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大马士革专电 美国中东和平进程协调员坦尼斯·罗斯最近新一轮中东穿梭访问未能促成叙以就恢复军事谈判日期达成共识。叙以双方都指控对方应对此负责。叙利亚拒绝在当前恢复军事谈判,其原因何在? 本来,自从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5月24日在华盛顿宣布叙以就以色列撤出戈兰高地后的“安全安排”达成“谅解框架”后,世人对中东和平进程,特别是对叙以和谈前景抱了较为乐观的看法。叙利亚总参谋长谢哈比与以色列总参谋长沙哈克按早先达成的协议于6月底在美国主持和参与下在华盛顿举行了为期三天的“严肃认真”的工作会谈,就安全安排问题进行了具体细致和深入的实质性讨论。会谈涉及了有关安全安排的三个主要问题:关于建立地面预警站问题;设立非军事区范围问题以及以色列军队撤出戈兰高地后派驻维护和平部队问题。由于双方在实质问题上立场相左,未能就上述任何问题达成协议。当前,叙以双方意见  相似文献   

2.
对中东和平进程至关重要的叙利亚—以色列第二轮和谈 ,从1月4日开始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谢泼兹敦举行 ,于当地时间1月9日晚结束。双方因在以色列从戈兰高地撤军等问题上分歧严重而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漫漫复谈路叙以和谈自1996年2月中断以来 ,国际社会一直在促成叙以恢复和谈。然而 ,叙以和谈何时恢复 ,取决于两国领导人的意愿和决断力。在叙以谈判中 ,以色列是矛盾的主导方 ,以色列主导着谈判进程。以色列右翼利库德集团执政3年多的时间里推行“以安全换和平”的政策 ,动摇了阿以和谈的根基 ,从而使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僵局。内塔尼…  相似文献   

3.
杨光 《瞭望》2000,(51)
2000年是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挫的一年。尽管以色列在2000年1月7日完成了1998年10月巴以美3方签署的《怀伊备忘录》所规定的、1999年9月巴以签署的《沙姆沙伊赫备忘录》所重申的从约旦河西岸第二阶段撤军,5月又完成了从黎巴嫩南方全部撤军,中东和平进程在年初似乎小有进展,但1999年11月正式启动的巴以之间关于巴勒斯坦最终地位谈判毫无结果,原定在2000年1月20日完成的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第三阶段撤军已经变得遥遥无期。3月份,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亲赴日内瓦与克林顿总统就叙以和平问题举行会谈,也是…  相似文献   

4.
耶路撒冷专电 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与以色列总理佩雷斯最近会谈后在耶路撒冷宣布:以色列和叙利亚定于1995年12月27日,在美国恢复两国间的和平谈判。这使以叙间中断了长达半年之久的和谈得以重新开始,为以叙两国最终达成和平协议,从而结束中东地区旷日持久的阿以冲突,实现公正、持久和全面的和平带来了希望。 克里斯托弗透露;以叙代表12月27日开始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附近的一个“私人”地点,进行为期3天的谈判,随后,双方代表返回国内,向各自的政府汇报谈判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约旦国王侯赛因和以色列总理拉宾7月25日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主持下,在白宫签署《华盛顿宣言》,郑重宣告一劳永逸地结束两国之间长达46年的战争状态,并保证加强经济合作,作为关系完全正常化的第一步.侯赛因同拉宾历史性会晤,不仅掀开了两国关系史的新篇章,也是中东和平进程一个新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美叙首脑首次会晤令人瞩目本刊特约记者王根宝克林顿:敦促以叙开始和谈阿萨德:要求美向以施加压力大马士革专电美国总统克林顿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一月中旬在日内瓦会晤。这两家可以说是老冤家、死对头,如今竟然实现首脑会晤,本身就非同寻常。会晤不仅对于拯救进人死胡...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务卿贝克在海湾战后的4次中东之行中,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如今,贝克在叙利亚宣布接受美国召开中东和平会议的建议之后匆匆第五次来到中东。这一次,对贝克来说,机遇是比较好的。因为,阿拉伯国家为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再次作出巨大努力。 7月17日,首站叙利亚。贝克同阿萨德总统会谈后说,阿萨德无条件接受美国建议是“非常积极的  相似文献   

