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一词在现行的宪法、法律、法规中使用非常频繁,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专门对人民的涵义进行阐释的文章很少。通过解析人民一词在我国土地改革政策中的适用,进而将人民还原到实践场域之中,力图梳理出人民词义在具体政治语境中的变化源流,最终理解语词与其背后所贯穿的场域间的互通。  相似文献   

2.
尹疏雨 《人民论坛》2011,(12):122-123
"人民"一词在现行的宪法、法律、法规中使用非常频繁,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专门对人民的涵义进行阐释的文章很少。通过解析"人民"一词在我国土地改革政策中的适用,进而将"人民"还原到实践场域之中,力图梳理出"人民"词义在具体政治语境中的变化源流,最终理解语词与其背后所贯穿的场域间的互通。  相似文献   

3.
以人民为中心是今天中国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宗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核心是人民的自主参与和自我建设。更好地发挥人民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灵魂。政府不仅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且要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组织人民、动员人民中的作用,让人民在公共文化建设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要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之一.共产党要真正成为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正确地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必须真实把握人民的涵义,必须把人民看作"上帝",把人民时时刻刻铭刻在心里.  相似文献   

5.
人民作为描述社会运动与社会革命的实践的概念,由确定的阶级及其领导的社会变革性质为其确立基本属性。在历史唯物论语境中,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使人民成为历史中的根本力量。人民话语是对人民这一根本力量的产生、性质及其历史意义的言说。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找到了人民这一根本力量,并通过革命及改革开放等方式不断解放和发展这一根本力量,人民由此而成为当代中国历史演进中的重要主体。在中国革命的历史、改革开放史以及新时代展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人民话语始终存在于历史唯物论语境中,并始终呈现人民事物的实体性、事件性和过程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话语的实质。中国政治的兴衰成败将取决于能否明确政治权力同人民的关系,找到人民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从“第二个结合”的视角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民至上”的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具有全方位的融通性。笔者从政治体系构建、政治文化塑造、政治行为本质、政治关系处理和政治发展方向等五个角度,初步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民至上”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高度契合和深度融通。“人民至上”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在激扬中的继承、在拓展中的光大。  相似文献   

7.
<正>人大代表应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这是人民主权理论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具体要求,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在人大制度运行中的实践形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  相似文献   

8.
李连宁 《中国人大》2014,(19):11-11
习近平总书记在9·5讲话中谈道,"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把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作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重要内容,虚心听取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认真改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张德江委员长在讲话中也强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要始终把以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人大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一)每年一度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各地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部分内容受到了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特别注意,原因是报告中的一些数据及内容存在着与代表、人民群众的切身体会有一定差距等。归纳起来,主要有"感觉不一样"、"概念不清楚"和"详略不得当"三大类。1.感觉不一样的数据是"两低一高"。一是工业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金额偏低。一般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金额要低于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实  相似文献   

10.
战争推进中的人民行为,显示了人民力量的强大作用,是人民创造历史的战争体现,构成决定战争最后走向和正义与否的最终因素。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之路,就是"和平发展"之路。中国人民愿意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2,(8):4-5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  相似文献   

12.
程林 《人大研究》2022,(2):27-31
建立人大代表反映人民群众意见要求的处理反馈机制无疑是重要的,因为这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成效的重要体现,是人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工作链条上的关键一环,也是联系活动可持续的基础,但这恰恰是目前联系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  相似文献   

13.
浅议警察权威与警察形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在人民群众中的权威与警察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 ,必须强调警察形象的塑造与设计。警察形象应该包括4方面内容 :1 行为正义勇敢。2 健康的仪容仪表。3 举止文明大方。4 态度热情诚恳。  相似文献   

14.
<正>人民爱好和平,人民需要和平,人民维护和平。人民,是中国和平基因的关键构成要素;和平,亦是中国人民不变的美好追求。人民爱好和平,源于民族文化历史的深刻烙印。悠悠中华五千年,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是"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的和平思想。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典型的民族性格。人民爱好和平,源于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和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深刻革命的历史实践清楚地表明,人民是伟大社会革命的中坚力量和决定者。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人物也是人民中的一员并在人民中逐渐成长,重大历史事件也离不开人民的参与和贡献。伟大社会革命的顺利推进和最终胜利必须紧紧依靠人民,要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可能从更加广阔、更加全面的视角,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来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四个鲜明特点,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四个方面的重要贡献;在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童建军 《长白学刊》2021,(3):1-7,F0002
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书写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的进程中,辩证理解和深刻把握人民主体地位的精神要义和实践内涵,始终坚持人民是推动改革实践的主体、人民是共享改革成果的主体以及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领导的统一性这三个内在相联的部分,更加广泛凝聚改革共识和形成改革合力,创造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奇迹。  相似文献   

18.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集中表达,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理解这一伟大创造需要全面审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可能性这一超越性、创新性、开拓性的根本问题。对此,需要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置于人类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聚焦于人民性、真实性、有效性等基础要素,揭示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求应型转向”中的历史性跨越与在凝练社会主义民主“话语典范”中的概念性变革。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需求,进一步阐明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善治本质及提升逻辑,这对于理解民主政治发展规律提供了新的理解逻辑,有助于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周清 《岭南学刊》2006,(3):44-47
在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纲领层面上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它还要从实践层面上做到代表人民群众利益。要实现这种转化,必须重新审视政党在政治体制中的定位,实行党政分开;必须完善党群沟通体制,发展施政中的民主;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行选举制度;必须促进社会自治,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20.
利益理论是蕴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宝藏。江泽民同志在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中所提出的我们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又为它增添了新的内容。其思想中的利益观主要是:一、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党的一切工作最高标准的利益标准观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根据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思想的论述,其利益标准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最广大人民的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