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物权法》26条对指示交付做出的了规定,其中一构成要件便是"转让第三人返还原物的权利",对于此"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性质在理论中颇有争议,本文将在我国指示交付的背景下看"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性质,通过对其性质的研究,肯定"返还原物请求权"的独立性,使其能进一步转让,促进交易的便捷,实现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原则上 ,遗失物的返还可能涉及行使以下四种不同的返还请求权 :所有物返还请求权、遗失物回复请求权、占有物返还请求权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本文依据请求权的基本理论 ,专门针对遗失物关系中各项返还请求权的产生基础、性质、功能、主体构成及行使条件进行了全面剖析。重点分析了遗失物的所有人行使返还请求权可能遭遇的各种限制以及遗失物的占有人如何运用占有之诉和本权之诉寻求占有保护。至于怎样运用返还请求权的制度设计 ,有效地协调遗失人、拾得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兼顾对市场交易安全与原权的维护 ,更在本文关注之列。透过相关分析 ,笔者进而指出 ,我国的物权立法在维护所有权的同时 ,应重视占有制度的建立 ,围绕遗失物 ,有关返还请求权的设置也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3.
物权请求权与占有保护请求权在权利基础、权利主体、行使目的、举证责任、诉讼程序以及是否适用消灭时效等方面均存在不同 ;物权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在目的与功能、权利基础、损害的要求、归责原则、责任方式以及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物权返还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既有相同之处 ,也有不同之处。在上述请求权发生竞合的情况下 ,应当允许物权人选择于其有利的一种加以行使。在一定条件下 ,物权请求权会发生向损害赔偿请求权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现实生活中,遗失物品的现象经常出现。有人遗失也会有人拾得,如何处理遗失人与拾得人之间的关系呢?有人认为,拾得人应将其拾得物无偿返还,因为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拾金不昧”的美德,也有人认为,原物返还的同时,拾得人应当获得相应的报酬。我国现行《民法通则》第79条第2款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可见,现行民法对于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持否定的态度。那么,拾金不昧、无偿归还,是不是一种传统美德呢?我们回顾一下不同时期对于遗失物的不同规定。一、西周时期。我国最早的…  相似文献   

5.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构成了我国民事诉讼法上的第三人诉讼参加制度。然而我国现行法规定的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诉讼参加适用范围狭窄,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诉讼既有独立参加的性质又有辅助参加的性质,使其诉讼地位及诉讼权利不确定,导致对案外第三人实体权利的司法救济不周。因此,应重新设计我国民事诉讼法上的第三人诉讼参加制度。  相似文献   

6.
论第三人利益合同之受益第三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人利益合同之受益第三人须具备民事权利能力;应当是合同当事人赋予利益的意图所指向的人;是特定的人或是可以被“特定化”的人;还应当具备独立的诉讼地位。受益第三人享有给付请求权、给付受领权及债权保护请求权。受益第三人也负担一定义务,但不得超过其所享有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研究--兼评我国《票据法》第18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返还请求权作为票据权利消灭后的补救措施,其目的在于寻求一个平衡点,以期既发挥票据功能,又避免债权人利益受到不合理的损失.研究利益返还请求权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试从立法宗旨、性质、行使等方面分析之,并对我国<票据法>第18条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诉讼时效相对其它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比较复杂。为了正确的适用诉讼时效,首先应对不当得利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9.
返还原物请求权作为物权请求权的一种重要类型应否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学界看法并不统一,立法也未予以明确,司法实践中对同类型案件的处理结果也不尽一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涉他契约的本质特征在于为契约之外的第三人创设了契约权利 ,可称之为“涉他性”。尽管严格而言 ,由第三人为交付之契约不具有典型的“涉他性” ,但与向第三人为给付之契约亦具有密切的联系。美国法中的受益第三人合同理论对大陆法系涉他契约理论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尤其对于第三人向债务人的请求权之确定以及第三人对债权人之权利的分析在方法论上亦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1.
按揭贷款合同的主要当事人是借款购房的买受人和发放贷款的银行。按揭贷款合同发生纠纷,出卖人是否参加诉讼及其诉讼地位是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本文认为,出卖人是按揭贷款合同签订、生效后最早实现其经营利益的受益人。当出卖人没有为贷款归还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已经交付商品住房并转移所有权的,银行起诉买受人,出卖人不必参加诉讼;尚未交付的,出卖人应当以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当出卖人为贷款归还承担连带责任保证,不管是否交付商品住房,银行同时起诉买受人和出卖人的,将二者列为共同被告;银行只起诉买受人的,应当追加出卖人列为共同被告;银行只起诉出卖人的,亦须追加买受人列为共同被告。  相似文献   

12.
网络、高新科技的发展对录音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录音制作者在现有权利无法实现其经济利益之情形下转而寻求广播权与表演权。然而,录音制作者所主张的"扩权"的理由存在错误的认识,混淆了报酬请求权与"两权"的专有属性。不正视已有权利无法得到实际有效维护的真正原因,而一味寻求"扩权",将会使著作权法已有的、可解决问题的规定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3.
占有的法律性质为法益,故而基于占有而生的占有保护请求权的法律性质为物上请求权,而非物权请求权.我国民法应当区分物上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将物上请求权等同于物权请求权,并在物权法总则中专章规定物权请求权,此种用总则中物权请求权的规定统领分则中所有类型的物上请求权的做法易使总则的规定与分则的规定发生法条上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14.
物权请求权的性质是什么,应选择什么样的立法模式这一问题既关系到物权请求权本身立法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民法典立法模式选择的问题.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在民法典总则中要规定关于请求权的原则性条款,作为民法典中请求权体系的统领和共同适用的通则.在区分绝对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的基础上分别在各编章构建请求权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学艺术的群体性特征造成相关权利主体主张署名权时的法律适用困境。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署名权应突破机械的字面理解,还原其确保作品真实来源不被隐匿和歪曲的实质含义。要求标示正确的来源是民间文学艺术合适的署名方式,安顺地戏案原告的诉讼请求应当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民法上,“法律行为”向为建立法律关系之基础,亦为民法体系中之重要核心。中国大陆民法总则编建议稿有关“法律行为”之规定,亦为民法核心之一,且其规范之条文,系重要民法立法。而“法律行为”可谓已成为任何一种民法之基础。法律行为之存在,在某些情状下仍有可能衍生“无效”之问题。在我国台湾地区,法律行为之无效,系指按照法律之一定条件,对于已成立之法律行为进行评价后,所得之否定性结论。然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一百一十三条与现行制度,例如不当得利、物上请求权或第二百四十七条之给付不能、第九百七十九条之1订婚赠与物之返还等,规范上明显冲突。该民法第113条为大陆民法所无,故有就海峡两岸相关概念加以比较之必要。  相似文献   

17.
论民事权利保护的请求权体系及其内部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事权利保护的请求权体系是民法请求权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保护民事权利不受侵害,以及对受到的侵害的及时救济。民事权利保护的请求权体系由原权请求权和次生请求权两个系统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部分竞合关系。确定这样的体系,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加强民事主体的权利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起草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的主要理论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民法典既要规定绝对权请求权,又要在侵权行为法中规定侵权请求权,因此必须协调好绝对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之间的关系;第二,侵权行为一般条款应当采纳"埃塞俄比亚体例",概括全部的侵权行为内容;第三,侵权行为法必须规定侵权行为类型,但如何进行侵权行为类型化,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要适合中国国情和便于司法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