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咪唑苯脲(Imidocarb)对多种巴贝虫病和无形体病均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1997年,我们用国产咪唑苯脲对7例驽巴贝虫病自然病例进行治疗试验,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由于该药在动物体内能较长时间残留,因此也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为了验证国产咪唑苯脲对驽...  相似文献   

2.
据国外报道,咪唑苯脲对巴贝斯焦虫病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但还未见用于治疗绵羊泰勒焦虫病的报道。1987年4~5月,在焦虫病流行季节,我们用咪唑苯脲对乾宁种畜场  相似文献   

3.
咪唑苯脲治疗奶牛巴贝斯虫病效果观察我们应用咪唑苯脲(Imidocarb)于1994年1~5月,对奶牛巴贝斯虫(Babesiabovis)病临床病牛和带虫牛(包括干奶期牛)进行治疗效果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咪唑苯脲二盐酸盐,解放军农牧大...  相似文献   

4.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咪唑苯脲缓释剂在黄牛体内不同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及组织药物残留量.结果为该药药代动力学符合一室吸收模型、动力学方程为C=2.7885(e-0.0032t-e-0.4229t).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达峰时间Tmax为11.320 h±0.2955 h,峰浓度为2.804μg/mL±0.0029 μg/mL,吸收相半衰期t(1/2)α为1.643 h±0.9960 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215.061 h±22.2836 h,与肌肉注射咪唑苯脲注射液相比,半衰期延长了210.383 h.组织含量检测结果为注射后3月时脑、肝、脾、肾、心肌、肌肉中药物残留量分别为0.134 μg/g±0.0302μg/g、0.976 μg/g±1.2432μg/g、0.743μg/g±0.1864 μg/g、0.527 μg/g±0.2243μg/g、0.313μg/g±0.1723 μg/g和0.373 μg/g±0.0420 μg/g;4月时肝、脾、肾分别为0.276 μg/g±0.0437μg/g、0.113μg/g±0.0252 μg/g和0.182 μg/g±0.0337 μg/g.结果表明,咪唑苯脲缓释剂优于其他咪唑苯脲剂型.  相似文献   

5.
据国外资料证明,砜苯咪唑(Oxfcndazole)对寄生于牛、羊、猪、马、驼骆等动物消化道的多种线虫均有极佳的驱虫效果,但对禽类尤其是水禽的寄生蠕虫的驱虫效果如何,国内资料甚少,为此我们用陕西省汉江制药厂提供的砜苯咪唑对鹅寄生蠕虫进行了驱虫试验,证明该药对鹅裂口线虫、矛形剑带绦虫具有极为满意的驱虫效果,对膜壳类绦虫也有较好的驱虫效果,对吸虫效果差。同时进行了该药对水禽的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6.
采用缓释剂制备技术研制了咪唑苯脲(Imidocarb)缓释注射液,该制剂药物包裹量大,析出量少,粒度均匀,3000r/min离心15min不分层,且粘度小,便于肌肉注射使用。用该制剂对2头试验发病牛进行治疗,结果全部治愈。对实验牛双芽巴贝斯虫感染的预防试验表明,缓释剂的有效预防期至少为4个月,而咪唑苯脲水剂的有效预防期仅为3个月。在湖北省、江苏省进行了小规模区域试验,药物预防牛的发病率由原来的3.5%和13.2%降至0。  相似文献   

