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和平时期和武装冲突期间都可能发生对平民的驱逐和强迫迁移,保护平民是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日内瓦第四公约》《日内瓦公约第一附件议定书》和《目内瓦公约第二附加议定书》均禁止对平民进行驱逐或移送,除非出于迫切的军事必要或安全理由,国际刑法也规定驱逐或迁移平民构成危害人类罪、战争罪和灭绝种族罪,而且相关国际司法机构也对此类犯罪进行了审判,但是其惩处还远远不够。冷战后国内武装冲突大量爆发,造成大量的国内流离失所者,使国际社会面临严重的人道挑战。为解决此问题,《联合国国内流离失所者指导原则》及《坎帕拉公约》对禁止驱逐和强迫迁移平民作了许多具体规定。国际社会应敦促武装冲突各方遵守禁止驱逐和迁移平民的有关国际人道法规范,并加强对此类犯罪的惩处。  相似文献   

2.
严骁骁 《外交评论》2018,(3):129-156
国际难民机制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首先,难民机制的出现是人权规范在国际政治中扩散的重要体现;其次,难民机制的“不推回”原则因冷战后难民问题性质的变化降低了其在难民保护中的价值;再次,作为难民机制的主要执行机构,联合国难民署的作用受到主权国家意愿和捐资的影响。通过对叙利亚难民救助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特点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难民保护的成效。叙利亚难民危机的案例还表明,现有的难民保护公约将国内流离失所者群体排除在保护对象之外,而旨在为保护这一群体提供规范的“保护的责任”尚处于争论之中,国际社会不能就介入国内流离失所者保护的方式和程序达成一致。由于不同国家在难民治理目标上存在不同预期,难民保护的地区合作难以摆脱当下难民保护责任分摊不公正的困境。因而,将难民问题置于全球治理框架之下还存在一定的阻碍。  相似文献   

3.
主权国家与国际社会承担着保护其人民免遭灭绝种族、战争罪、族裔清洗和危害人类罪之害的责任.在出现国内动荡或武装冲突等危险情势时,为了免遭可能或已经开始的严重人权侵害,人民往往大量地逃离本国,寻求在他国获得避难和保护.在是否给予避难保护的问题上,被请求国的义务与裁量权需要得到明确界定.“保护的责任”并没有对被请求国施加“必须接纳”的强制义务.难民国际保护制度为被请求国保留了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对于“保护的责任”情势下的避难寻求者,国际社会应当运用“临时避难保护”制度.在给予避难保护的义务与裁量权之间实现必要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4.
海战中对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年的《圣雷莫手册》与1909年的《伦敦宣言》相距85年,两者都是海战法文献,但有关保护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规定却大不相同.《伦敦宣言》只是规定了交战国在拿捕禁运品和行使摧毁权时有关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问题,因为该宣言只是为当时打算建立的国际捕获法院制定的一个适用于国际捕获审判的国际公约;而《圣雷莫手册》则全面地规定了在海战中对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保护问题.因为它吸收了迄今有效的所有关于在海战中保护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国际法规范.从对两者的分析可以看出,20世纪关于在海战中保护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国际法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圣雷莫手册》有些规定在实战中难以执行,有些规定不够详细,而且缺乏对违法者的惩治机制,这些正是海战法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有关武装冲突中的失踪人员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装冲突中的失踪人员问题是习惯国际人道法的一个重要问题。习惯国际人道法确立了家人了解报告亲属下落的权利义务以及冲突各方查找和报告武装冲突中失踪人员信息的义务。2006年《保护所有人免遭强迫失踪公约》代表着国际社会在人权保护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并建立了有关制度,该公约并不影响习惯国际人道法关于武装冲突中的人员失踪的规定及其适用,而且还会引起人们对关于失踪人员的国际人道法的进一步关注。在查找全球武装冲突地区失踪人员的实践中,红十字国际组织发挥了巨大作用。冲突后一些国家设立了特别委员会和其他寻人机制,这些行动均丰富了武装冲突中失踪人员查找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关于国际法上反人类罪的定义,目前已有的国际法律文件的有关规定彼此之间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尤其是,关于反人类罪与武装冲突之间是否应建立联系,学者们和各国政府之间争议激烈,意见难以统一.争议的焦点是,反人类罪不需要与武装冲突相联系是否已成一条习惯国际法规则?鉴于目前各国际法律文件关于反人类罪定义的表述的不一贯性,作者认为,反人类罪不需要与武装冲突相联系尚未成为一条确定的、公认的习惯国际法规则国际法上反人类罪不应删去"战时"这一重要标准;<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法庭规约>的关于反人类罪的定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战争罪与武装冲突性质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战争或武装冲突的性质,是属于国际性、还是国内性的,将决定要适用哪些战争与武装冲突法的规则。战争的性质问题,是与战争罪相关联的一个问题。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第8条,是关于"战争罪"定义的条款,其中也涉及到武装冲突的性质问题。前南国际刑庭《规约》的"关于严重违反1949年日内瓦公约的情事"、"违反战争法或惯例"和"反人道罪",都涉及到该法庭对战争罪属事管辖权的法律规定。通过前南国际刑庭对这些条款的适用,对预见国际刑事法院对战争罪的适用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全球变暖增加了酷热、飓风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而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也将严重影响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大量由气候原因而迁移的人由此催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气候难民。但是,无论是国际立法还是各国国内立法,由于缺乏明确、清晰的定义,使得国际、国内层面对于气候难民的保护迟迟未能落实。因此,应当给予气候难民一个明晰的定义,国际社会应当通力合作改善气候难民的生存现状,赋予其充分的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土地权等,并积极促进其与当地社区的融合与交流,通过建立国际气候难民救助基金来保障气候难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据联合国的报告显示,在非洲地区的武装冲突中,大量的儿童流离失所受到严重的生命威胁。一部分的儿童,因为受到不法武装组织的诱骗失去了学习和在成人保护下的美好童年,被征募为儿童兵,成为武装冲突中的“炮灰”。除此之外,大量儿童面临着在武装冲突中遭受残杀、性暴力、绑架等犯罪行为的严酷命运。国际社会一致认为,必须严厉谴责此种将儿童卷入武装冲突的行为。而从国际法的角度出发,此种行为严重触犯了国际人道法、国际人权公约、国际刑法等国际法内容,必须依法予以禁止及严惩。  相似文献   

