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建新 《理论月刊》2007,42(9):26-28
马克思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不懂得人的实践活动的革命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在于,它使哲学从"天国"返回到以人的实践活动为根基的现实生活世界。以"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把哲学置于现实的人、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以及由人的活动创造的生活世界基础上,实现了哲学从"本体论"世界转向现实生活世界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2.
徐丽霞 《前沿》2012,(11):58-60
在马克思那里,批判就其存在形态而言,它包括观念形态的精神批判活动和物质形态的实践批判活动,即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马克思不仅仅强调理论批判,强调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的辩证统一,更强调将理论批判变成实践批判。就理论批判而言,社会批判是思想家、理论家的事情,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主体当然是马克思本人,而实践批判的真正主体是把人的自由解放作为自我意识贯穿到实践中的群众。  相似文献   

3.
邓明波  向绪伟 《人民论坛》2012,(20):228-229
马克思实践概念先后经过了提出、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马克思最早是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实践概念的初步设想,但其在历史领域里仍属于唯心主义。直至马克思把社会生产看作实践的基础之后,其实践概念才从唯心史观,过渡到认识论意义上的一般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并最终转向本体论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概念。  相似文献   

4.
任春雷 《前沿》2012,(15):11-14
在与马克思的对话中,风险社会理论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定位为工业时代最优秀的批评武器,同时断言自己是其在新时代的合格接棒者;风险社会理论还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性分析提出了尖锐批评.风险社会理论的评价存在不少偏颇之处,不仅未能提供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过时的充分依据,反倒凸显了自身的局限性以及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胡芳 《青年论坛》2014,(1):61-67
马克思文化解放强调把人们的精神文化从现实的重重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实践特性,决定了其思想实践维度的丰富性。该思想具有整体性逻辑:它围绕"人的自由"解放为中心内容展开,以资本主义矛盾的文化本质揭示与批判为逻辑起点,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视野下东方文化的认识转变为逻辑展现,以无产阶级的文化解放为实践手段,以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类文化解放为应然归属。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本身又包含丰富的思想,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文化解放思想的系统性、结构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6.
姜威 《长江论坛》2016,(4):13-17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理论揭示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代价,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自然、社会和精神,具体表现在对自然的破坏、人与人关系的恶性发展以及个体主体性与个性的压抑。在批判与超越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理论向我们展示了它的三重维度:自然维度、社会维度和精神维度,分别解决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三种关系,而这三种关系内部的和相互间的矛盾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真正地化解。  相似文献   

7.
龚超 《理论月刊》2010,(1):22-25
马克思从人的本质出发,分析了人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社会环境的教育意义;分析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教育影响;在分析了社会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较系统阐析了社会教育的哲学基础,并从社会教育内容、目的和任务等多方面拓展了社会教育的内涵,提出共产党人要随时尽可能教育无产阶级,使他们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唤醒劳动人民投身革命斗争实践。  相似文献   

8.
周月春 《湖湘论坛》2009,22(1):34-35
马克思提出了关于东方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即跨越论)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因此,试从马克思晚年致力于东方社会研究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思想“跨越论”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深刻影响进行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生活世界是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现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西方哲学界在现代性的压制下,反思了以往僵化的思维,整体进入了“生活世界”的理论境遇。马克思则站在实践的基点上以改变世界为生活世界观的目的,阐明了一条与西方“生活世界”理论异质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考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的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与实质。在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坚持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全面准确把握其本真意义和精神实质,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增强“问题意识”、加快新时期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强 《前沿》2012,(5):57-59
由于西方哲学中认识和实践都被置于认识论中分析,实践没有在理论上被单独讨论的视角。这就留下了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必然是一个主体的这种和事实错位的现象。如果能将实践主体作为一个在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的行事者予以关注,那么事理关系与理论逻辑的相同及不同方面,理论指导的必要性与现实诸因素的合理对接和恰当掌握,对象的发展变化与理论的前行延伸,实践主体的素质与可控及调整,实践过程的计划与验证都将提上考察研究议程。这会使认识的发展更接近事实。只有还原马克思将人的"感性活动"作为对人的需要和价值判断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想,现实社会生活才能走出理论困境而使人们的实践被重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实践观,实践的观点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文章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划清了界限。一种崭新的马克思哲学体系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到了认识论中,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3.
邹银凤 《湖湘论坛》2010,23(3):23-25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世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国家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人类进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马克思在吸收前人思想成果基础上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把世界历史理论同人联系起来,其中关于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1843年到1844年,宗教与现代性的张力,塑造出青年马克思哲学思考的两个维度。唯物主义与反映论的维度作为一种启蒙现代性的哲学方案,表现为现代性与传统宗教的激烈冲突。马克思沿着这个维度,向社会历史的世俗基础靠近。黑格尔哲学融合了宗教与现代性,在另一个维度上成为青年马克思的焦点问题,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他把人的类本质及其异化理论视为黑格尔哲学的替代方案,但是这种方案仍然置身于宗教现代性的限度之内。这两个维度的发展,把马克思推向1845年创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看来,物质不是一个抽象的范畴,物质是在感性对象性关系中确证的现实存在。物与物的对象性关系确证物质的自然维度;人与物的对象性关系确证物质的实践维度;人与人的对象性关系确证物质的社会历史维度。马克思的物质概念是多维统一的总体,必须全面解读,既要与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又要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只有正确解读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物",才能正确理解唯物主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孙帮寨 《人民论坛》2010,(4):168-169
意识形态作为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对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性质的理解不尽相同。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有贬义说和中性说两个向度,这就导致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理解的两个不同维度:批判维度和建构维度。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与福柯都对现实的人进行了深度关切与多维度论证。在内涵的问题上,马克思从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类存在物、实践存在物和历史存在物等五种属性进行了理解;福柯从现实人的所是、所思、所行等三重特性加以解读。在现实人的塑造上,马克思认为劳动实践是主要途径,福柯则主张微观权力运作。在解放方案上,马克思强调社会革命的路径,福柯提出了生存美学的方案。马克思的论证是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总体角度,而福柯侧重于从微观的角度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所包含的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观点;社会发展的主体论观点;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观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惠红 《传承》2006,13(7):15-16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所包含的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观点;社会发展的主体论观点;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观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承继自由思想发展的脉络,感悟时代命运的遭遇,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根基运思了个体自由思想。在以现实的个人为其逻辑构造基点的基础上,马克思在个体生存意义和终极关怀意义两个层面上建构了个体自由思想。而其理论内涵则在经济之维、共同体—个体之维及积极自由之维三重维度上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