7.
砜苯咪唑(Oxfondazole)或称磺苯咪唑,为硫苯咪唑(Fenbendazole)的衍生物,其化学名称为5-苯,亚砜-2-苯并咪唑-氨基甲酸甲酯。该药为白色、无臭的稳定性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其活性比硫苯咪唑强1倍多,是一种新型广谱驱虫约。据国外报道,该约对牛、羊、猪、马和骆驼的多种胃肠道线虫具有极佳的驱虫效果。我国在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和陕西汉江制药厂共同合作下,研制合成了此药。本文报道国产砜苯咪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药监察所于1979年合成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并应用于临床试验,证明该药对牛、马、猪、羊、家禽及野生动物的线虫、吸虫、绦虫和绦虫蚴有良好的驱除效果。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抗蠕虫新药。但该药对犬蠕虫的驱除效果如何,资料甚少。本文报道了国产丙硫苯咪唑对犬蛔虫的驱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用丙硫苯咪唑进行体外虫卵孵化试验检测羊线虫对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抗药性,对23个羊场的25份田间样品用丙硫苯咪唑和噻苯咪唑进行了虫卵孵化试验并与先前减卵试验(faecal egg count re-duction test,FECRT)的结果比较。结果表明,25份样品中,丙硫苯咪唑和噻苯咪唑对受检虫卵的半数致死量(LD50)均值分别为0.050 1和0.054 0μg/mL,差异不显著。FECRT检测有抗药性的4个羊场,75%的样品对丙硫苯咪唑和噻苯咪唑的LD50均值均在0.1μg/mL以上,只有1个羊场的的LD50值分别为0.068 9μg/mL(丙硫苯咪唑)和0.071 2μg/mL(噻苯咪唑)。检测为可疑的2个羊场,其样品的LD50值为0.04~0.07μg/mL;FECRT检测敏感的蠕虫群体的LD50均在0.04μg/mL以下。此外,丙硫苯咪唑用纯的二甲基亚砜溶解和稀释后于4℃保存7 d,LD50值变化不大,提示药效无明显下降,而保存14 d后药效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Marrinor(1980)首先研究了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而后Fetterer和Saimot等分别测定了连续给药后绵羊、犊牛和人体血清及病变部位丙硫苯咪唑及其代谢物的浓度。认为对驱除寄生虫起功能作用的,并非丙硫苯咪唑本身,而是它的二种中间代谢产物——亚砜(sulfonide)和砜(sulfone)。其最终代谢产物是二氧基砜(2-aminv5-propylsulfonyl-1H-benzimidazole)。但是并没有获得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系统参数。未能从现代药理学的角度来阐明该药在实验对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本试验应用原子示踪法,旨在研究[~(35)S]丙硫苯咪唑在大白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体外培养技术大量繁殖泰氏锥虫,选用抗原虫药拜尔205、贝尼尔和咪唑苯脲,抗生素青、链霉素和两性霉素B分别以不同浓度作用培养虫体,观察不同药物对虫体的杀伤和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两性霉素B对泰氏锥虫杀伤作用最强,当营养液内最终浓度为2.5ug/ml时,对虫体即表现极强的杀伤和抑制作用,最终浓度增加到25ug/ml时,则可杀死全部虫体。其次为咪唑苯脲,当营养液内最终浓度为1OOug/ml时,对虫体呈现很强的杀伤和抑制作用,最终浓度增加到1000ug/ml时,则可杀灭所有虫体。两性霉素B和咪唑苯脲对细胞均无毒害作用。青、链霉素最终浓度在250单位/ml或以下时,对虫体和细胞均无抑制和损伤作用,可作为泰氏锥虫体外培养时良好的抗杂菌污染剂。贝尼尔对泰氏锥虫有轻度的抑制作用,拜尔205对培养泰氏锥虫无损伤作用,两者对培养细胞均呈现明显的毒害作用。两性霉素B和咪唑苯脲对人工感染小鼠的伊氏锥虫无抑制和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绵羊360只,分三组。试验组投放丙硫苯咪唑瘤胃控释剂1枚/只,阳性药物对照组一次口服丙硫苯咪唑10mg/kg体重,空白对照组不给任何驱虫剂,分别于投药前及投药后7、30、100和170天进行虫卵计数,称取体重和毛量。结果表明,投药后7和30天,试验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均有良好的驱虫效果。投药后100天,试验组驱净率为85.5%,阳性药物对照组驱净率为26.4%。给药后170天,试验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羊只平均体重差异显著(P<0.05),平均剪毛量也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用溶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制备仔猪水肿病甲醛灭活苗、氢氧化铝胶苗以及4种含量的左旋咪唑佐剂苗.用0.1mL剂量免疫小白鼠,在免疫后24 d用强毒株培养液攻毒.结果氢氧化铝胶苗和10、20 mg/mL的左旋咪唑佐剂苗可使小白鼠获得87.5%的保护,而5、40 mg/mL的左旋咪唑佐剂苗可使小白鼠获得75.0%和62.5%的保护,甲醛灭活苗只能使小白鼠获得50.0%的保护.试验结果提示,左旋咪唑佐剂苗对仔猪水肿病菌苗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而不同剂量的左旋咪唑对免疫效果影响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昆明小白鼠为试验动物,研究了化学佐剂对猪瘟病毒E2 囊膜糖蛋白( HCV E2) 基因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用印度墨水活体染色法筛选促进印度墨水在肌肉中扩散的化学试剂,并用筛选到的化学试剂与pCDLacZ 混合肌肉注射小白鼠。结果表明,斯苯和甘油能较好的促进LacZ 基因在小白鼠胫前肌中表达,提示斯苯和甘油可作为基因疫苗的化学佐剂;用斯苯和甘油按比例混合配制HCV E2 基因疫苗质粒pCDST 免疫小白鼠,其抗体效价显著高于蔗糖、甘油、斯苯单一佐剂。  相似文献   