10.
近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军事外包促使私营军事安保公司蓬勃发展,在伊拉克战争中私营军事安保公司作为承包商取得了巨额的合同,费卢杰事件又使黑水公司作为私营军事安保公司的代表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私营军事安保公司及其雇员很难符合国际人道法关于雇佣军的规定,其到底是战斗员还是平民影响着其在武装冲突中的法律地位。《蒙特勒文件》是国际社会试图规制私营军事安保公司的结果,但其不具有强制力。对私营军事安保公司的规制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共有6部法律规定了行政法上的驱逐出境,但其救济条款规定各不相同。行政法上的驱逐出境属于一般法意义上的国家行为,不属于救济法意义上的国家行为。通观各国,驱逐出境可以通过行政复议、司法审查、人身保护令和个人申诉机制等诸多途径寻求获得救济。设定驱逐出境的救济,应当从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权利保护原则和法制统一原则多维度综合考量。建议保留并完善《出境入境管理法》的遣送出境、驱逐出境条款,吸收并删除其他5部法律规定的遣送出境、驱逐出境。将来,违法犯罪的停留、居留外国人在依法被处理后,由主管机关交由移民管理机构一体裁量决定是否遣送出境、驱逐出境。对修订后的驱逐出境决定,除具有“国家安全的紧迫原因”外,不再限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2.
驱逐出境与引渡作为涉外管辖中两种相互独立的制度,在性质、法律依据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但随着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的发展,驱逐出境日益成为无引渡条约情况下各国开展合作共同打击犯罪,实现遣返的一种替代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突出,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日益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在华开展治理传播,已成为向中国展示世界和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重要窗口。他们一方面在涉及中国民生、环保、社会发展等重要问题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达成一致;另一方面又往往受制于政策门槛、资金准入、社会参与、自身结构性问题等方面的障碍,活动绩效受到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成为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双重影响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WTO及相关国际组织在规范和协调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合理使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广泛,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及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对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合国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涉及服刑人员权利的国际公约。这些国际公约促成了服刑人员权利的国际保护,也推动和督促了各国在其国内法中对服刑人员权利的确认和保护。确认并保障服刑人员依法享有权利,已是现代各国刑罚制度共同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新中国监狱十分重视对服刑人员的人格和尊严的保护,已建立了较为广泛的服刑人员权利保护制度。监狱法律制度对女犯、未成年犯、老弱病残犯和少数民族服刑人员等某些特殊服刑人员群体都规定了特殊的权利保护内容。  相似文献   

16.
沉默权是国际人权法上的一项基本人权。构建沉默权制度,是刑事讼诉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必然要求。我国应顺应国际趋势、借鉴两大法系有代表性国家的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有限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地理标志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类型,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从国际条约和世界主要国家对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规定,对比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进而引出我国对地理标志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韩宁 《工会论坛》2010,16(3):79-81
驰名商标,也称为知名商标或者周知商标,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概念。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驰名商标不仅能给其所有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但是我国目前关于驰名商标保护的法律制度并不健全,驰名商标所有者的权利极易遭到非法侵害。因此,只有健全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我国的驰名商标不受侵害,从而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最新发展和积极表现,《反假冒贸易协定》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继"TRIPS协议"之后又一次大规模强化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WTO、WIPO的影响力,积极推动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执法措施,对广大发展中国家造成新的压力和威胁。随着发展中国家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增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还出现了另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势——特殊保护,与知识产权国际强保护发展态势相并行。发达国家主导的知识产权国际强保护存在着诸多的冲突和矛盾,这些冲突和矛盾恰恰可以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的相对优势。此外,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当中强化资源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在刑事诉讼领域内关注和保障被害人权利,其意义在于:关注和保障被害人权利是人权保障的必要内容;关注和保障被害人权利是诉讼公正的基本要求;关注和保障被害人权利是惩罚犯罪的重要条件。我国对被害人权利和诉讼地位的法律规定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也存在一些缺陷。被害人权利对侦查的影响表现在对侦查权启动的影响、对侦查程序诉讼性质的影响,以及对侦查方式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