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身份的变更首先带来的是“适应”问题。所谓适应——是指个人与环境的协调。新同学进入大学后,从对环境的不适应到基本适应的过程,可称为大学生活的“过渡期”。在这一阶段,新同学面临着思想上的自我定位、自我教育、人生观的自我完善、心理上的自我调适等一系列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将对整个大学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中学生到大学生 ,身份的变更首先带来的是“适应”问题。所谓适应———是指个人与环境的协调。新同学进入大学后 ,从对环境的不适应到基本适应的过程 ,可称为大学生活的“过渡期”。在这一阶段 ,新同学面临着思想上的自我定位、自我教育、人生观的自我完善、心理上的自我调适等一系列问题 ,而正是这些问题将对整个大学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说来 ,过渡期内 ,大学新生的“不适应”现象是相当普遍的 ,但其表现则因人而异。想家是几乎每一位新生都会遇到的 ,尤其对那些从未出过远门、从未离开过父母的同学———这成为“不适应”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帮助新生平稳度过“转轨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近年一项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显示 ,大一新生中 ,约有 80 %以上的学生不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巨大转变 ,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1 / 3的学生有一项以上的心理反应异常 ,1 0 %的新生患有心理疾病 ,2 %— 3%的学生问题较为严重。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 ,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贫困生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警校新生适应情况的群体差异,以便学校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新生尽快适应警校生活。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新生的适应水平在性别(t=2.572,p<.05)、民族(t=3.097,p<.01)、是否为独生子女(人际关系t=2.046,p<.05;校园适应t=2.214.p<.05;自我适应t=2.743,p<.01)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男生对大学生活的整体适应情况好于女生;汉族学生适应情况好于少数民族;独生子女的新生在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适应、校园适应、自我适应中好于非独生子女的新生,但是对大学生活的整体适应情况两者无明显差异;不同家庭所在地的新生适应情况无明显差异;公安专业和非公安专业的新生适应情况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论农村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昊 《求索》2004,(10)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 ,也是人生重大的转折点。如何迅速适应新环境 ,对于刚从中学迈入大学校门 ,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来说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刚从中学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讲 ,大多初离开父母 ,开始独立面对大学生活 ,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适应的很好 ,就能在以后的生活中 ,顺利完成学业。如果适应不良 ,人的主观世界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和负性情绪体验。对于农村大学新生来说 ,他们学习刻苦 ,意志坚强 ,与人为善 ,大部分有很强的上进心 ,但走进大学后 ,面临着高昂的学费、文化背景的差异和以后的…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虹 《青年论坛》2003,(6):61-62
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入学之后的大学新生表现出独特的心理特征。对我校 2 0 0 2级 5 0 0名新生的调查发现 ,由于在学习任务与内容、生活环境诸方面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问题 ,直接导致了新生某些不良的情绪体验 ,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发展。因此 ,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 ,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缓解或解决其心理矛盾与冲突 ,缩短其心理适应期 ,是对大学新生进行教育的首要课题。本文试从大学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会学习以及消除孤独苦闷感等方面加以探讨 ,为大学新生的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备课卡片     
一、心里健康状态: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的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二、不良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亡是由个人心理素质、生活事伴、身体不良状况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时间短暂,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三、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大学生在压力适应中的心理状况和对自我和谐感的影响,采用自制大学生压力源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高校大学生压力源有其时代特征,压力带来的症状对大学生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和对自我的苛刻要求,是大学生在适应压力中体验最集中的方面,因此需要针对问题建立相应的应对策略与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主观快乐感及父母教养方式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SCL-90)量表、主观快乐感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自陈量表,对5所中学350名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八种教养方式、主观快乐感和心理健康相互间有较多的显著相关.特别是虐待、严格、干涉和放任型的教养方式与主观快乐感多个维度显著相关;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与快乐感多个维度显著相关;放任、虐待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均显著相关.结论:不良的教养方式与学生心理健康、主观快乐感有关,学生对快乐感的主观体验与心理健康相关,应优化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正确疏导学生不良的情绪、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马青青 《传承》2013,(3):108-109
大学新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师生群体、学习氛围,要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对大学新生心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大学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的对策:需要个人、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帮助新生解决遇到实际问题,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1.
