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针对新时期理工科大学生呈现出的独有特点,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法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就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方面探索出了新的理念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国各地民办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屡屡出现违规甚至违法现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江西民办高校也不例外。文章拟通过深入分析江西民办高校招生行为的违规违法现状并剖析导致此问题的原因,进而对江西的民办高校招生行为提一些立法建议,希望时规范江西民办高校招生行为能起到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3.
罗蓉蓉 《法制与社会》2014,(12):213-214
民办高校起点低、学生基础差,更需要注重法学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为契机,民办高校通过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创新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考核,着力培养"基层、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4.
周宇凯 《法制与社会》2011,(14):156-158
现行立法将民办高校定性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却并未明确政府对民办高校行使监管权时的权力界限.当下政府对民办高校的监管存在过度监管、放弃监管、随意监管等问题.民办高校的性质应被重新定位为民办事业单位.政府对其行使监管权应仅限于对其设立和解散、教学质量、收费等事项而进行,避免干涉其办学自主权.今后应在厘清民办高校的办学自主...  相似文献   

5.
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将极大地推动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应以教学改革为龙头,优化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强化校园法制环境、加强实践环节、拓展学生发展空间为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论民办高校失信行为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学强 《行政与法》2005,(9):99-101
由于教育体制的变革,法律制度的粗疏,社团法人的局限,民办高校的弱势地位等制度性原因导致信用在民办高校发展中的功能丧失。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产权制度明晰化,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信用制度体系化,政府行为法治化等制度性措施来规制的失信行为,以保证民办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素质状况的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普遍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特殊性研究薄弱、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方法单一、学校法制氛围较弱等。所以,应当重视理论研究、保证师资质量、改进教育方法、培养校园法制氛围,以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较好、较快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对民办高校未进行分类,不论其性质、特征和办学目的均以同样法律一概而论,这对于民办高校的长期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应该从民办高校在实践中的分化轨迹入手,在法律上对民办高校进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分类定位,从源头上化解民办高校发展中的制度障碍,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给我国的民办教育带来了机遇,但对于民办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现行法律还存在模糊和有争议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学校的正常发展,抑制了民办教育投资者的积极性.本文探讨了我国民办教育的概念界定及民办教育中几个突出的法律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民办教育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将大学生培育成为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劳动者,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法律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法律素质的培育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孙威 《法制与社会》2014,(11):217-218
作为社会主义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于我国为数众多的高职类院校而言,随着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逐步推进,对于高职类大学生法制素质的培育成为高职类院校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仍然有部分高职类院校对于大学生法制素质的培育不够重视,并且在大学生法制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种社会现实对于高职类大学生的法制素质培育进行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法人》2004,(7):76-81
法治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家,中国的企业家们对法治环境的体认,以及他们的法律生存状态,将非常直观地反映我国市场经济的法治化进程,同时也将折射出企业家自身法律意识和法治素质的变迁。为此,《法人》自本期起将陆续推出“中国企业法律调查”,将当下的历史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求其管理者和参加者具备良好的法制观念,树立法治观念,懂法、守法、用法。因此,深入开展普法工作,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对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徐坤  洪升峰 《法制与社会》2013,(35):226-227
法律素质应该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法律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显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为了应对存在的不足,更好的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法律素质,今后在教学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选修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并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相似文献   

15.
伴随法治话语权力提升的是对民众法律素养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培育在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和解决的课题.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可以以该门课程为依托,通过明确教学目标,适当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法制教育的实践环节等具体教学改革路径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6.
孙鸿 《法制与社会》2011,(14):200-201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解决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如何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将成为民办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学校就业工作实践,全面分析了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熊序明 《法制与经济》2009,(22):36-37,3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在社会主义和谐音符下,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社会城市化建设中的一支主力军,其立足发展需要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而法律素质,是农民工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也是有待提高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8.
徐民 《法制与社会》2015,(2):199-200
论述了中国公民法律素质较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公民法律素质的途径包括:宪法启蒙、对权力进行有效规约、司法独立、培养现代化的法学家、改革选举制度和公务员任用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起着关键的作用,提高干部的法律素质不仅要提高其法治信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还要保证措施得力,增加党校、行政学院的法律课程。  相似文献   

20.
张方 《中国司法》2002,(11):28-30
公民综合素质主要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律素质组成。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然要求公民法律素质与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同步进行、同时提高。一、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法律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群众性基础。党的十五大重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并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党的基本纲领。这3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通过基本纲领的实施,最终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