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新时期背景下,为进一步创新社区犯罪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应尝试在心理学视域下探索。这有助于深刻理解社区犯罪治理的内在机制,科学解释社区警务面对的问题,拓宽和深化理论,加强源头治理,塑造积极的社会。以心理学视角看,当前社区犯罪治理中不仅存在如公安民警认知矛盾等治理活动内部的心理问题,还存在心理学与社区犯罪治理接轨中存在的操作性问题。为此,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通过提高社区犯罪治理主体的心理学素养,加强群众"心防"建设,多元共治,营造良好社区环境,对重点人员进行科学管控等策略,提高社区犯罪治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人为什么会犯罪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一个永恒的话题,关于人犯罪原因的讨论自古至今从未休止,各种犯罪学思想层出不穷.探讨了菲利的实证派犯罪学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了犯罪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的结论,说明了如果想深入研究犯罪产生的原因,首先要从心理学领域入手,讨论犯罪产生的微观环境才能更全面地解释犯罪问题,从而矫治一些犯罪人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鲍晶晶 《学理论》2013,(8):71-72
青少年犯罪问题在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日益凸显,在总结归纳青少年犯罪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回顾了国内外对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的理论分析研究。从心理学多层面分析总结青少年的犯罪成因,这对于预测与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显著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青少年”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外国学者称之为社会的“瘟疫”、“癌症”,把它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正由于青少年犯罪所造成危害的严重性,刺激了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兴起。本文拟就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青少年”概念作一探讨。 笔者认为,法学领域中的青少年概念与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中的青少年概念  相似文献   

5.
意志是一重要的心理学概念,也是社会生活或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概念。意志力主要解决的是主观和客观不适应的问题。本文是从犯罪意志力的研究历史出发,讨论犯罪意志力的表现如何受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犯罪过程的不同阶段以及同一阶段不同的犯罪人,意志力的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6.
在学科研究的层面,作案动机是侦查学、犯罪心理学、犯罪学、刑法学以及刑事诉讼法学等诸多刑事法学研究都无法避开的一个重要话题。作案动机对于侦查学来讲,有其特有的研究价值。虽然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刑法学等学科都对这一问题有一定的研究,但是侦查学应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和价值取向,一味不加扬弃地采用其他学科对作案动机的研究成果,对侦查学理论和侦查实践有时会起到误导的作用。鉴于此,侦查学关于作案动机的研究视角应置于侦查学学科之内,目的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论证,扫除传统观点对此问题设置的种种理论障碍,解决作案动机对于侦查破案的作用和意义,从侦查学的学科性质出发,科学地认识作案动机。  相似文献   

7.
最近,天津市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召开成立大会和第一届年会。陶毅民同志任会长。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张黎群同志到会祝贺,并讲了话。这个学会的任务是;从天津市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开展青少年犯罪的群众性学术研究活动,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当好参谋,为综合治理青少年犯罪问题提供理论根据和实施意见,同时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犯罪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各种行为都能从心理学角度得到科学的解释,犯罪活动也不例外.犯罪的预防不仅需要外在的社会控制,更需要内在的心理防范.以贪污贿赂犯罪为例,从外部环境和个体内因两个方面对犯罪心理产生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犯罪人在认知、情绪、意志等方面具备的心理特征,提出了四种犯罪的心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鲍刚 《学理论》2008,(8):53-55
在西方犯罪学领域,职业犯罪学家们往往分为不同的思想和观念派别。每个理论流派都有自己的犯罪观,对犯罪心理成因的研究林林总总。本文以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动态的角度试着对几个西方重要理论流派的犯罪心理成因理论进行总结和分析.其中并没有包括现代犯罪生物学理论和犯罪心理学理论。对这些犯罪心理成因理论的整合,有助于我们汲取他们各自的精华。扬弃各自不舍理成分,加深对犯罪心理成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吴继锋 《学理论》2013,(33):323-324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新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它倡导心理学以积极为研究取向,是当代心理学最新进展之一。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文章在探讨近年来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校辅导员应如何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实效。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心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因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的突出问题。不少专家学者从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处置对策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讨,本文拟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心理原因、心理过程及心理预防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谷丰 《学理论》2013,(23):178-180
心理学作为一门与法学有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其着眼于人性本身,是反应司法过程中民意的走向的工具,为司法体制改革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与科研视角。司法模式中能动与克制的价值平衡一直是司法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的重点,从心理学这样一个全新的角度,结合马斯洛的整体动力理论,剖析与解读两者的取舍与平衡,体现法心理学在司法实践领域实际应用中发挥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孟庆铂  刘萍 《学理论》2009,(10):89-90
青少年犯罪是一大社会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特点、类型,并对其成因作了分析介绍。旨在对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及矫正方法进行探讨研究,为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矫正其犯罪心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2)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后现代女性心理学的出现是对现代心理学的补充和完善,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其存在价值在于:为女性心理学的发展创造了新的认识论基础,为女性心理学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方法论基础,为女性思想上进一步的解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女性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它已由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占整个刑事犯罪作案成员的20%和30%,分别上升到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60%和70%。而且从短期的发展预测看,犯罪数量非但不会有大的下降,还可能在起伏状态中呈上升趋势;犯罪质量向智能化、流动化、暴力化、成人化与团伙化的趋势发展。所以,加强青少年犯罪原因与对策的研究,对于保持全社会的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与建设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36)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大规模普及,网络在成为信息化时代枢纽的同时也为犯罪提供了新的温床,而虚拟财产的深入人心,不仅为网络诈骗犯罪推波助澜,更加为信息化的今天带来了一个难题。通过对网络诈骗犯罪、网络诈骗犯罪数额的相关概念以及当今我国在网络诈骗犯罪数额认定上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与解决方法四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探究,旨在能够为今后的该类犯罪认定处理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孙红雨  刘文燕 《学理论》2015,(7):161-162
本文根据目前越来越多的矿产资源不合理开采所导致的犯罪现象,总结出了我国在面对矿产资源犯罪中立法问题的一些弊端。并针对此类犯罪立法问题,展开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得出完善我国矿产资源犯罪立法问题的结论,为今后矿产资源犯罪立法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诚亮 《学理论》2009,(31):140-141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因素、青少年犯罪的防治对策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得出了初步结论,要遏制住青少年犯罪蔓延扩展的趋势,必须形成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立体网络,建立预防为先、齐抓共管的社会系统屏障。  相似文献   

19.
胡俊文 《学理论》2010,(4):61-63
青少年犯罪问题己越来越突出,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社会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我们社会各部门、学校及家庭必须研究、认识和解决的课题。本文中主要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进行剖析,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偷渡:一种必须摈弃的社会偏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胜 《青年研究》2001,(6):43-46
偷渡是一个困扰世界各国的社会问题 ,在我国沿海地区偷渡犯罪也很猖獗。在偷渡现象的背后 ,隐藏着颇为复杂的社会原因。近年来我国政府虽加大了打击、管制力度 ,但偷渡仍屡禁不止。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就我国现阶段产生偷渡的原因 ,以及如何扼止偷渡 ,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