8.
中东和平进程多磨难,长期是只听车轮响,难见车前行。但最近的事态发展表明,这一进程出现了喜人的新势头。 这种新势头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中东地区发生三件事:6月份以色列大选,以拉宾为首的工党获胜,作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姿态;面对以色列“新的外交攻势”,阿拉伯各方重新审视并协调自己的立场;美国国务卿贝克从7月19日至24日访问中东6国,努力将阿以双方重新拉到谈判桌上来。 中东和平进程近年出现过好势头,但一一夭折。这主要归咎于以色列当时执政的以沙米尔为首的利库德集团。这个集团奉行顽固僵硬的政策,拒不归还以色列在1967年战争中侵占的阿拉伯领土,拒不停止在  相似文献   

9.
近 年来 ,以色列政府多次表示愿意交出戈兰高地 ,以换取与叙利亚的和平共处。但由于双方在塔巴列湖东北岸的一块狭长土地上产生分歧 ,导致谈判于前年1月中断。以色列坚持认为叙利亚的国境线距离湖边还有数十米到数百米 ,而叙利亚谈判代表则声称他们的边界直达湖边。开车沿约旦河谷行走了200多公里后 ,一片如翡翠般清绿的湖水突然出现在我们而前 ,这便是以色列视为生命水源的塔巴列湖 ,而距离湖边仅几十米远的一排山峦 ,就是著名的戈兰高地。以色列驻戈兰高地军方发言人克莱恩上尉介绍说 ,戈兰高地之所以重要 ,不仅因为它扼守以叙两国边…  相似文献   

10.
克林顿政府上台之际,正是令人捉摸不定的中东政治气候再次阴云密布之时。以色列于去年底驱逐了415名巴勒斯坦人,致使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停顿,原定于2月份在华盛顿召开第九轮阿以双边和谈的计划告吹。如何重新启动停滞不前的中东和平车轮,这是克林顿政府在中东所面临的第一个严峻的挑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开始了他上台后的第一次中东之行,同时也是他的第一次对外访问。克里斯托弗从2月18日至25日先后访问了埃及、约旦、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黎巴嫩和以色列。按他的话说,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情况”,表明美国准备为中东和平“尽力而为”,同时也为了“估价各方是否也准备尽力而为”。但各有  相似文献   

11.
叙利亚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邻国,也是中东地区的军事强国,又是反对以色列最坚定的阿拉伯国家。它对巴以冲突与中东和平进程的立场及其应对中东局势恶化的策略对事态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色列国的创建人本·古里安曾经说过:“没有埃及,以色列不会面临战争;没有叙利亚,以色列不会实现和平。”可见,叙利亚在实现中东和平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祥的停滞     
不祥的停滞芮英杰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1月11日发表声明,认为中东和平进程已经面临“灾难的边缘”,并担心会引发新的起义斗争。此前不久,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曾断言,只要内塔尼亚胡总理在任,就不会再有叙以和谈,悲观和绝望程度可见。其实不仅是阿拉伯国家,整个国际...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9,(41)
巴要求以取消扩建定居点决定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9月28日要求以色列政府取消扩建犹太人定居点的决定,以确保巴以和平进程和最终地位谈判免于破裂。巴以是从9月13日开始正式宣告启动巴勒斯坦最终地位谈判的。美叙讨论恢复叙以和谈问题美国总统克林顿9月29日同正在华盛顿访问的叙利亚外长沙雷就叙利亚与以色列重开和谈问题进行了讨论。美国正在加紧做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工作,寻找可能恢复和谈的新途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举行联合年会为期3天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年联合年会9月30日在华盛顿闭幕。在年会开始之前,西方…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7月25日 结束以巴美戴维营三方首脑 会晤后的第三天便接受以色列电视台采访,全面阐述了戴维营首脑会晤失败的原因和美国对中东和平进程的新政策。令人惊奇的是,他在讲话中公开警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不要在没有同以色列达成和平协议的情况下单方面于9月13日宣布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扬言如果阿拉法特届时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美国将对此采取必要的“报复行动”。克林顿威胁并警告说:“我一直希望将美国驻以使馆迁至耶路撒冷,因为美国已经在耶路撒冷选好了馆址。我至今没有下令迁馆,那是因为我不想做任何有损…  相似文献   

