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建立和维护司法权威,建设法治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树立司法权威、提升检察公信力,既是回应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新期待新要求的需要,也是检察工作的价值追求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司法的公信力是保证司法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的条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前提,也是提升我国新时期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司法改革意义重大。深化司法改革,内容涉及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主体等制度。相对的司法独立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性要素;充分的司法公开为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了外部条件;实质的司法参与形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形式和要径;有效的司法监督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保障;高素质的司法主体构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载体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司法是法实现的必然途径,是法治建设的核心环节。司法通过社会矛盾纠纷的解决宣示法律,引导民众知法、懂法、守法,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培养司法公信力。选择性司法和过度司法现象源于我国的现实土壤,其背后凸显的是司法权力的滥用。它们扭曲民众对法的认知,妨害民众对法的认同,损害司法公信力建设。司法需要尊重和权威,更需要谦抑和自控,只有通过制度建设才能抑制司法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4.
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是落实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任务的必然要求。只有以司法公正提升法制的公信力,以司法权威保障法律的权威,努力实现法治文明,才能保障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得以真正实现。对此,市高院党组联系全  相似文献   

5.
杨兴坤 《人民论坛》2013,(10):112-114
司法公信力对法治建设意义重大,它是司法的生命,是法律权威与尊严的前提,但当今社会公众对司法公信力有所质疑.文章阐述了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的关系,从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国家法与民间法相协调、司法裁判与司法调解相结合三方面提出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相结合下的司法公信力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复杂曲折历程催生了不同的理论框架。作为反映司法体系和司法能力现代化过程的我国司法现代化转型,其最高价值目标在于彰显司法"定纷止争、权利救济、制约公权、保障人权、维护公平、守卫正义、促进和谐、增进人民福祉"的功能。当代中国司法现代化转型面临着传统法律文化的制约,外发式、激进式改革思路的误导与司法权威缺失等困境。司法现代化转型既有当下现实的必要性,又有法治理论与实践上的正当性。我国司法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价值目标转型、职权模式转型、保障机制转型、人事管理机制职业化转型和司法应用技术手段革新。  相似文献   

7.
经由一系列全民高度关切的个案而引发的法院审判与民意诉求之间的角逐和较量,成为转型时期司法所必须直面的难题。其核心的法理学问题在于司法裁判的权威和公信力,如何在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中与大众的法律表达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专业论者主张民意并不能代替法官在案件中的专业主义判断,民意论者主张司法判决应该吸纳民众的见解;回应论者主张在法院独立审判的基础上回应一定时期内的民意。基于司法在宪法体制中的功能设计和当今中国民意表达的现实问题,中国应该以"回应型"司法哲学处理司法与民意之间的关系,这将会促成司法之殇与民意之难现实困境的法理破解。  相似文献   

8.
袁曙光 《求索》2012,(9):117-118,29
"和谐司法"是指在法治社会框架下,遵循公平、效率和人权的价值导向,以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均衡统一为目标指向的司法权运行状态。强调人本理念,公平、公正与效率有机统一的理念以及着眼化解现实矛盾的司法实践理念是当代和谐司法的重要特质。然而,当下尚存在诸多影响和谐司法的现实困境。为此,坚守"不告不理"及"司法为民"的基本司法原则,建立合理的司法权力配置机制及外部沟通机制,推进司法职业化进程、建立科学的司法职业伦理将成为我国和谐司法的重要进路。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坛》2010,(8):39-39
方工在《检察日报》2010年7月22日上载文《司法高度权威是法治先进国家的常态》认为,司法权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司法得到社会普遍尊重和服从,说话有效。这是现代法治社会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没有司法权威,法律就没有权威和效力,也就没有法治。当司法不对法律负责,而放弃公正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封丽霞 《人民公安》2013,(22):12-13
司法无公正即法律无公正,司法无权威即法律无权威,法律无公正无权威即无法治。如果司法缺乏公信力、权威性,存在大量徇私枉法、司法腐败现象,那么立法乃至整个法治建设的成效将丧失殆尽。鉴于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阐述,为当前的司法工作明确了方向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司法鉴定和司法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涉及计算机问题由法庭认可的人员作出的专业判断的活动。计算机司法检验是指在案件调查过程中专业人员对涉及计算机的证据进行收集、提取、保存、归档等活动。  相似文献   

12.
追求司法公正是在应然层面上法律所永恒追求的价值,而维护司法权威则是在实然上树立司法独立形象的必然。实际上.树立司法权威也是为司法正义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实践中,两者却貌似水火不容,冲突极大。一些当事人、大众传媒往往为了实现个案正义,不惜以冲击、诋毁司法机关为代价,致使一些司法机关名声恶播.甚至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工作。因此.如何协调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程序的民主、公正是现代司法建立权威的基础.充分尊重并保护诉讼利害关系人乃至社会公众的程序参与权有助于法律权威的建立,从而消弭纠纷.英美法系的陪审制度在其衍变过程中实现了民主精神与现代司法理念的圆融,在保障公众民主参与审判的同时又兼顾了司法的专业化,维护了司法独立.我国的陪审制度也应该从国家本位走向权利本位,实现适当分权下的法官和陪审员的权力制衡,以改变司法实践中陪审制度形式化的现状,发挥其民主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现行法律规定的审判委员会制度,以及司法实践中在贯彻这一制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现行的审判委员会的有关规定需要加以修改和完善.否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切实的保障,法律本身的公正性和正义性就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论司法文明     
法治文明包含司法文明。司法文明表现为司法的方式文明、结构文明、信赖文明、独立文明和价值文明。司法文明不仅是法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政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实现司法文明才能真正实现法治文明和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6.
《人权》2014,(3):8-9
The Decision on Certain Issues on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the Reform, which was endorsed by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dvocates improving judicial protection for human rights, making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one of the practical measures for implementing the principle of respecting and ensuring human rights, and making improvement of the judicial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the reform. Prof. Huang Jin, president of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was interviewed by the journal.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建设的权力资源不限于公法权力,应充分利用多种权力资源,司法权作为市民社会的自由权力,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许多独特优势,应与行政权等权力形态共同担负和谐社会建构重任。围绕和谐社会建构目标,当前我国司法改革应主要按照司法独立、司法审查、司法民主、司法公正等基本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18.
司法规律作为人类司法实践活动的规律,凝聚了人的需要和价值目标。"我者"之所以接近司法规律,本质上是源于自身的价值需要。这种价值需要驱使"我者"去主动地认识规律、能动地把握规律、创造性地去利用规律,让司法规律的作用由自发转变为自觉。司法价值的实现也总是受到司法规律的支配。司法价值的实现过程本质上是司法规律在起作用,司法价值的实现即司法规律的实现。司法规律和司法价值作为司法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都无外乎是司法实践的产物——他们生成于实践之中,存在于实践之中,作用于实践之中,最终在实践中实现统合。  相似文献   

19.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adopted the decision on "major issues with respect to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s," and proposed the objectives of judicial reform. They include: guaranteeing that adjudicative and procuratorial powers are exercised independently and impartially according to law;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judicial power; and improving the judicial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相似文献   

20.
IN 2013,China launched a series of impressive reforms in its judicial field.These included:deepening judicial publicity to guarantee people’s rights to information and develop transparency;improving the judici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to ensure the independent exercise of jurisdiction and procuratorial power,letting the inquisitor judge and the adjudicator take charge;and abolishing the system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as well as improving laws on punishment and correction of crimes and delinquencies,thereby manifesting the judicial assurance of human rights.By means of these reforms,China’s judicial system has realized new breakthroughs,providing strong support for the country to build a fair,efficient and authoritative socialist judici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