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钟鸣 《政策》2005,(6):56-56
时下,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抱着“小节无伤大雅”、“小节不碍大局”的信条,干着有损道德品质的“小事”:有的管不住眼,总喜欢看些带“色”的“小碟”;有的管不住嘴,老爱喝些不该喝的“小酒”;有的管不住手,经常打着带“彩”的“小牌”;有的管不住腿,时常进舞厅跳点粗俗的“小舞”……这些,往往被认为是不一而足的“小节”。而殊不知,正是这种  相似文献   

2.
《人大研究》2011,(9):37-38
人大常委会接受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一府两院”领导人员辞职请求后,在形成决定时,其标题和内容的表述,有的是对辞职请求,有的是对辞职本身。人大常委会决定接受辞职是针对“职务”还是“请求”?  相似文献   

3.
闻羽 《政协天地》2009,(1):94-95
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使得从刘少奇、彭德怀等国家领导人到掏龚工人时传祥等普通民众都吃尽了苦头,有的遭举国上下大批斗死得凄惨、有的饱受牢狱之灾、有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的流离失所空耗青春……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被称为丛林法则。如今这样残酷的生存法则,也被用来形容职场无处不在、逃无可逃的竞争——为了所谓的“成功”,为了模式化的“幸福生活”,有的人在沉重的压力下,成为“工作狂”,干起活来“不要命”,甚至导致“过劳死”;有的人拼命奔忙,患上了鲜为人知的“匆忙症”;有的人面对职场生存法则,失眠、沮丧、忧虑,长期亚健康,直至被“抑郁症”击中。  相似文献   

5.
由于出生时碰到独生子女生育高峰,所以“80后”们大都成长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的宠溺中.度过了没有电脑和综艺的童年,经历着没有战争和饥荒的成年。就是这样一代当初被前辈们唤作“叛逆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的人,如今也已经走在或正在走向奔三的路上。在他们当中,有的在爸妈的庇护下“啃老”,有的自主创业小有所成或者跌倒了再来,有的在上了几年班后当了个小领导,有的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过程分为计划、执行和控制三个主要阶段。而一部分领导认为,领导就是管理。他们重视了订计划、作决策等“管”的行为,忽视了执行、控制等“理”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也常常把作决策、发命令、教育员工、传达上级指示等“管”的行为当成管理。有的强调“管辖”,只注重保护好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缺乏大局观念和长远眼光:有的注重“管制”,靠制订严格的纪律和严厉的惩罚措施来约束下属,其结果往往导致下属消极怠工、工作效率低下:有的惯于“管教”,  相似文献   

7.
王晓磊 《今日广西》2010,(23):51-52
一条农民工培训“贪腐利益链”日前被重庆检察机关挖出:为了捞到国家对农民工培训的补贴,一些培训学校使出种种不法手段,有的炮制“空气考生”骗补贴,和厂家负责人分赃;有的在完全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情况下胡乱培训,赚“高额利润”;有的以重金行贿“买”指标。  相似文献   

8.
戒“俗”     
“俗”者。粗俗、庸俗、卑俗也。俗气,指的是世间一切恶浊之气。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有一些俗气不容忽视,其主要表现为:有的信奉“沉默是金”的庸俗哲学,随波逐流,明哲保身;有的当老好人。不愿“挑刺”,随意“栽花”。在开展批评时泛泛而谈、隔靴搔痒:有的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党性讲人情,视生活作风为“小节”。  相似文献   

9.
最近,人们对“法轮功”部分信徒闹事竞能痴迷到自焚的原因觉得奇怪。很多人士纷纷剖析个中原因:有的认为是李洪志利用了群众想通过气功实现健身治病的愿望,有的认为是练习者精神空虚、信仰危机,有的认为是科学知识普及不够,有的认为“中毒”的高级知识分子在自己专业外没有科学思想……本文作者在同意上述观点的基础上,补充和强调认为,李洪志要求学员习练“法轮功”的方式本身使练习者的意识进入催眠状态,是其具有强烈“迷魂”作用和致人精神病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小官大贪”,并不是新近才有的事。认识“小官大贪”现象,自然是想要达到惩治效果的前提。依笔者之见,“小官大贪”在于“三小”。 一是“小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是浸透在人们头脑里根深蒂固的东西,由此带来的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制”,官也分三六九等,人们对官的“看待”,比如尊敬、服从的程度,是与级别高低成正比的,位越高的官,受到公众的敬仰就越高。这种对小官“小看”的历史原因,还影响着当今,也同样左右着一些小官的心理,他们要强烈地表现自己的“能耐”,其中就包括贪欲。越是被人“小看”的小官,往往越有一种胆大妄为的心态,甚至他们也不在乎这样的“小官”位之丢失——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能捞就快点捞。  相似文献   