李娟  逄峰 《青年论坛》2008,(4):36-37
产生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较多是有自我认知与思维模式差错,个性缺陷,挫折承受能力差等主观方面的特点;同时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冲突,大学生活的适应与压力,人际关系和就业方面的压力都成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客观因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面对,提高危机干预专业知识,改进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适应是指身处异文化环境中的个体或群体有意识、有倾向地调整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以便更好地融入异文化的过程,分为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两个维度。前者以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和交往适应为标志;后者以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为指标,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是喜少忧多,在诸多方面适应不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是文化中断。从外部加强社会支持、缩短文化距离,消除歧视与偏见;从内部确立合理的评价与应对方式,增加与文化相关的知识技能,是应对跨文化适应不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学会生活--大学生生活环境的适应与生活素质的修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是生活环境的变化。在上大学前,不少学生没有远离过家门,饮食起居多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而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和老师的特殊照顾,有的学生因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时常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每天循环往复于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食堂),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所适从;有的学生因缺乏集体生活的习惯,总希望组织与他人的照顾和帮助,不知道也不会关心他人;还有的学生不适应学校水土和饮食方面的差异以及气候、语言环境与作息时间的变…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作为国家宏观政策鼓励下的结果,大学生"村官"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中一个独特的群体.身份和生活世界的巨大变化是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角色身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角色社会化"过程.本文以在两个专业网站上收集到的28份大学生"村官"的自述作为研究材料,通过自我身份认同、和农民的心理距离、价值实现度三个向度,来探讨他们在这种强烈反差下的"角色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分析网络游戏成瘾的界定、心理成因、心理危害,并探索了克服网络游戏成瘾的对策:探索网络游戏环境的特点,重视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优化社会网络游戏环境,加强对游戏成瘾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以利于尽快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我们通常把新战士在新兵训练期间的生活称之为新战士的第一适应期。而把新战士结束新训生活下到连队。适应连队生活的一段时间(约3-6个月)称为新战士的第二适应期。新兵下队.面对新环境、新任务和新的人际关系,与新训生活相比会有许多差异。其心理上也会产生一些“落差”。对此,作为干部骨干要体贴入微地关怀照顾、营造良好环境,帮助新兵克服不良心理反应,引导他们顺利度过“第二适应期”,做一名合格的忠诚卫士。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新生入学心理调适与班级团体辅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中的主要心理问题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中的主要心理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类,即适应性心理问题、发展性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具体表现为:1.生活环境适应中的心理问题。大学新生的生活环境主要包括校内环境和校外环境。大学新生进入校园首先面临的就是对生活环境的适应问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生入校迫切需要适应校园生活。调查显示,广州地区部分大学新生存在不同程度校园环境不适状况,在心理抑郁程度、强迫症状程度、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程度等指标上偏高,并导致出现胃口不好、失眠、肌肉酸痛、乏力等躯体化反应。一般来说,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身份的心理认同需2-3个月时间。为引导帮助新生学会适应大学环境,大学需要创设教育情境、建立生活服务中心以及整合社会资源,打造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应届大学毕业生到新单位工作满一个月后,悠闲的校园生活方式就被紧张的职场打拼所代替了,这些处于“断乳期”的职场新人面临着巨大转型压力,心理承受力差、不懂人际交往、礼仪文化缺失等问题已成为不少刚工作大学生的通病。而来自心理咨询中心的一份统计也显示,在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人群中,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症状的比例高达90%。  相似文献   

20.
李瑞明 《前沿》2013,(22):185-187
新学期已经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来到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他们既有对大学的热情向往,又在新奇中充满着期待.以什么样的心态和行动开始大学的学习生活,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长,而且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大学应当充分发挥其培养人才的主体功能,教会学生学习做人做事,鼓励学生奋发努力,志存高远,为社会培养更好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汽车专业人才.我院是一所培养技术类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级技术类人才.学院既要帮助青年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社会需要,成为先进文化的继承者.要培养有理想、有激情、有耐心,有事业心的人;知书达理、能承担起传承人类文明传统重任的人;有恻隐之心、辞让之心、廉耻之心和是非之心的优秀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