15.
选择昆明小白鼠进行传统致畸试验,观察了喹胺醇对小白鼠胚胎的致畸作用及对胎鼠发育的影响.在小白鼠致畸敏感期(怀孕第6-15 d)连续用喹胺醇300、450和600mg/kg体重灌胃,分别为LD50的1/30、1/20和1/15剂量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10 mg/kg体重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结果表明,喹胺醇对孕鼠增重及小鼠胚胎生长发育无影响(P>0.05),无胚胎毒性和致畸性.  相似文献   

16.
绵羊150只,分三组进行春季驱虫试验。试验组羊投放丙硫苯咪唑瘤胃控释剂1枚/只,阳性药物对照组羊一次口服丙硫苯咪唑10mg/kg体重,空白对照组不给任何驱虫药物。分别于投药前和投药后15,30、45、66、86,120和140天进行粪便虫卵计数,称取体重和剪毛。结果表明,试验组在给药后86天时,虫卵减少率为93.7%,驱净率为88%;阳性药物对照组在给药后45天时,虫卵减少率已降至77.4%,驱净率42%。平均体重和平均剪毛量,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我所“包虫病”课题组从1981年起,选择对棘球蚴有肯定驱杀效果的三种化学药物:甲苯咪唑、吡喹酮和丙硫苯咪唑,及根据中兽医对包囊的认识所制备的中药丸剂,进行治疗绵羊棘球蚴病的比较试验,以期筛选一种适合本地区治疗该病的药物。 (一)材料和方法 1.供试药物 (1)甲苯咪唑:系南宁制药厂产品,用前制成5%的水混悬液,灭菌后注射用。在道孚县乾宁种畜场选择经IHA诊断为棘球蚴阳性的茨盖绵羊,胸腹腔内给药。  相似文献   

18.
左旋咪唑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驱除家畜消化道和其它器官的线虫。给药途径一般均采用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的方法,投药不够简便。最近英国扬氏公司提供一种左旋咪唑浇注制剂,为试验这种制剂的驱虫效果、剂量和使用方法,我们用该药对黄牛进行驱虫试验,获得满意结果,现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二甲基乙苯咪唑(Medetomine,MPV-785)化学结构为4-〔1-(2,3-二甲基苯)乙基〕咪唑,是国外兽医临床上一种较新的麻醉药。该药对食肉动物、啮齿动物、反刍动物及灵长目动物具有镇静、镇痛、肌松和化学保定作用,其作用迅速  相似文献   

20.
露塘农场某队1985年以来,在饲养的仔猪群中,发生一种腹泻、食欲减退、贫血、消瘦,并引起死亡的疾病,经检查属严重感染猪鞭虫,曾使用左旋咪唑驱虫治疗,未能制止。后改用丙硫苯咪唑和敌百虫分别进行了对比治疗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药品: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系湖北沔阳兽药厂1984年产品;敌百虫片剂为上海红旗兽药厂生产,批号821219。 2.试验猪:选该队的体重在10~30公斤,粪检鞭虫阳性猪23头,分成4组,3个试验组每组6头,1个对照组5头。候猪半空腹时将药给试验组猪灌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