11.
《上海人大月刊》2011,(2):12-14
室外很冷,但市人代会几个专题审议会议窜里却很“热”:代表们争着“抢话筒”发言,有的还风风火火地在多个审议会场间“赶场”……  相似文献   

12.
一些群众在当地逐级反映问题,常因干部敷衍了事被置之不理。为讨个“说法”。不得不越级上访。而这样的越级上访常被基层干部视为“影响稳定”。于是,有的地方把“接访”变为“截访”,追堵越级上访的人。有的地方甚至用“越级上访就是违法”的标语来“震慑”上访者,使群众积怨越来越深。有的地方派出干部跟随越级上访者.一次耗时半个多月。为“稳住”上访户还花去不少钱。  相似文献   

13.
当前,“非典”肆虐,全国上下正齐心协力共同抗击这种百年不遇的病魔。然而,在这场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中,一些人所表现出的所作所为的确有些让人齿寒。媒体近下报道的一些“新闻事件”着实让人不可理解,有的面对“非典”患采取推诿甚至拒绝治疗的做法,使得“非典”患危害了社会,造成了疫情的蔓延与扩散;有的则麻木不仁,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心肠,似乎这种可怕的病魔从来与他无关。  相似文献   

14.
段本松 《现代领导》2011,(12):19-19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李林森和李森林,同为组织部长,名字也只是顺序之差,他们的人生却有着如云泥般的差距:一位隐瞒绝症两年多,到生命最后一刻仍把病房当办公室.  相似文献   

15.
戒“飘”     
朱国良 《今日浙江》2011,(22):62-62
时下有一股“飘风”:有的干部工作不深入,做事不踏实,下基层进村不入户,进厂不到岗,爱好隔着汽车玻璃看,等着材料送上来,说他们是“走读干部”、“跑马干部”,一点也不为过。反映在思想作风上的“飘”,就是有的人喜欢争名,不尚实干,好搞那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这些人爱把功劳归于自己,将不足椎给别人,常常是赶浪头,出风头,争彩头,措施一条条,豪言一串串,官话一套套。反映在学习上,往往是图图门面,装装样子,博取虚名。所有这些“飘”,  相似文献   

16.
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例会审议“一府两院”相关工作报告以及其它议题时,有人信奉“点到为止”。为了把握好“点到为止”这个度,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由于受多“支持配合”,少“监督制约”思想的支配,发言时常常变得“足将进而趑趄,口将亩而嗫嚅”,使批评、意见、建议都变成了“希望”、“鼓励”。  相似文献   

17.
从政治学的视角,对“民主”概念作一辨析,弄清政治学中“民主”概念的确切涵义,首先要确定“民”和“主”各自的涵义。民的涵义,准确地说,有居民(住民)、公民(具有某国国籍,在宪法和法律上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有的国家称国民)、选民三个层次。人们通常把这三个层次的民笼统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07,(3):21-22
“正名”是民进党当局“台独”施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借去除公营事业名称中的“中国”字样而改用“台湾”字样,破除“大中国意识”,推动“台湾主体意识”。随着2008年“大选”的日益临近,民进党已开始加紧利用权力为其选举牟利“正名”正是争取“台独基本教义派”支持的良方,同时民进党欲借持续炒作“统独”议题把握选举主轴。  相似文献   

19.
在哲学上,“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属于传统哲学的论题,而非马克思主义的论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题,是基于实践论基础上提出的“真理观”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往往把前者混淆并等同于后者,这是误解。这种误解发端于苏联教科书,也构成中国理论界的一种范式和理论立场并反映在教科书中。其实,唯物史观不是在“真理”与“价值”这两个范畴的直观视野上直接讨论二者的关系,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讲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即唯物史观没有“真理”与“价值”的关系论题,“真理观”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问题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有论题。  相似文献   

20.
红包,即红封包,在我国南方又称为利市(或写作利是、利事),是将金钱放入红色封套内做成的一种馈赠礼物,民间以它来传递喜庆和慰问。中国人讲“礼”数,“红包”就是“礼”的一种具体表现。然而,在市场化浪潮的涤荡下,这种传统的“礼”数也渐渐沾上了“铜钱味”,尤其是对别有用心的人来说,“红包”已经异化了:里面包的不再是真情谊,而全是赤裸裸的个人的、肮脏的“小九九”。于是,“红包”实际上就沦为“黑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