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安院校开展人文通识教育有助于铸造忠诚警魂、提升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明确价值定位是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发展的基础。目前,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面临内部建设不足、外部环境不利的双重困境,教育成效欠佳。要突破人文通识课程建设瓶颈,公安院校需要聚焦课程体系框架和课程实施方式两个关键点:一是从顶层设计入手搭建好课程管理架构,优化课程管理,打造富有公安特色的课程体系;二是从底层实践发力推进课程改革,在保留传统讲授式教学基础上探索新型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人文通识教育成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张永健 《学理论》2012,(26):152-153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越来越来为大学所接受。在教师教育的过程中践行通识教育有其必然的内在合理性,教师教育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这与通识课程的宗旨不谋而合。在当前的教师教育中的通识课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多方位的考虑,以改进课程的设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李岳  薛涛 《学理论》2012,(28):168-169
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纷争由来已久,从二者的关系路径来看,经过了融合-分立-整合的过程。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通识教育不能完全排斥专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专业教育也需要以通识教育理念为依托。在法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探索一种通识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处理好通才与专才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实现现代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倪昕 《学理论》2013,(14):248-249
高校通识教育中存在对通识教育内涵理解欠缺深度、通识教育课程缺少规划、通识教育不受重视、师资力量欠缺等问题。搞好高校通识教育,需要加强高校通识教育的理论建设、规划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提高高校教师素质以及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求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孙超 《学理论》2013,(12):242-244
近年来,国内大学对通识教育的实践日渐升温。通识教育意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和重要载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体系,是民办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意在通过对民办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状况进行剖析,发现目前民办高校通识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陆欣 《学理论》2013,(21):238-239
美国通识教育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并且已经成为美国本科教育享誉世界的特征和亮点,其成功之处受到了世界的肯定。而我国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曲折、缓慢,因此对美国通识教育的研究会给中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带来有益的启示。通过对比研究中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揭示通识教育的优势,并找出对中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启示,以期为新时期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俞静 《学理论》2014,(6):171-172
书院通识教育是香港中文大学整个通识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香港中文大学书院通识教育的范畴、修读要求、通识课程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对各成员书院的通识教育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归纳了其书院通识教育的共性和特点,并提出了在书院开展通识教育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张红岩 《学理论》2012,(10):194-195
通识教育是指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类课程体系。构建一个整体优化、设置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核心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应从推广和普及通识教育理念、精心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以及构建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进。具体措施包括成立专门机构协调安排通识课程;改革通识教育教学方法,推进学制、学分制改革;加强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校内通识教育教学资源,利用校外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杜丽娟 《学理论》2009,(18):218-219
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我国大陆日渐受到重视。呼声越来越响,引起的争论也越来越多,可谓褒贬不一。本文通过考察自由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演变,提出书院制模式下通识教育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8)
通识教育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培育复合型优秀人才的必要举措,为提高通识教育质量,优化课程管理至关重要。优化课程管理,应正视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管理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2.
黄联英 《学理论》2011,(23):231-232
通识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根据通识教育课程特点,应注意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通识教育课程内容要注意与专业教育的联结性;切实关注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建立有效的通识教育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3.
崔栩 《学理论》2010,(11):196-197
中外高等教育理念都强调教育不仅仅是职业训练,还要培养目光远大、品德高尚、有责任感并且能够独立思考的人。由于我国长期存在重技能轻人文、重物质轻思想的倾向,实施通识教育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对高等美术院校来说,教育现状是专业教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高度重视技能训练,学生人文素质偏低。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通识教育的发展与目的,分析美术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探讨高等美术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管丽莉 《学理论》2010,(24):215-216
通识教育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学习系统的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通识教育”有着不同的实践内容和模式,甚至有着不同的名称。1984年,台湾地区的通识教育全面展开;1995年我国大陆开始推动文化素质教育,2000午以后许多高校将“通识教育”概念引入本科教学计划。由于大陆与台湾有着相同的文化传统、相似的教育制度等,所以台湾通识教育的发展与实践和大陆的文化素质教育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5.
毛建西 《学理论》2012,(19):199-200
高等院校"育人"要务和当今社会高素质创新人才需求催热通识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普通本科院校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研究型大学。探求原因,提出加强和改进普通本科院校通识教育教学实践的策略,有助于普通本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我国大陆日渐受到重视,呼声越来越响,引起的争论也越来越多,可谓褒贬不一。本文通过考察自由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演变,提出书院制模式下通识教育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1)
高校开展通识教育已二十年有余,无论是就采取"通选课"的高校而言,还是就采取"复旦模式"的高校而言,通识教育的实施效果都不甚理想。究其缘由,核心在于通识教育的理念还没有被准确领会,以及由此导致的通识课程目标不明和通识课程设置混乱。对于高校目前的通识教育改革而言,应采取对策如下:认清形势,顺应时代潮流,切实重视和加强通识教育;重视通识课程改革,明确通识课程目标;认真着手通识课程设置和通识课程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年来的本科教育给我们留下几个困惑:其一,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什么学校教得越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反而越差?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课程越来越细,课程体系越来越庞大、课程内容交叉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反过来我们要整合课程,那么,整合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整合?其二,前些年为什么部属院校交地方?并校风又缘何而起?其三,有多大比例的大学生发现不适合在自己当初所报考的专业学习?为什么国内个别高校推行低年级不分专业、学生大三才选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上述问题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作为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识教育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公安教育有其自身特点,更适合开展通识教育。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公安院校的课程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设计:人的成长、职业人的成长、岗位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李智 《学理论》2009,(18):236-238
本文分析了目前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通识教育的概念引入美术欣赏课程。笔者从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等不同方面重新设计课程,结合文学、历史、科学、本土文化等诸多相方面相关知识,运用个性化的教学形式、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力图创建适应于高等学校通识教育体系中的美术欣赏课程,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现代大学的使命、理性思维的孕育者和大学智库的承载者,从一流大学引入通识教育的原因出发,阐述了目前我国财经类大学进行通识教育的实践存在实践形式表面化、培养目标功利化、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以及从多样性思维的培养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等方面提出改进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