这二十年间,农村改革首当其冲、首建其功,使中国农业乃至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废除低效率的人民公社体制,确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经营体制,实现了农村改革的“第一个飞跃”。1978年11月,面对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面对贫困的生存环境,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也是社会主义理论在不断地发展演进的过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这个历史时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从党的十六大开始到现在,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民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既是现代民主政治体制的一种形式,又是历史文化的延续。  相似文献   

7.
一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和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它的重要性和意义不亚于党的遵义会议。三中全会不仅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定了实现“四化”的奋斗目标,而且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奠  相似文献   

8.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来的历史发展,一般称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它区别于党史发展其他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党在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中最终确立了现代化建设这一中心,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坚定而有成效地推进全面改革和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探索这一时期历史发展规律的党史研究工作也渐趋活跃。下面就近年来党史界对新时期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情况作一概略介绍。一、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核心和党的工作的基本内容。自从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这个科学概念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党史界研究的中心课题。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也在逐步地深化和扩展。大家高度评价这一科学结论的理论意义和实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三个融入”既是指明方向又是规划路径。中共中央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明确规定,力争经过5到10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四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编制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深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86,(36)
粉碎“四人帮”到现在已经十年了。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认真进行拨乱反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指引  相似文献   

11.
(一) 二十年前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和以前的“左”倾错误,及时地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解决了从1957年以来未能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路线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这次全会的若干重大决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全面地恢复和确立了马克  相似文献   

12.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二十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两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使中国进入了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3.
实事求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江泽民同志又指出,我们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才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实际”,而这以后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才符合了这个实际。到1999年,我们建国已整整半个世纪,建党也已78年。可以说这50年或80年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努力使我们的行为符合实际,符合规律。我们确曾取得了…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规律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本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建设道路及其规律的探索试图作一简要阐述。 一、邓小平理论开创性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一基本问题,成功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方面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另一方面领导全党总结历史经验,进行拨乱反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后在前进中遇到的困惑,归根到底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到1957年夏季,是探索的初始阶段,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是探索走入歧途的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是探索取得重大突破的阶段,正式确立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直接动力的科学观点.这一探索过程,实际上也是我们党逐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过程. 一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我  相似文献   

16.
孙维加 《学理论》2008,(23):37-37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从而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发展和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十一届三中全会是  相似文献   

17.
对我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正式提出了到本世纪末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到党的十三大正式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党的十五大指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战略,它同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是统一的。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18.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伟大转折。这是当年继真理标准讨论之后,在中国发生的又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全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的伟大转折,就不会使我们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也就不会在我国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用邓小平的话说,“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9.
1.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18日~2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会议。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0.
《团结》1998,(5)
二十年前,中国发生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这就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随后,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二十年来,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重大变化,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回顾这一段辉煌的历史,人们都愿把这一切归功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最大成果,是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纠正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克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种种思想障碍的法宝。今天,我们纪念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继续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