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地产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日益凸显出产权界限模糊的问题。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制约了农业增长、农村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要通过明确界定农地产权的主体、完善农民的土地发展权以及缩小征地范围等措施,加快农地产权改革,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2.
农地产权制度产生是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本文拟结合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历程,探索农地产权制度绩效评价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中的优缺点,寻找制度绩效评价体系的依据,设计出符合农地产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并以贵州省某一时期的农地产权制度为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农村征地纠纷已成为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从制度性纠纷的视角来看,农村征地纠纷的频频爆发说明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在设计上存在一些偏差。本文发现,这些偏差主要是:农地产权制度设计不合理,为官民争地大开方便之门;征地程序设计不完整、征地范围设计不一致以及征地补偿设计不合理,促使地方政府征地权力扩大化。为预防和减少因农村土地征收引发的官民冲突,缓解社会稳定和发展遭遇的压力,本文建议及时调整农地产权结构和改革土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4.
农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性与社会保障性之冲突与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目前的农地产权制度设计中,农村承包土地同时履行着生产资料职能和社会保障职能。这导致了两者的内在冲突,同时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目前承包土地本身已经不适合继续承担农民社会保障的任务。正确的选择是实现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完全物权化,解除承包土地的流转限制。同时,在农村建立基金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农民是农村和农业资源的最终配置主体,也是农村和农业经济中主要的利益群体,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得到农民群体经济行为上的响应后才能获得预期收效。但是在中国现行的制度约束下,农民群体的具有经济合理性的行为与政府的新农村建设的意愿尚存在逆向选择问题。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是约束农民经济行为,使之难以对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响应的根本性制度安排。所以,新农村建设预期效果的获得,最终将取决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能否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6.
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各项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而土地产权的主体问题更是我国农业土地产权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从农地所有权的界定和完善等方面,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来阐述这一问题,有助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土地承包制暴露出一些缺陷:如经营面积狭小.掠夺性经营、土地流转困难等。为此,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改革农地产权制度并对承包地实行用途管制。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革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阶段。 实践证明,现阶段的农地制度基本上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但在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对农地征收税赋制度、国家征收和 征用农地制度、村级自治组织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必须实行农地所有权国有化;农地产权家庭化,同时,国 家应及时调整对农村的财政、征用农地和税收政策;制止村民自治组织政权化,大力精简县、乡(镇)、村的机构与人员;逐步取消城 乡隔离的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 ,可以考虑对农地所有权的流转制度进行若干调整。例如 ,虽经国家征用 ,但并未实现更有效利用的农地恢复为集体所有 ;允许将一部分国有宜农地转为集体所有 ;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交易农地所有权 ;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农地所有权转让给城市集体经济组织。将现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改组为土地股份公司。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充分利用有限的农地资源方面已经发挥到了极限,迫切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土地制度改革。针对农村土地流转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以及加强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农地产权制度确立不仅是农民财产权益保障的起点和基石,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然而现实中违法征用土地现象严重,农地产权保护中主体虚位、产权虚置,权能残缺,国家对农地发展帮助权也存在缺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主体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民发展,必须科学设置农地产权制度、完善村民自治、保障农民结社权、强化司法救济,为农地产权保护提供制度、政治、组织乃至司法保障;同时必须规范土地市场,保障土地合法流转.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市场化深入发展,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要求,现有宅基地产权制度面临一系列深刻问题和矛盾。文章提供了启动农村宅基地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思路,以期逐步调整和改革现有宅基地产权制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宅基地市场。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后,农村村级组织将面临现有的利益格局调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变化的挑战,如何构建适应产权制度改革后工作需要的党组织领导下的新型村级治理模式,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都江堰市作为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首批试点区县,经过半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实效,可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成都市今年为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所作的重要探索。随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对农村的管理方式和治理机制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农村治理基本制度的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着某些制约产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的突出问题,亟需破解。本文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对如何健全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制度创新包括经营规模和产权结构安排两个重要方面。不同的经营规模和产权结构结合成不同的农地制度模式,产生不同的经济绩效。经营规模与产权制度的结合方式要受到经济社会条件的约束和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影响。不同的农地制度模式有其相关的约束条件、创新成本和绩效。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产权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明确要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资兴市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也是湖南唯一的县级综合试点。如何通过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加快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市场,从而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本文对资兴近几年进行的大胆实践与探索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困难及原因,并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农地产权配置方式是中国城市化失衡的根本原因。中国城市化均衡决定于农村居民的迁移行为,而这一行为来自于迁移愿望与迁移费用支付能力硬约束下的选择。中国目前特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既导致了农村居民的迁移机会成本较低因而迁移愿望偏强,又使他们缺乏足够的迁移费用支付能力以进入城镇定居,由此决定了中国城市化演进以失衡为常态,并导致了城市化的低绩效和负绩效。所以,中国城市化演进的均衡状态,依赖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农地利用制度主要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界定为用益物权是导致当前农地征用征收过程中农民利益严重丧失的一大重要原因。我国农地利用制度的设计基础与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不同。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土地物权制度设计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而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这一基础制度目前是不可动摇的。因而我们应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地产权制度的基础上重构我国的农地利用制度。农地持有权作为一种独立的权利形态,应该替代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我们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农户家庭生活保障层次结构为依据,以H省S县L乡的四个行政村为样本,使用农地生活保障功能测算模型,测评农地生活保障功能,对农地生活保障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欠发达地区农地生活保障功能较弱。从遏制农资价格涨幅过快态势、增强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农户科技应用能力、实施农业生产弱质性克服措施及盘活土地经济价值等维度提出农地生活保障功能强化策略,以更好地保障农民通过经营农地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对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而深化农地制度的关键是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因此,在诸多的农村改革任务中,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是关系农村整体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