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公共空间泛指社区场域内,供社区各类主体,特别是居民社会生活共同使用的家庭之外的物质形态的空间和非物质形态的空间,大体包括物理空间、交往空间和虚拟空间,三者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构成统一整体。社区公共空间活化的核心在于“人”,重点在于交往空间,特别是议题空间,只有围绕“人”的因素,将议题空间建构起来,社区公共空间才能真正活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为此,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化必须秉持公共性,注重议题空间,坚持多样性,倡导内生化。  相似文献   

2.
王涛 《中国民政》2022,(13):45-46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社区治理的基础工作,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北京市以“小切口”“微改革”为抓手,推动社区服务站改造升级,营造现代社区服务空间场景,构建了开放亲民的社区服务空间,打造了“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有认同”的社区服务空间,使之成为党建引领的枢纽、居民认同的家园、资源链接的平台、智慧应用的窗口。  相似文献   

3.
8月1日,家住端州区域东柳园社区的胡女士来到居委会,在服务大厅电子触摸屏前用手点击打开了“端州社区在线”社区网站。她在招聘信息一栏浏览了一番,很快一则免费培训“月嫂”信息引起了她的浓厚兴趣。经咨询后,她提前报了名。胡女士高兴地说,“数字社区”的应用,让她真正感受到信息化下幸福的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4.
NGO在针对社区居民需求开展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具有自身优势,但当前国内还没有形成完整的NGO参与社区服务模式。本文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在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社合作”框架下NGO如何参与社区服务才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以浦东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托管三林世博家园市民中心的服务模式为例,探索NGO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可行性经验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锦江区以改革社区管理机制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社区管理结构新模式,逐步建立起“社区居民代表常任化、社区居委会议事民主化、社区服务多元化和社区工作服务站”的社区管理“3 1”工作模式。一、在探索中觅新路,试行社区管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公共空间的兴起,构建了一类以空间使用和空间生产为目标的社区自组织。本研究对“706青年空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考察了推行“共建共治共享”模式的新型青年自组织。研究发现,首先,以706为代表的新型青年自组织以去中心化运营形式为基础,以组织共识为纽带,以内容服务和社交服务为核心,吸引了城市中的青年创意阶层进行文化创意消费。其次,706通过移动主体的行动者网络,再造了一种“有人心却无固定组织”的流动公共空间。此外,706还融合了线下社区和线上社群、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以再现、模拟的方式将媒介公共空间化。借由上述空间形式,706促进了空间关系的再生产,从而反作用于青年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7.
张鸿平 《现代领导》2013,(12):32-32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创新街道社区党建.推进“党建工作区域化、管理机制科学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活动阵地标准化、社区服务品牌化”,着力提高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刘庆 《前沿》2014,(21):156-157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于发展十分迅速,规模日益扩大,已形成了一个多内容、多层次的网络系统组织。“雷锋互助社”在社区服务方面作了有益探索,以社区互助服务为突破口,通过创新社区互助服务新模式、规范社区互助运行机制、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重塑社区精神加快完善了社区服务体系,为社区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区服务业在许多城市蓬勃发展,在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等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受到广泛称赞,在居民群众中享有很好的声誉。但是,近来社会上一些企业和个人也瞄上了这一行业,擅自搭上“社区服务”车。如青岛某集团最近成立社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某织布厂成立了“纺嫂”社区服务中心等。这种乱用社区服务名称的做法,违反了国家有关行业管理的规定,改变了社区服务属性,势必影响社区服务业的声誉和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当加以澄清和纠正。根据国家民政部的有关规定,社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居民的家庭观念比较牢固,老年人一般都乐意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据统计,青岛市市南区有90%以上的老人把居家养老列为首选养老方式。目前,我国老年福利设施也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社区服务蓬勃发展,已深入到千家万户,能否利用社区服务网络以及相关资源,解决养老问题?作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之一,市南区积极探索社区福利居家养老模式,走出了一条新路。 一、社区福利居家养老 标准化服务模式的概念与结构 社区福利居家养老是指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利用社区服务网络资源与现代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广东民政》2009,(12):14-16
今年11月在东莞举行的“两岸四地社区服务工作实务论坛”,汇集了许多对社区服务发展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他们在论坛上发表了不少关于社区和社区服务发展的理论观点,这些观点对于提升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理念、推动社区服务实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伟 《学习与实践》2023,(4):121-130
囿于偏离中心的城市空间规划,保障房社区似乎天然面临着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和资源分配差异的“极化”,直观影响着居住福利的再分配。基于对保障房社区走向社区融合抑或分化的问题考辨,本次研究从空间视阈出发,对多维度的空间意义及与其紧密关联的居住福利风险肇因进行了学理分析,以“空间再造”作为中介理念,进而提出“服务型社区资本建设”下“阶层-空间-福利”进行三方联动的可能,从而在融合角度达致保障房社区对“空间生产”和“空间消费”的双重需求。由此,本次研究甄选南京市D保障房片区作为相对独特且典型的一个空间治理单元,分别从个体层面、组织层面、制度层面出发,将“融合抑或分化”的思考嵌入对社会空间分异和居住福利治理的扎根式论证之中,希冀归纳出有别于常规型社区治理、旨在追求兼具社会公义与市场效率的新的空间治理范式,为国家或地方风险治理提供具备时效性的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87年,中国的社区服务在民政部的倡导下,拉开了帷幕:1998年,中国首批‘佳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揭晓,南京玄武区等46个城区当选;1999年3月,“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全线启动,有11个城区被列为首批实验区:1999年6月,由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省民政厅、南京市社科联、南京市玄武区联合举办的‘社区服务与社区发展国际研讨会”在玄武区召开。在中国,从社区服务概念的提出到社区建设的实践,虽然只有十余年的历史,但是它却以真旺盛的生命力大踏步地前进;十年前尚不知“社区’为何物的中国人,如今却跨身于社区发展的国际论坛。中国…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在我国一些城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场以建立“社区服务中心”为标志的社区革命,闻名世界的居民委员会正在被充满生机活力的“社区服务中心”所替代。伴随着这场社区革命,传统的警务运行机制发生了变化,“管片民警”即责任区民警逐渐被“社区民警”取代,“社区警务”一词也被推上了前台。社区警务是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拓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路子,是贯彻落实和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建立新型的社区警务工作机制,打牢群众基础,把公安工作扎根于群众之中,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改善警…  相似文献   

