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大适当开展对本级检察、审判机关的个案监督,不仅可以及时纠正和预防违法行为,还可以促进人大其他工作的开展。个案监督应当坚持集体行使职权原则、依法办事原则、效率原则和事后监督原则。监督的范围应限定在两类案件上:一是社会影响较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二是检察、审判人员有营私舞弊、滥用职权、枉法裁判嫌疑的案件。个案监督权应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或主任会议行使,并增设个案监督委员会协助其开展工作。个案监督程序中包括三个步骤:监督的提起和受理,案情的调查,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发出《法律监督书》。  相似文献   

2.
在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中,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县级人大常委会作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本行政区城内重点行使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对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实施经常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在经  相似文献   

3.
刘春耀 《青海人大》2007,(1):26-28,33-36
二、人大常委会监督的内容和原则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以及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多年实践经验,监督法把各级人大常委会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进行监督的内容规定为两个方面,即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把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原则,规定为“五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坚持依法行使监督权的原则,坚持集体行使职权的原则,坚持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原则和坚持公开原则。  相似文献   

4.
监督权是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如何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进一步加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工作,这是各级地方人大工作者致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监督法颁布四周年之际.本文结合青海省情和工作实践,就地方人大监督工作中的有关问题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发挥人大作用,加大监督力度,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有效地开展对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的个案监督,是近几年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的一种新的监督形式和成功经验.实施个案监督对纠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冤假错案,制止执法、司法腐败,增强人大监督的实效性和权威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有关部门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赞扬.所谓个案监督,是指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本级行政执法机关、司  相似文献   

6.
举行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包括专题工作报告),是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会议审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大常委会职能作用的发挥和权威的树立。在新的形势下,切实加强对这一监督形式的研究和探讨,使之逐步完善和规范,从而进一步提高监督质量,增强监督实效,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审议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二十多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履行监督职权过程中,逐步积累了开展审议监督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些较为规范的工作程序,提高了审议监…  相似文献   

7.
桑杰 《青海人大》2007,(4):33-33
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是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基本形式。常委会组成人员是依法开展监督工作的主体,其履职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人大监督工作的质量和实效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尤其是。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常委会组成人员。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着力提高审议发言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立法监督是宪法、立法法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职权。立法监督是监督的一种形式,也是监督的一项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立法监督是立法工作的延续,也是监督工作的延伸。如何进行监督,是立法和监督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监督权,是指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省会市和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人民政府的立法活动进行监督的职权。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批准立法的主体是省级人大常委会,省会市、较大的市人大  相似文献   

9.
个案监督的实效是指实现监督的内容、形式与效果的一致性。增强行使监督权的坚定性,是人大有效地开展个案监督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重要方式,对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及内部办案规范对此都没有明确且具体的规定,尤其是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方式,各地检察机关都处于探索阶段,方式多样,监督效果参差不齐。目前主要的监督方式有纠正违法、检察建议、行政抗诉、督促起诉、移送审查。为更好开展这项工作,可以借鉴刑事立案监督说明理由制度。而且行政公益诉讼正式写入行政诉讼法后,行政公益诉讼也将成为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