15.
叙以谈判取得重大进展本刊特约记者王根宝大马士革专电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5月24日宣布,叙以双方已就以色列军队撤出戈兰高地后的“安全安排”达成了谅解,双方高级军事人员将于6月底在华盛顿举行会谈,讨论有关细节。这是叙以谈判三年半以来达成的首次谅解,为和平...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右翼利库德集团上台后摒弃“以土地换和平”原则,推行新“三不”政策(不谈判耶路撒冷问题、不同意建立巴勒斯坦国、不放弃戈兰高地),使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困境——巴以和谈步履维艰、叙以和黎以和谈难以启动、以阿关系全面紧张。1993年巴以奥斯陆和平协议开创的阿以和解新局面面临严峻考验。 巴勒斯坦问题是阿以冲突的核心。以色列已故总理拉宾为首的工党政府同巴解组织达成奥斯陆协议,具有历史意义,在阿以关系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奥斯陆协议确定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五年过渡期谈判的框架。 内塔尼亚胡虽然一再宣称继续和平进程和执行奥斯陆协议,实际上改弦更张。执政四个月来,不但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步骤,相反不断提出新条件、增设新障  相似文献   

17.
美以巴三方首脑会晤7月11 日在马里兰州的戴维营开 始举行。这使得近几个月来不稳定因素增加、和平进程处于十分复杂微妙的中东地区和平又出现了契机;同时,这一地区和平面临的新挑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最近中东地区主要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有两个: ──6月 10日执政长达30年的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因心脏病突发而撒手人寰。他的突然去世不仅对叙利亚的政局,而且对叙以和谈乃至整个中东地区形势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从目前情况看,其次子巴沙尔虽已接班,但初出茅庐的巴沙尔能否控制住政权、把握住国家的发展方向,是他…  相似文献   

18.
美国总统克林顿10月底参加了约旦以色列签订和平条约仪式后,又访问了叙利亚、科威特、沙特阿拉伯。72小时内奔走多处,行色匆匆,战略目标十分明确。 美国为建立并主导中东新秩序,正在实施“西促和谈、东遏两伊”的中东政策。克林顿在中东之行中的整个日程安排,都体现为在最高层次上推行这一既定政策。 在“西促和谈”方面,克林顿主要抓了三手。首先是突出了约旦样板,大力加以赞扬并表示全力支持,以此推动阿以全面和解。他在签约仪式及两国议会讲话中说,约以和约的签署“向整个阿拉伯世界发出了和平不可阻挡的信号”。他高度赞扬“侯赛因国王作出了有勇气的抉择,拒绝了恐怖主义黑暗势力”,美“决不会让侯赛因因此受损”。在与侯赛因会晤中,美承诺帮助建立中东发展与合作银行,资助开发约旦河谷,设立7500万美元专项基金。据透露,美已允诺今后10年内每年向约旦提  相似文献   

19.
大马士革专电 叙利亚外长沙雷3月12日对记者说,美国关于解决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新建议“是不能接受的”。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会晤舒尔茨时明确表示,叙利亚不能接受美国的部分和分阶段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方案,叙利亚认为全面解决中  相似文献   

20.
探戈的魅力在哪里?伴随着节奏极强的舞乐 ,一对舞伴挽臂攥掌滑入舞池 ,忽而甩头对视 ,岿然不动 ,忽而你拽我扯 ,翻转盘旋 ;刚刚紧倒碎步 ,转瞬大步流星 ;时而“扬手接飞猱” ,时而“伏身散马蹄”。可谓前张后仰起风云 ,指左趋右惊四座 ,令人目不暇接 ,叹为观止。中东和平进程恢复已半年 ,其状恰如探戈 ,跌宕曲折 ,扑朔迷离。这场探戈的主旋律自然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土地换和平” ,舞星当数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 ,其中 ,又以巴拉克最抢眼 ,最主动 ,因为他手里掌握着阿拉法特和阿萨德渴望索回的大片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