15.
赤组 《思想工作》2008,(4):32-32
赤峰市积极探索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途径,实施了以抓好社区党组织网络、社区党组织班子、社区党员队伍“三项建设”,建立健全区域党组织共建、社区服务、党组织工作保障“三个机制”,创建“党建工作特色示范社区”为基本内容的“三三创建”工程,全面提高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开展社区群众性自助和互助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业”、“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是对社区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我们进行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也就是要根据新的形势,进一步完善社区服  相似文献   

17.
张广宁 《广东民政》2011,(11):16-18
从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入手,积极构建社区服务管理的新模式、新格局,努力使街道社区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线”,市民享受品质生活的“幸福港湾”  相似文献   

18.
四分区是青岛市大中型企业较为密集的加工工业区和产业工人居住相对集中的老城区,面积34.55平方公里,人口34.6万,辖13个街道办事处,223个居家委会,驻区大中型企业150多家。近年来,我们从满足居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出发,根据“五位一体四配套”的思路,以社区服务为龙头,积极推进社区建设,走出了一条社区工作的新路子。一、拓展社区服务夯实社区建设基础四方区的社区服务工作起步较早,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的荣誉。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  相似文献   

19.
以信息编码方式的颠覆性改变为标志,经济社会经历了工业时代到数字时代的转变。“玩劳动”作为一种新的劳动形态出现,再次掀起了学界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过时的探讨。实质上,从单一空间维度去分析“玩劳动”难以真正厘清其物质属性和生产质性。随着数字经济新形态的发展,“玩劳动”不仅符合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同时还具有空间二重性。即在现实物理空间和虚拟数字空间二元空间视角下,“玩劳动”在现实物理空间中表现为休闲、娱乐等活动,在虚拟数字空间中进行着生产劳动。这种空间二重性的产生是数据商品化、数字平台资料化以及经济空间数字化重构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数字资本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榨取和占有“玩工”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进一步加剧了价值剥削、劳动控制和社会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20.
《广东民政》2009,(12):19-20
两岸四地社区服务发展概况 东莞市副市长成洪波概述了东莞市目前社区发展状况:近年来,东莞市积极采取措施,整合社会资源,在增加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初步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多元化社区服务主体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