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3,(33)
2011年7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由柯林斯出版公司编著的《柯林斯COBUILD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这部词典一如既往地秉承了该公司相较而言给使用者清晰解释词语使用的传统,不同的是,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色鲜明,独创性对该词典来讲是不言而喻的,但它更像是博采众长的结果。主要从词典编纂的数据基础(语料库使用)、合作机制(中外合作)、文本框架(整体构建,主次分明)和释义处理(整句释义)这四个方面浅析该词典与某些我们熟知的词典的关联和与此关联的自身优化。  相似文献   

2.
辞书编纂工作的意义及其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嘉璐 《民主》2007,(7):34-35
编纂字典辞书,是对语言文字认知的标准与规范,是对人类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记录,其意义不容忽视。目前在编纂字典辞书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了我国字典辞书编纂的发展,比如缺少以编纂字典辞书为职业,并具备编纂字典辞书能力的专业人员;对字典辞书学的理论研究不够;字典辞书的编纂技术、手段落后等。  相似文献   

3.
呼和 《学理论》2013,(32):235-236
从清代的康熙到乾隆年间,出现过一系列的大型分类词典的编纂活动,在此期间,"清文鉴"系列词典的编纂是清代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工程,其词汇量之多,规模之大,语种之丰,可以说是清代制定的最具特色的一类辞典,这类词典的出现,不仅是清朝统治者文化政策的体现,也是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产物。"清文鉴"系列分类词典的语种和词汇的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体现清朝的民族政策的发展状态的演变过程,而民族政策的演进也影响着"清文鉴"类辞书的编纂工作,而对此进行研究,在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成果的同时,能够给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以及民族政策的发展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6)
词典的微观结构指词典的词条结构。旨在通过对三本英汉双解词典的微观结构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分析各自的优点与不足,探究国外英语词典编纂的趋势和倾向,以便给国内词典编纂学家提供微薄借鉴。  相似文献   

5.
袁浩 《党政论坛》2014,(9):61-61
近日,一位老人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车洪才,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其编纂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将要出版。36年的时间,车洪才最终完成了一项国家任务。然而,除了编纂者,已经没有人还记得有这样一项国家任务了。这项国家任务始于1975年的全国辞书会议;1978年,受命的商务印书馆将它委托给了车洪才,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33)
英语学习型词典是指专为母语非英语的学习者设计,力图帮助学习者正确理解并善于运用英语的工具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语料库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学习型词典的编纂过程中。在对比分析《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新版)与《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英语版)等词典的基础上,揭示出"在读者友好原则的指导下应用语料库技术"乃未来双语词典编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贺敏 《学理论》2012,(30):214-215
文章回顾了单语学习型词典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单语学习型词典的成功经验,探讨了我国英汉学习型词典的问题所在,尝试提出了改进英汉学习型词典编纂工作的办法,即坚持以用户为导向,针对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认知特点,以语言学研究成果为指导,为编纂词典建立大型通用语料库,分析现有学习者语料库的相关数据,使英汉学习型词典的设计特征进一步满足学习者需求。  相似文献   

8.
对中西经济学辞书关于剥削一词释义所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权威性辞书我国的《政治经济学辞典》 《辞海(经济分册)》和西方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剥削”一词作的概念性释义作了比较分析。认为我国传统的释义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帕氏”的释义却有一定的可取性。根据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和理论需要作者提出了对剥削概念含义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9.
妙用辞典     
东耳 《瞭望》1993,(38)
有人说,字典、辞典是个案头咨询处,有了认不得的字、解不得的词,翻一翻,大体可以得到解答。此言有理。近年来,有人说,字典、词典是发财捷径。一部《辞海》在手,可以化身千万。市面上这种寻寻觅觅、拼拼凑凑、抄抄剪剪贴贴的各色辞书着实不少,可见所言是实。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9,(31)
费时18年、由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和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纂,汉语出版社出版的(汉语大词典》于1”3年出齐12)一这部饲典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依(XI)老解放区告用过的一种计算货币的单位。一依等于若干种实物价格的总和”主要供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使用、销量超过3亿册的(新华字典》1998车修订本也把这个字吸收进去了.并具体指出.一政”是计算工资用的单位。它符历释是:””镶D老用放区一种计算工资的单位。一枚导于凡此外,我们还可在《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海南出防社199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大词典)等词典中,查到这个字。…  相似文献   

11.
何谓“变味”?查辞书释义──《汉语大词典》云:请事物因变化而通达。台《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辞海》云:谓灵活运用,不拘常规。如《易·系辞下》:“变通者,趣时者也。”趣时,即趋时;《现代汉语词典》云:谓依据不同情况作非原则性的变动。如唐代刘长卿《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诗:“且欲图变通,安能守拘束!”看来,凡事变通得有一个前提,即通过灵活运用,能使事物“通达”,却不能有原则性的变动,换言之,灵活而不拘常规,趋时而不变原则。时下,“变通”一词变味了,成了某些蜕化变质的党…  相似文献   

12.
我一向不相信鉴赏辞典一类书籍,正象我一向不相信写作辞典一类书籍一样。如果人们能够按照写作辞典来写作,或是按照鉴赏辞典去鉴赏,那么世界上恐怕早已没有了写作与鉴赏。 人们是需要辞典的,因为辞典把人类已经确定了的知识用辞条的形式固定下来,分部排列,便于检索。因此,辞典的要求,除知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外,还要求内容的稳定性。我们不可能把不确定的内容编入辞书,也不可能年年重修辞书。然而,鉴赏,如同写作一样,偏偏是极不稳定、极不确定的,它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一位老人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车洪才,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其编纂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将要出版。36年的时间,车洪才最终完成了一项国家任务。然而,除了编纂者,已经没有人还记得有这样一项国家任务了。  相似文献   

14.
邵莹莹 《学理论》2012,(9):81-82
语气词"吧"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语气词之一。文章分析"吧"在一些句型中的用法,重点分析了语气词"吧"在各句型中所表达出的情态意义,使其在句法运用上得以准确的定位,以期对教学及词典编纂提供参考,对和谐语言社会的构建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15,(3)
<正>2014年11月,收到民进中央宣传部发来的"给民进第十三届中央委员的书面采访函",要求以书面方式谈一谈一年来的履职体会与思考。让我想起2012年10月8日,《光明日报》刊发的一篇文章《追赶太阳的人们——记〈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者》。编纂者之一晁继周写有这样一段话:《英语词典》主编约翰逊(Samuel Johnson)谈到自己编纂词典的体会时说:"追求十全十美,就像阿卡狄亚(Arcadia)的原始居民逐日一样,当他们追到似乎是太阳栖息的山顶时,  相似文献   

16.
高巍  金耸 《瞭望》1985,(22)
历时二十余年编纂成的《汉语外来词词典》终于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问世了。它为我国汉语外来词研究领域填补了一项空白。听到这一喜讯,我们赶紧去访问该书的主编刘正琰先生。 踏进刘先生的斗室,迎面是叶圣陶先生书写的条幅:“三近书屋”。书斋的名号是刘先生自己起的,所谓“三近”,出自《中庸》,即“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相似文献   

17.
编纂党的组织法规法典是完善党内法规体系的必然要求,不仅开辟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新路径,而且为提升党的建设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党的组织法规法典编纂具有政策基础、理论基础和规范基础等有利条件,可以选择体系型编纂模式,包含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党的组织法规法典的体例结构应以党的组织工作的主要实践活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逻辑基础,综合考虑党的组织法规的立规实践。党的组织法规法典应包括总则编、党员编、选举编、中央组织编、地方组织编、基层组织编、纪律检查机关编、党组编、党的工作机关编、党的干部编、人才工作编和附则编等十二编。编纂党的组织法规法典在立规路径上可以采取专项清理方法、一揽子修改方法、先编纂“域法典”方法和分阶段审议等方法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4月中旬,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郑州召开了1991年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会议期间举办了近几年来编纂出版地方志成果展览,共展出省志、专业志和县志300余部。那一部部内容翔实、装帧精良的志书,凝聚着编纂者的心血和汗水。从80年代开始的编纂,经过十年辛勤耕耘,已初见成果。与会者认为:90年代到本世纪末的后十年,将是新编地方志的收获季节。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举办的书市上,新华出版社刚出版上架的《世界名胜词典》,以新颖的内容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了读者,成为书市的‘热门货’。据北京市新华书店的销售统计,《世界名胜词典》被评为‘北京十大畅销书’之一。在图书发行不景气的情况下,这本书受到如此欢迎,是值得重视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理论界大体有四种说法,即“对立统一规律”说,“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普遍联系”说;“全体规律范畴”说。这些说法虽各执一词,互有长短。但却一致认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同一回事,这正是导致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核心不等于实质,二者是有区别的: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而实质则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一《现代汉语词典》对实质的释义是“本质”,在俄语中,实质和本质是同一个单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